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昉  吴本刚 《广西教育》2009,(11):56-56
美术创造能力即“运用美术手段将主客观世界及对其的认识、情感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培养他们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突破陈规旧矩,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勇于探索创新的心理素质。如何在美术课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权笑 《江苏教育》2024,(5):89-90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等美育理念运用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并大力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使其在体验中理解美术内涵,增强其欣赏美、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再强 《成才之路》2009,(32):74-75
美术教学是素质教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丰富、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起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的作用,对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大有裨益。因为美育具有“辅德、益智、促体”的功能。综上所述.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大纲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大纲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下面以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会飞的花朵》一课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美育要抓好的三个环节。一、启发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感…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生的美术能力是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美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开放性教学就是通过命题形式、题材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的多维度开放,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从中探索并获取知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发展思维,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这一节学习内容的解释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美术课堂中的造型练习不仅包括绘画这种最经常的形式,还包括利用各种材质探索各种立体造型的活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美术能力,尤其是立体造型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这就告诉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鼓励想象、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将“美本身”还原为“生活本身”的教学,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教学。它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以美育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鉴别等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美术作品,认识到各种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内化理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人。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开放式”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启发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相似文献   

12.
王建学 《江西教育》2022,(32):40-4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本文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导向”教学为突破口,优化鉴赏分析、实践操作、成果展示、评价拓展等美术课堂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析了“自学-发现式”活动教学法在中职幼师专业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以提高中职学生美术活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A4):161-162
"结构化"教学理论运用与中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学结构逻辑化、思维化、知识化,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具有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去重建知识体系并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其雄 《成才之路》2020,(2):120-121
美术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实现高效的信息输入;运用大量美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学习经典美术作品;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6.
张琳 《教师》2010,(28):40-40
“美”,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什么是“美”?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们给了它诸多定义。纵观之,美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它用美的感性形象的展现,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美术教学首先应是“美的教学”,美术课应是“美的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感因素,让“美”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使教学各环节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综合材料开展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综合材料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创造力。关于综合材料在小学美术的实际运用中是必然趋势,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结合材料的特点进行美术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9.
翁晓青 《成才之路》2009,(17):60-61
教学分析: 在学生的美术活动中,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把美术活动当成一种很快乐的游戏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特殊工具。本课旨在通过“运动”这个题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到运动的美、健康的美,意识到运动的重要。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刘春新 《甘肃教育》2011,(13):43-43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美术欣赏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欣赏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存在着“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