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考试院第一次颁布“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语文科)”,并且严格依据《考试手册》命题,这是否就意味着,上海的中考将从此结束“人治”时代,进入“法治”时代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版的《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2008年11月第1版)在“三、考试内容”中提出“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这应该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重视教材的学习。在随后的春招试卷我们看到了这样几道题目—  相似文献   

3.
缪亚男 《中文自修》2009,(11):46-47
今年出版的(2009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手册》一书中,关于语文科考试目标中,“现代文阅读能力”部分有一条是这样阐述的:“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什么叫“读懂文章的内容”?作为语文的阅读,仅仅读懂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读懂为了呈现这样的内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言语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考语文《考试手册》是高考的指导性文件,认真研读《考试手册》的“考试目标”“考试细则”“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乃至“样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面临高考的广大考生,尤其要了解和正确把握《考试手册》在2004年的调整和变化,以便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复习。与去年相比,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框架保持不变,阅读和写作的占分比例稳定。《考试手册》调整和变化的主要内容有: 一、文言文阅读分值的调整为了逐步向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过渡,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今年调整为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一新课标的要求下,近年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试卷中出现了不少的当下元素。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下问题:当下元素承载语文学业考试任务的方式;语文学业考试中当下元素的内容;当下元素进入学业考试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对当下元素成为语文学业考试命题素材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上“变动”情况及命题趋势分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说明》较2008年,“变动”情况(依照2009年《说明》的顺序说明):  相似文献   

7.
从“怀想天空”(2007年)、“好奇心”(2008年)、“品味时尚”(2009年)、“绿色生活”(2010年)及至“拒绝平庸”(2011年),这五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明确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材料型命题作文替代话题作文,在江苏各色语文考试中,几成一统之势。  相似文献   

8.
李新 《新读写》2009,(1):34-34
2008年《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考点中新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其实文意拓展类的题目早在2000年上海高考中就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总体指标分析 2011年台湾地区的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根据的是“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考试说明”(大学入学考试中心2005年9月公布),原则上依照“2006年课纲”设计.测验目标包括检测高中学生“语文理解与应用”、“文学知识与鉴赏”、“文化知识与体悟”、“语文表达与应用”等四方面的进阶能力。以下从六个层面将2011年指考试题内容作基本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文会考历来不采用“客观性考题”。自1980年以来,香港中学会考的中国语文试题,从试题结构来看,两张试卷分两次考试(每次二小时),共考四大块:(一)作文(70分);(二)语文运用问题(30分);(三)阅读理解问题(30分);(四)读本(7分),合计为200分卷。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中文会考都考主观性题型——问题和写作,历来不采用客观性考题(即所谓“标准化测试题”),香港语文教育界人士认为,采用主观性考题,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实际运用中国语文的能力”以课程纲要》),以避免“选择题测验导致进行选择题教学”。众所周…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其语文部分简称“语文考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其语文部分简称“语文说明”),以其大力提倡“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力的纠正了此前脱离语文学科特点和脱离学生发展需要考语文的倾向,颁行数年来,为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003年,教育部又制定、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进一步提高和细化、系统化了高中语文能力的要求。“语文课标”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编写教材和考试评价的依据,是语文课程发展的最高“指挥捧”,“语文大纲”和“语文说明”如何体现、贯彻“语文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这是考试中心专家、也是每个语文人所应关心、关注和必须花大力气尽早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语文大纲”和“语文说明”存在的不足、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和发徙高考语文能力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2.
97与9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教委中教室周树华1998年1月出版公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98说明”)与199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97说明”)相对照,虽然没有大的变动,但也有小的调整。调整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蕾 《中文自修》2022,(7):24-26
<正>复习现代文,建议考生首先认真研究《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中有关社科类和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表述。和2021年考试手册将阅读分成“理解”“运用”“综合”三个能力层级,每个层级下按照“社科类”和“文学类”又分别列出若干条测量目标不同,2022年考试手册不再设“理解”“运用”“综合”这三个能力层级,而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四”中有关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成果的表述列出了19条测量目标,其中社科类10条,文学类9条。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与199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旧说明”)相比较,199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新说明”)有以下几点变化(阐述中以“旧说明”为基础):一、规范表述也就是将“旧说明”中的那些表述得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变得准确、规范。如:将第一项“语言知识和运用”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第一项第6条的第②点“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将第三项第1条第②点干的“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改为“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考试科目 (一)高起本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 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史地综合 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 (二)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 文科:语文、数学、英语 理科:语文、数学、英语 (三)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两门公共课为政治、英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建议”中也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也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在考试能力要求上增加最高层级的“探究”能力。意图非常明显:“既有利于语文新课程改革……又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之一周明南老师本是个语文老师,近三年转口从事初二历史教学。对照新课程标准,深感现行的历史考试与教学一样,也是积弊多多。 每逢期终考试: 1.考前,老师习惯在书上“画画范围”,在目标导学手册上“圈圈题目”,以迎合应试重压下陷入偏科误区的学生,避免与主课老师抢复习时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语文考试中,选择题是排他性很强的题目。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在对中选错,或在错中选对,因此题干多采用明确的肯定式或否定式表述。比如:“(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恰当的一项是”等等。然而笔者在查阅近几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时却发现:句子衔接类选择题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题干多采用“最恰当的一项是”这种特殊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考试,要着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这一规定,为以选择题为主要标志的标准化试题最终淡出语文考试发出了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场一直争论不休的语文考试题型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的预兆。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的有关规定,则最终为语文考试中选择题的淡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要注意笔画笔顺的教学安徽省黄山区教研室任成翔什么是“笔画”?笔是针对构字而言的。它给予人们的视觉形象是静态的“形体”,出就是组成汉字的点、线。山西省小语会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手册》有如下具体的解释:“写正楷字(不写连笔),从落笔(笔尖接触纸)到抬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