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后服务是支持“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课后服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变革来满足课后服务中的多方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高质量课后服务平台构建框架,平台包含教育局端、学校端、教师端、家长端和机构端五个端口,旨在促进多元主体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平台还可以与其他开放平台联通,促进课后服务的开放式发展。在平台的支持下,课后服务将展现出新的样态,包括“五育”并举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师课堂”模式的构建。高质量课后服务方案已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份的数十个教育局及中小学校,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高质量课后服务方案的应用可以构建课后服务的新生态、提升各方工作及交流效率、助力智能化教育治理,全面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先亮 《江苏教育》2022,(18):30-32
基于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情况的调查,发现课后服务存在师资不足、经费不足、配套服务跟不上、家长和教师焦虑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教育部门需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保障服务经费及时到位,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只有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课后服务扎实有序、卓有成效地持续开展下去,把“双减”落实到位,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呈现国家政策短时间内调整较大、地方政策细则差异显著的特征.当前课后服务实践中服务人员的模糊性、教育收费的敏感性、服务时间的复杂性、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课后服务政策落地的现实堵点.课后服务可以分为课后看护服务和课后发展服务,二者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不一样,.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同.为此,应及时更新国家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对课后服务实施分类管理,将课后看护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管理,同时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的课后发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呈现国家政策短时间内调整较大、地方政策细则差异显著的特征.当前课后服务实践中服务人员的模糊性、教育收费的敏感性、服务时间的复杂性、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课后服务政策落地的现实堵点.课后服务可以分为课后看护服务和课后发展服务,二者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不一样,.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同.为此,应及时更新国家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对课后服务实施分类管理,将课后看护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管理,同时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的课后发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双减”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对于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基于政策工具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关键环节维度建构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层面的26份课后服务政策文件进行内容编码、归类统计、数据分析,各类政策工具在不同省份区域、不同关键环节的应用情况显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但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各省服务特色有待凸显,服务环节重组织实施轻监督评价。未来,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政策制定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充分激发课后服务活力,完善课后服务监督评价体系,构建新型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存在于行动主体、接受对象和政策资源不足等方面。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缘于政策执行系统的运行存在缺陷、政策执行动力机制欠缺和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制约。为提升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的效果,可以从完善政策执行系统运行过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的维度来解决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46万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后服务得到了81.47%的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课后服务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发达地区课后服务满意度更高。但是,课后服务仍存在内容形式单一、素质类活动开设不足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效用感知不同,显示其需求也不同。相关性分析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课后服务满意度与学校师生关系、学习快乐程度、课后服务解决困难数、书面作业时间等因素具有较强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国对于学龄儿童课后服务的关注较早,其课后服务政策历经了发端、快速发展和完善阶段.其课后服务形式主要有课后保姆、扩展学校、课后俱乐部和祖父母护理等.课后服务具有形式多样,以儿童为中心;政策支持,注重监测评估;权责分明,多方协同合作等优点.同时,课后服务存在费用高昂、供给不足等问题.英国课后服务的经验对我国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拓展财政投入路径、减轻教师负担、扩展服务功能以及解决"三点半现象"具有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课后服务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路径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课后服务作为支点,对校外课后营利机构正本清源需要课后服务担当教育责任,家校责权不清需要课后服务弥补教育空档。作为新生事物,课后服务带来新的问题:配套政策、教师工作量核定、学校责任边界及社会治理等。有效提高课后服务效果,需要相关各方协同联动,及时开展课后服务的课题研究,引领实践发展;加快实现对学校的分层、分类、评级,推进学校质量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课后服务的支持体系;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步伐,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双减”意见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所设的重大战略布局,课后服务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石,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文中从宏微观分析国家、社会、学校与学生、教师、家长在课后服务中所面临的困境。基于数字教育视角,探讨数字教育带给课后服务在促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与提高服务质量的新机遇。提出以构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协同共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机制、协同发展数字教育服务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四个方面,探索高质量课后服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是稳健推动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举措,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仍面临课后服务制度规范亟待完善,课后服务人员权责有待厘清,课后服务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现实难题。面向未来,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应优化完善制度规范,夯实稳固政策根基;明确多元主体权责,形成教育治理格局;建立健全服务体制机制,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高质量课后服务是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高质量课后服务是指学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在校内开展的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真实需求的服务工作。现实中,中小学实现高质量课后服务还面临着学校主体资源的有限性、学生客体需求的多样性以及教师工作负担的无限性等多重矛盾交织的局面。未来,中小学可从课后服务课程化、教师工作弹性化和家庭教育协作化三个方面进行高质量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3.
14.
"双减"时代,一些教师在回应课后服务政策期待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认知上将课后服务的功能窄化,态度上对课后服务存在明显的心理抵触,行为上对课后服务疲于应付。为了确保课后服务的育人效果,教师应深刻理解课后服务的价值追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课后服务带来的挑战,主动统筹各方力量,在课后服务的深度践行中实现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关键,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体行动,多元协同。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应遵循多元利益主体需求协同、多元行动主体利益关联、多元供给主体外部保障的行动逻辑。然而,目前课后服务行动目标离散、协同动力不足、合作生态文化缺失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行动,弱化了合作育人效力。树立集体行动愿景、建立协调机制以及强化制度保障是走出课后服务多元现实困境的关键出口,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后服务多元协同供给局面,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当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后服务内容的贫乏、课后服务指导的薄弱、课后服务力量的分散三个方面。为提高乡村教师课后服务的质量,本研究从文化回应的视角提出挖掘乡土文化的课后服务资源、提升乡村教师文化回应的素养、构建家校社协同课后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的对策,切实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敖丽萍 《教师博览》2022,(30):34-35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下,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学习的进步与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此环境下,小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效融洽学科课程与课后服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制定课后服务制度,注重家校融合,以此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19.
《早期教育》2009,(6):52-52
一、英国课后托幼服务的制度保证 苏格兰199S年颁布的“儿童法案”中称。每个地区政府或权威部门都必须为该地区适龄儿童和家长的需要而提供一系列照顾服务。以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长(第22条);每个服务机构都要满足儿童和家长所需的各项服务。这些援助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按家长的收入方式来选择支付;  相似文献   

20.
开展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路径。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着力将课后服务时间打造成学生五育并举的黄金时段,统筹兼顾需求、师资、课程与资源,从做好顶层设计、提升课堂效率、促成五育并举、实现机制创新等维度打造课后服务新样态,走出了一条集团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