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描述】 冬日里,温暖的阳光从窗口溜进教室,孩子们通过读文已感悟到长城雄伟的气魄,当他们带着自豪、赞美的语气再次朗读《长城》这篇课文时,一个男孩儿的疑问,使孩子们的朗读声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2.
一、直接入题课件出示:《长城》四读。师请学生说说"四读"应该读什么。二、学习课文一读:认字识词。(课件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目燎望、屯兵、陡峭、凝结)(1)学生齐读词语。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结构,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长城  相似文献   

4.
王珊  徐莹 《黑河教育》2012,(7):56-5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揉读",顾名思义自然是"揉着读""读着揉""读揉着"。"揉读"当然不是用手读,而是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课文中的典范语言,在揉搓语言中解其要义,得其声韵,悟其神魂,获其语感。在听蔡蔚老师执教老舍先生的作品《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感受到"揉读"的魅力。蔡老师用"揉读"的方式教学"满月猫可爱淘气"的章节,引导学生在"揉着读""读着揉"的过程中,走进了文本,触摸到了老舍对小猫极为疼爱的心情,感悟到了"人爱猫"的情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言意共生。下面我对蔡蔚老师(以下简称"师")的教学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6.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7.
统编本语文教材明确提出了"教读"课型,文章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的《老王》教学为例,在课堂实践中用问题引导,重语言品析,扣文本关键,以此来处理教读课文"教"与"学"的关系,努力让"教读"有方向,"教读"有方法,从而实现由"教读"走向"自读"。  相似文献   

8.
刘艳 《江苏教育》2012,(34):63-64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感知"月光启蒙"的内涵,感受母爱的博大。(2)通过朗读歌谣,感受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3)知晓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走进"月光启蒙"的美妙世界。在朗读歌谣的指导部分,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师:母亲唱了几首歌谣?(出示幻灯片:(1)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2)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试着把故事讲给父母听。2.通过阅读,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捕捉文本的潜在信息,在反复的求证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11期刊登的王崧舟老师《在思维的断裂处邀你共舞一〈与象共舞〉课堂教学实录》一文,引发了本人的一些疑惑、忧虑和思考,感到有一些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值得讨论。本人本着以文会友、和而不同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王崧舟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出了偏差,整节课的学习就将陷入南辕北辙的泥潭。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制订教学目标呢?在此,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教育人林文虎著《好教师在这里》的。其实,我平常读书绝没有这么快的,而读这本书我是废寝忘食地在读。我在读的过程中,曾随手在空白处写下:"我作为一个工作30年的老教师,读此,也是怦然心动!"而且,我的脑子里总是闪过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事读,给我熟悉的年轻教师读。作者林文虎曾多年担任台北市优良教师评选委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生活中,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综合性体现了人们交往的能力。文本细读的视角是语言文字运用,其重点是发现文本"秘妙",目的是确立语文价值。一、发现文本"秘妙"笔者以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长城》为例,剖析“文本细读的重点是发现文本秘妙”。那么,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内蒙古的张丹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举获得了特等奖。多次回放品味张老师的这节课,才明白了"特"在哪里。【片断一】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文本细读的大旗在小学语文界高高飘扬。什么"广式解读"、"深式解读"、"多元解读"……解读的视角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诚然,这些见解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文本解读目的何在?教师又该如何解读?反观我们现今的语文课堂,"得意而失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寓言故事。本故事浅显易懂且人物形象突出,有了对寓言故事的前期积累,学生容易理解。故事主要讲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我最好的老师》是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四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而这个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体会科学精神的内涵,同时,初步学会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从这个单元的整体来看,本文在单元中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领会科学精神的内涵,巩固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  相似文献   

18.
《九色鹿》写的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本文文辞优美,语言浅显,适合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朱自强教授说过:语文教育应回到儿童本位的立场上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坚定儿童本位的立场,即: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儿童意趣,采用最儿童化的方式,有效激活儿童的生态语言,真正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情趣指数。  相似文献   

20.
《秋游》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秋游的情景: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红红的高粱,丰富直观的形象使课文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学生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情景兼备,突出表现了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赏一赏“”写一写”,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唤醒体验,感知秋景——说一说“我眼中的秋天”秋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