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从言说的自明性探讨言说的实质,认为语言与世界共有在先的逻辑形式,它们完全同型同构。一方面,简单对象的特定配置方式构成基本事态或事态,存在的事态是事实,事实的总和就是世界;另一方面,名称的特定结合方式构成基本命题,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得到复合命题,命题的总和就是语言。而思想既是有意义的命题也是实在的逻辑图像。这样,作为思想表达的言说就是关于世界的言说,是作为命题的总和的语言图像世界;世界就是被言说的世界,世界依赖于言说。因而,世界必定可以被言说,言说必然是关于世界的言说。于是,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界限之内的是可以言说的,而且都能够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最后一节中所谈论的沉默是否有对象,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解读认为最后一节中的沉默是有对象的,并且其对象就是不可言说的东西。而以逻辑实证主义解读和决然解读为代表的非传统解读则认为,并不存在不可言说的东西,进而最后一节中的沉默其实是没有对象的。然而非传统解读的观点不论从文本证据还是内容层面来看都存在一定问题。相反,传统解读对沉默的看法则更为自然,也更贴近维特根斯坦的原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解读《逻辑哲学论》时偏执于重构论证,使得《逻辑哲学论》的解读遇到困境,并与维特根斯坦的初衷相偏离。维特根斯坦认为,其只是复制了名单人物的思想,而魏宁格就是名单人物之一。通过质疑冯·赖特对“1931年维氏列出的名单”的传统解读,以《性与性格》与《逻辑哲学论》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二者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说明,魏宁格的思想对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哲学看法的影响,对“要理解某一事物,就要站在某一事物之外”这个前提的影响,对“伦理、逻辑、世界”三者关系的看法所产生的影响,对意志主义与唯我论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对理解《逻辑哲学论》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透过它们,还可以了解魏宁格被人淡忘的哲学思想,重拾魏宁格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因果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廓清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的实质。与逻辑推理相比,因果律根基于两个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即逻辑推理追问理由,因果原则探求原因,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主旨是伦理的。但这一点却往往被许多研究其哲学思想的学者所忽视了。主要原因是由于维特根斯坦独具匠心的理论思维品格与表达方式:维特根斯坦是从语言分析、语言批判的角度来处理伦理问题的。他通过搭建语言这样一个求知工具(一架梯子)从而进入伦理问题领域。但是,由于这架梯子太新颖别致了,所包含的哲学问题太多了,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眼光。反而忽视了该书的主旨.这是我们研究其哲学思想最应当注意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概念"可说"与"不可说"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想的关键;前者指有意义的命题,主要是自然科学命题,是可以清楚地说的;后者则包括"伦理"、"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的事实的东西,是不可说的。哲学本身也是不可说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将心灵与机器两种不同属性的物质联系到了一起。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通过若干哲学问题的澄清,把世界的逻辑构造分为“自我的心理对象”、“物理对象”、“他人心理的对象”、“人文社会的对象”四步,为构造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界限”论,即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其它各种论题的基础。“可说”与“不可说”不仅是维特根斯坦阐述其哲学的主题,而且是维特根斯坦进行哲学思考的范式与界限。因此,理解维特根斯坦的“界限”论对于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整个《逻辑哲学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清晰化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纵向逻辑线索,为语言符号进入横向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在经典符号学谱系中,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区别于皮尔士、索绪尔的独特价值。就语言符号的规律而言,纵向和横向是语言符号从意义构成到社会交流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阶段。纵向是逻辑构成,横向是交流实践,语言符号自身勾连在纵横两条轴线上。经典符号学关于这一问题的困惑,在《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中获得了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一种语言批判,通过对语言的逻辑进行研究,为可说和不可说的领域划定界限。在逻辑分析的视角下重构他的科学观,能更清楚理解他对科学的定位和评价。他的科学观表现为:(1)哲学与科学既非奠基、也非取消的关系,哲学在科学之外,为科学划定界限;(2)逻辑之知具有先天性和必然性,科学之知具有后天性和偶然性;(3)自然律的形式桥接了逻辑形式和自然律的内容,保证了科学知识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前期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科学观,可以为进一步思考科学的本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自我”与语言是分开的,自我是无语言的,从“发声”到“不发声”是自我“流浪”的过程。观念、世界、劳动等是自我消除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选取自我研究中的哲学基础这一视角对西方各大流派的自我概念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4.
《老子》政治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采取一种“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是消解掉自我的主体性,以百姓和天下为自我,以无私来达成大全。这种政治逻辑之所以是有效和可能的,乃在于其取法于天地,以最好的政治时代为蓝图,以圣人之所为为准则,以自然而然的结果为效果。这样,因其无自我,故能无为,而无为就意味着无不为,那么,“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就必然会带来最理想的政治结果。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相似文献   

16.
哲学思想中的严密逻辑性在于哲学意识形式中的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是高度一致的。这种高度一致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所致,是由哲学的精神使命、文化使命所决定的。哲学之所以能不断地推进逻辑的缜密性,原因来自主客观世界规律的相互作用,哲学能用逻辑的方式反映和陈述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于思维的逻辑法则是贯通思维规律和客观世界规律的精神中介。  相似文献   

17.
在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背景中,本文对他的逻辑哲学做了批判性的系统考察,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蒯因关于逻辑和逻辑真理究竟说了些什么?在蒯因的逻辑哲学中存在哪些难题、困境和悖论?蒯因关于逻辑或逻辑真理本来应该再说些什么?最后阐述了对逻辑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证成:逻辑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与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与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实践相关联。逻辑理论中包含着关于世界、认知、语言和思维的描述性内容。描述对于被描述者而言可真可假,所以逻辑理论也有可能出错。逻辑之所以是可修正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祝君 《华章》2010,(30)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的迅猛发展,现代逻辑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进而使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收到世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的探究,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逻辑的哲学反思在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前提判断的性质,演绎逻辑显现为理性化的特质,归纳逻辑则显现为经验化的特质。从这一点出发考察此二种逻辑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演绎逻辑总是受到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视,归纳逻辑总是受到经验主义哲学的青睐。由此可见,在西方逻辑史上,逻辑的发展总是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逻辑与哲学有着特定的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吸纳的是西方哲学自古希腊起的替“天”(指最高存在者)行“道”(指对最高存在方式的描述)的传统灵气,依此灵气推动而生后期哲学之语言活动观。他后期哲学思路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对象与名称之间的自我之移动与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