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应该是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幅意境悠远的画。"但是,由于长时间过多关注课堂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使得教学失去了本真、本色、本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堂往往就像一台小型的联欢会,说、学、逗、唱,花样百出,学生好像也学得兴致勃勃,但课上完了,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从这样的语文课上学到了些什么,除了懂得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他们真正的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多少。那么,如何摒弃课堂上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与创造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阅读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之一。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材中可选择作为思维“发散点”的大致有:争议点、好奇点、空白点、模糊点。  相似文献   

5.
每当一篇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古典诗文飘入耳际的时候,无论是听的人,还是读的人,往往都会为之沉醉,甚至为之手舞足蹈。从山野村夫到满腹经纶的学者,从顽皮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复制这种快乐,乐此不疲。回想先人曾那样痴迷于书上的语言文字,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免要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淡漠而感到愧疚——面对着一篇篇文笔极佳的课文,我们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味儿来。  相似文献   

6.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8.
9.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成绩很多,但"病"也不少。经过"把脉问诊"、"切片化验",现诊断如下:病状一:阅读教学缺乏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现象目前语文教学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学科课程教育体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包括阅读教学的改革,迷信权威,缺乏辩证思维,矫枉过正。比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以前很多专家都说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段意。但课改后,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质疑研讨,启发学生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思维能力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现代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历史重任,决不能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中重视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落实让学生“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思维训练是贯穿在阅读教学始终的。在阅读教学中,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高年级的训练重点。课堂教学中段的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因工作需要,每学期都要听50多节课.在听课过程中,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师课程标准的意识很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总觉得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训练方式上结合得还不尽完美,特别是在课堂拓展训练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6.
梅玻 《四川教育》2009,(7):63-63
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是“读懂”。只有读懂,学生才会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通和读好文章的问题,而是要以读懂为最终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东风舞动的人文大旗,使阅读教学的视野和品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阅读教学是精神家园的建设”,“全人格培养才是阅读教学的旨归”,“营造‘书香人生’的阅读教学”,“走进情感为之温润、心灵为之舞蹈的阅读教学”……显然,所有这些认识、感悟,不仅无可挑剔,而且振聋发聩。然而,当仰望这如横贯天际之彩虹一般美丽的阅读教学理想境界时,也极须我们低头看路:积跬步方能致千里,阅读教学的“底线”在哪里?如果连底线都保不住,夫复何求?  相似文献   

18.
张永梅 《宁夏教育》2010,(12):58-59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提升。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更多地打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的个性,独特的感悟。阅读教学应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19.
每当一篇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古典诗文飘入耳际的时候,无论是听的人,还是读的人,往往都会为之沉醉,甚至为之手舞足蹈。从山野村夫到满腹经纶的学者,从顽皮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复制这种快乐,乐此不疲。回想先人曾那样痴迷于书上的语言文字,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免要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淡漠而感到愧疚——面对着一篇篇文笔极佳的课文,我们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味儿来。例一:苏教版《孔子游春》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