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坤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0-103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她的身份扑朔迷离,有很多疑点。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些描写可以大胆推测,秦可卿可能出身高贵,可能和某个关系到贾府兴衰的人物有关,她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几个“全始全终”的人物。他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传统评论认为她是一个道德论丧的人,《红楼梦》是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的《红楼梦》的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有满族文化意蕴,如果把秦可卿看作萨满女神下凡,把他与公公贾珍、叔叔宝玉暖昧关系纳入萨满文化中民风古俗里去考察便不足为怪。秦可卿在书中有预示作用,是《红楼梦》悲剧序幕的预演。  相似文献   

6.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中,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关于她的死亡,由于作者曹雪芹没有直接说明,所以历来很有争议,有人说秦可卿是病死的,还有人说是上吊自杀的。根据对《红楼梦》不同版本的文本内容和相关批语进行仔细分析,得出的种种证据显示,虽然秦可卿有病,但秦可卿不是简单的病死而是上吊自杀。  相似文献   

8.
读了《鞍山日报》1990年5月30日《秦可卿是自杀吗》一文,也想谈谈秦可卿之死。秦氏是《红楼梦》中“似乎重要却没有写得完整的人物”(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秦氏留给人印象稍深的两点是:一、贵族荡妇,二、封建家族中清醒的少奶奶。 秦氏本养生堂的孤儿,寒儒薄宦秦邦业抱养了她,长大后“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  相似文献   

9.
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贾蓉之妻、贾母之重孙媳,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秦可卿于第五回登场:宝玉在秦氏房中歇中觉,恍惚中似由秦氏引入太虚幻境.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一首和《好事终》曲属秦可卿,第十回写秦氏治病,第十三回写其病殁,至第十四回写丧仪之铺张奢靡结束。秦可卿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出梦迷离入梦明--由两个梦境解析秦可卿的存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墨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都是由两个梦境开始了她的重要使命。在小说中起着联系两大主要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的主要作用,实现了她存在的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推崇,书中"大观园"的人物群像也成为学术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而以其中被视为"非典型人物"的秦可卿为视角,一方面可以对秦可卿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为抓手,对其中疑点较多的人物和《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课前已经预习《红楼梦》63-66回。师:尤三姐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最初出现在13回贾府办秦可卿丧事的时候,但作者只顺便提了一句“,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姐妹也都来了”。直到63回尤三姐才正式出场,可是她一出场就是连续的4回,直到66回为止。读了这几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笔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起着联结主要人物王熙凤和宝玉的作用 ,在《红楼梦》的命意和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使读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笔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解答了这些问题,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15.
秦可卿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读者,大多都有这种感觉:书中的几十个主要人物,几乎都能在心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最起码的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唯有秦可卿不然,她很难使读者用一两句话把她的形象概括出来。有的甚至根本说不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上,《红楼梦》也只写了她的最终结局,至于那结局的原因,艺术家好象故意留给评论家们探讨研究似的。此处,我想略陈一下自己对秦可卿之管见,以求教于专家们。  相似文献   

16.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金陵十二钗”中关于秦可卿的判词,且结合“诗后又画了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一人物结局的暗示,构成了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完整的形象设计。本文主要从《红楼梦》中赋予她的判词着手,结合秦可卿的身世及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于更全面了解作品中对她描写的思想内涵所用。  相似文献   

17.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这个形象上,留下了大量的疑团。秦可卿形象是一个“镜像”,是一种象征,是“梦”的象征,是贾府走向自我毁灭的象征,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结构意义大于形象意义的人物,是连接《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两个世界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却“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20.
秦钟,字鲸卿,秦可卿的胞弟,《红楼梦》中昙花一现的人物。此少年在第七回登场,第十六回去世,戏份不多,却颇值得玩味。秦钟初次露面,形象极好,书中写他: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看来不像一般人物。连凤姐都说他,"把宝玉比下去了"。宝玉自己一见秦钟,也顿时自惭形秽,心里想: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