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作指导】写人记事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外,还必须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安排好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每件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所以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如《一面》,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述顺序,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记叙文有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把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前面,先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是倒叙。采用倒叙手法,先把结果说出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助于突…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文章是按照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依次往下写的。然而,有时从文章的结尾着笔。倒过来构思全文,也许会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感,写起来也更顺畅。  相似文献   

3.
【能力定位】安排顺序 ,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 ,怎么样把这些题材恰当地安排 ,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 ,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 ,哪层意思后说 ,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 ,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不同文体的文章 ,往往有不同的安排顺序的方法。记叙性文章 ,常常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例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 ,事理发展的顺序等)来安排顺序 ;议论文则又常常按照结构方式例如导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  相似文献   

4.
文献资源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陈列在书架的准确位置,方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查阅。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编目。1中小学图书馆文献编目概述文献编目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专业、不同形式的文献根据其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和揭示,编制成一条条款目,再组织成为目录的过程。它是图书馆的一项基  相似文献   

5.
杨叶  张彩霞 《初中生》2014,(Z3):35-38
正考点透视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一般要求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3.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直接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表达方式里考查。4.表现手法。一般直接问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调序”,是指通过调动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的顺序,把原文中不通顺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使文章的顺序安排趋于合理、科学。文章的顺序,指的是写文章时安排的次序。好的文章,脉络思路十分清晰。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的顺序,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来确定。当代中学生由于缺乏一些文章学方面的知识,在安排文章的顺序时,往往出现一些差错,需要加以纠正。下面结合不同的文体,谈谈如何理顺文章的顺序。  相似文献   

7.
有些文章,作者是依据不同的地点所观察到的景物来写的;或是叙事时按地点的变换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遇到这两类文章,我们就可以按地点的变换给文章分段。按地点的变换分段,首先要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出地点转换的顺序来。理清顺序  相似文献   

8.
[作文指导] 题目精析:一处景物,就是一个地方的景物。训练题要求:1.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2.观察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3写时做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重点指导:常用的观察顺序有两种。一种是空间顺序,也就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者反过来。另一种是时间顺序,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所展现的情景是不同的。所说的时间是指春、夏、秋、冬或早晨、中午、傍晚、晚上等等。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一篇典型的按照时间顺序观察的文章。难点点化:同学们在按照一定顺  相似文献   

9.
提示:戏剧是现在中学生不大感兴趣的东西,比较难写。要写好这类文章,必须要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加以整理,去粗取精。要安排好文章的思路,或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或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编排,条理一定要清晰。想像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发挥,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文章要有戏剧的某些专业术语,以使人们能从介绍中了解到一些戏剧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每篇写景文章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同时按照写景文章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观察顺序,了解后通过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学习记叙文应注意准确把握记叙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写作对象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这是阅读记叙文的关键。当然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文章的线索或行文的脉络也是闭渎文章必不可少的环节。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叙”。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件,并收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指导] 题目精析:自然景观,指某个地方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它不同于人物景观。比如训练题目中列举的星空、浓雾、瀑布等,都是天然的,而不是人造的。题目要求写清自然景观的形态或变化,抓住特点,大胆想像,还可以运用有关传说、谚语。重点指导:要写好写景的文章,观察是基础;要观察得细致,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常用的顺序有:1.时间顺序,包括一年四季和一天中的不同时间;2.空间顺序,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方位。同学们可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结合运用。再则,要把景物真实地展现出来,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地可以从景物的位置、形状、姿态、大小、数量、颜色、气味、给人的感觉等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3.
[知识要点]科技类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科技知识为根本任务的,从文体上来说,属说明文。因此,阅读科技类文章,同样要抓住说明文的特征,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和分析说明方法,具体有如下两方面。一、把握顺序,理清层次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反映事物事理的科技文,也必须注意说明的顺序。因此,阅读这类文章时必须把握它的说明顺序,才能理清其结构层次。说明的顺序主要有三种: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或按照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程序作为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14.
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的线索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进程,都通过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作者的思路的描现也是不同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情节线索,情节发展有其来龙去脉,作者的思路也是表现在这些来龙去脉中.有些文章,作者的思路比较简单,常用单线来表现;有些文章,作者的思想比较复杂,常用复线(如明线、暗线)来表现.有时,作者的思路按顺序发展,就用顺叙的写法;有时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则用倒叙、插叙等写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路.议论文:作者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讲,文章是按照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依次写下来的。然而,有时如果从事件的结尾着笔,用倒过来构思的办法来写,可能会别有一种新鲜感,写起来也会感觉很顺。对此,我曾经有过一番体验。  相似文献   

16.
缩写,就是把篇幅较长的文章,用锤炼主干,削剪枝叶,选取原文精华的方法,改写成比原文精短的文章。缩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尊重原文内容,不改变中心、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第二,要按照原文内容顺序,重新组织材料;第三,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原文要点,突出中心,不能随意发挥;第四,缩写的文章要符合字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小朋友们你知道,在车站等车要排队,站位有先后,因为这是常识。同样的道理,一段话,一般是由若干个句子围绕一个清晰的中心,有层次地连缀而成的。要想使这种“层次”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得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合乎条理,使  相似文献   

18.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19.
说明文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以及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等进行解说的文章。说明文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写说明文时,对某事物的解释要使读者易懂,描写事物时要按步骤、按顺序说明其原因与结果,功能与结构。有层次的说明文有助于读者理解,写作时说明文的层次应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总之,对于不同的说明对象,要按照不同构造形体或发展规律去写,这样可以避免文章杂乱无章,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20.
外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外国留学生洋腔洋调归根到底,就是声调问题.在教初学者的时候,不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教四个声调,二是按照“一四二三”的顺序.这种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准确的调位.声调的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不仅教师要精准地讲授发音技巧,学生也要运用自己的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