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晗宇 《甘肃教育》2023,(12):22-27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观念认识、实践和开展形式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从转变教育主体观念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打造兼具丰富理论与多样实践的劳动教育,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强调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的成果意义显著.基于学校特点的劳动育人理念与实践,石家庄市第44中学依托劳动实践创建社团、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具体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弘扬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持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构与阐释了社会价值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培育学生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念,夯实"五育"并举的实践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理念冲突、模式固化和形式主义等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条件理论"为指引,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在深入结合农村教育与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发挥多主体的能动性,通过畅通家校合作机制、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建构多阶段劳动教育,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核心观念,同时也是美好生活的来源。劳动教育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地位,社会各个方面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发展。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劳动观的时代价值,通过教育与劳动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研究中小学劳动观教育的策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是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历练劳动能力等育人价值.在分析社会服务在中小学实施现状及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提出丰富社会服务的实施内容、规范社会服务的实施环节、建立社会服务的保障机制等策略,使社会服务能真正落实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贯彻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必须更加深度反思劳动教育的价值。当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六重价值:首先,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此外,劳动教育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也是个体习得并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具有知识与技能养成价值;劳动教育帮助个体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身心健康促进价值;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了解、激发潜能,并以此帮助个体规划未来,具有自我实现价值;劳动教育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在世界的享用,而且也是个体生命关系多样性的体现,具有生命享用与滋养价值;最后,劳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青少年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从国际上看,目前德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关注政策、课程、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注重实践与多方合作.以此为借鉴,我国应立足于劳动教育的传统资源和现实条件,以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教育观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完善劳动教育立法与政策,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推动家庭、学校与社会多元合作,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等手段,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云  汤婧 《知识文库》2023,(7):138-141
<正>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赋予了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专业实践教育的优势,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采用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模式,协同构建劳动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发劳动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团队优势,通过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实践,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有效促进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重视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将动手实践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提升精神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推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目的工具化、课程边缘化、实施形式化和同质化、评价单一化等异化倾向。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真育人价值,实现适然回归,必须纠正工具化目的,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位;摆脱边缘地位,构建系统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意蕴,创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完善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本位的增值性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劳动教育课程的定位存在片面性、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性、劳动教育主体环境缺乏多元性、劳动教育缺少政策倒逼机制等现实困境.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构建课程化基础上的协同育人格局、健全劳动教育课程长效育人机制等,从而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而研究其劳动教育思想离不开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革新、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对增进民众福祉的探索构成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之中,其注重教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彰显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面向真实生活环境,满足实际生活需要,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要拓宽劳动实践场域,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实践育人要求,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其具有结构开放和多维互动两大基本特征;蕴含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素养为价值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内涵.但同时其也存在诸多生态病理:智能工具泛滥应用导致劳动育人的价值理念失衡;劳动教育内容最适度原则部分失效;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单一阻碍劳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的场域窄化导致教育生态链联结脆弱.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应对策略:坚定劳动育人的精神旨归,合理运用智能工具;遵循最适度原则,创设和谐的劳动教育生态环境;多元协同、全面客观地评价劳动教育质量;践行心行合一的教学实践,巩固劳动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传承各民族传统劳动文化及为各民族人民创造福祉的时代意义。通过对内蒙古A校调查发现,初中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认可劳动教育,但对劳动价值认识不到位;劳动课程内容单一,未能体现地方、民族及时代特色;劳动课程形式单调,实践场所不足;劳动课占课现象较为普遍,课时难以保证;劳动课缺少专职教师,兼职代课为常态等问题。为此,初中劳动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加强劳动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创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6.
姚辰 《知识文库》2023,(10):189-191
<正>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劳动教育2022年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教育应以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体会劳动价值为主要目的。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某农村小学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开发相关劳动课程,让学生沉浸其间,以景入情,以情育人。通过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意志,进而自然形成对于劳动价值的认知与评价,以此发挥育人导向与反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将劳动精神在各阶段教育工作中弘扬,引导学生在尊重劳动的同时养成辛勤劳动的良好观念以及行为。以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看来,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教育部门提出要促进劳动教育与中小学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必然要全方位遵循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配合家校合作,保障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作为中小学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者及道德品质的培育者,其劳动素养对于推进劳动教育、赋能育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双减”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为班主任劳动素养发展带来契机。当前班主任劳动素养提升面临师资储备较少、教师劳动实践培训不足、社会合力共建难成体系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师资结构、改进中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培训模式、构建社会各方协同合作体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小学学生普遍缺少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相对较少;学生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劳动体验;用劳动技术教学代替劳动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永康街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案,通过构建康乐课程图谱,开展校内外多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0.
在严格的卫生标准制度下,我国中小学的班级卫生事务已经超越了清洁活动的目的 与范畴,逐渐行政化与结构化.劳动工具、卫生行为及检查制度构成了一整套劳动实践的符码体系.符码化的班级卫生活动具有工具论倾向,追求的是外在的功利价值.劳动目的 的外化造成的后果是班级卫生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式的被动劳动.行政化的卫生活动尚待转变成一种享受劳动乐趣的"自由劳动",继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劳动惯习以及对劳动教育价值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