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旨在以课程知识、技能教学为载体和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更好地推进、落实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公共管理学专业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探讨和实践;在重新深入认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分析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角度对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并提出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增强爱国情怀、健全学生人格、锤炼意志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教育优势,理应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试验田。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管理和实施体系不健全、体育教师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缺乏思政学习内生动力等问题,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组建协同联动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强化育人能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4.
周俊玲 《成才之路》2024,(11):57-60
教材作为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课程思政实施不可或缺的载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实践“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创新“三教”改革的最佳着力点。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方向。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应遵循突显价值性、坚持人本性、体现创新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可以从健全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机制、组建高素质教材编写团队、优化高职教材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支持系统、注重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导向,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层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指标,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承担公共基础课程育人任务的重要载体。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需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综合性与典型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统一的原则。当前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应用性不足、差异性不明显和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完善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要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材编写团队,打造精品教材,丰富教材形式、形态,借力课程思政赋予教材建设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宽思政育人渠道的重要途径。“三教”改革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有益启示,对提升开放教育师资的课程思政素养、构建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和完善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开放教育在教学团队、教材设计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其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理论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了推动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围绕推动教学团队优势互补、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和探索远程教育的新形式等内容寻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挖掘、利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师范生的政治素养、品德修养、教育情怀产生影响,营造课程育人环境,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拉萨师专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任课教师和师范生两方面了解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05方案”思政理论教育体系设置科学性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6):126-130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体系的学科、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教材建设,对思政理论教育体系设置科学性进行探析,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入高校思政教材,使教材体现科学性、提升体系性、保证实用性、避免重复性;使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体系方案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当下社会急剧变化与发展,导致各个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目前“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并没有实现有效结合。本文重点观测、探究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双创课程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也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其课程本质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双创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双创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围绕设计顶层制度、培养师资队伍、教材培育与建设等方面开展双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张桂英 《天津教育》2022,(13):104-106
<正>思政课在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思政教材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把思政教材编写得科学规范,思政课程才能纲举目张,才能让教育者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思政教学则是思政课程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要让这座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专业教师就要在素质提升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功夫。按照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  相似文献   

12.
朱娴  郭强 《教育探索》2023,(2):48-53
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应对多元价值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有助于构建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需求的思政育人体系。国家政策导向为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信息技术为中外合作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创造了多元教学模式。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五所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机制建设、师资队伍、活动开展和教材建设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跨文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缺乏跨文化特性,应确立“红色”思政教育目标导向;思政教育延伸不足,应构建全方位多维课程育人体系;制度建设存在缺失,需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亟须提高思政师资的质量水平;教材针对性不强,应加强融合创新并改进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以民族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并从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专业特点挖掘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改革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论述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  相似文献   

14.
数理公共基础课对大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开设的数理公共基础课也承担着重要的课程思政建设任务。面对青年大学生,如何加强数理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当下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数理公共课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良好的课程思政意识,主动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到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晶晶 《大学教育》2023,(19):108-110+128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发挥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基于教材,在二外德语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与语言知识,从思政角度解读语篇,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思政,是发挥外语课程的特色与优势,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是实现外语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价值引领三重职责的特色化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深入开发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延伸课程思政育人渠道,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工程训练类课程教材教学目标单一、课程思政和劳育功能薄弱、创新教育不强等问题,进行工程训练类课程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过程一体化建设。将劳动教育、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有机植入工程训练类课程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纸质教学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同时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有效提高工程训练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具体实践。实践课程思政,需要解决好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价值关联与实践困境这一对矛盾。通过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发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需要把学生、教师、课程、教材作为建设与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思政教育课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高度重视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思政课程辅助特色教材的编写;加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全面深化:理论原理类课程有机整合、理论发展类课程与时俱进、理论运用类课程融合重构;不同学段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的整体性建设中,共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深层动力,教材建设是重要一环,师资队伍是建设关键。新时代思政课的整体性建设提质升级,体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