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课堂要想取得高效,关键是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动起来。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单一讲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孩子们才能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一、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起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高效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掌握时间、行使权利和自由学习,不仅解放了束缚学生学习的"紧箍咒",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了各自的长足进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奇迹",是从教20多年来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针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本文试图从操作权的回归——解放学生的手,发言权的回归——解放学生的口,思考权的回归——解放学生的脑三个方面论述把课堂上的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追随教师的意志,渐渐失去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把自由还给学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应该拥有选择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评价的自由等,自由的参与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独立思考权是人最起码的权利和自由。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独立思考权的剥夺者,教材成了剥夺工具,不良的教学方法成了剥夺方法。为了维护学生的独立思考权,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教育者应成为学生独立思考权的维护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安全、支持的环境,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时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答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传统问答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中的"预设"体现较为充分,而"生成"则体现不够。本文就改变传统师生问答方式作出一些探讨,提出将"首问权"还给学生,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一、要把主动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节课至少要有三分之一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交流,并逐步向三分之二过度,尽量压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所用时间。学习每个模块时,先用少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生单词及句型,而将剩余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互相讨论,自由交流,自主学习,使其能熟练背诵课文。二、要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果只是老师提问,学生不懂的知识还是得不到解决,所以要学会让学生提问。在英语课堂中,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哪儿去了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应试教学的扼杀是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每天提问,每堂课提问,于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提问权、质疑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提问中学会批判,在提问中实现精神成长,在提问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罗春艳 《快乐阅读》2011,(16):135-13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运用"质疑探究"法教学。"质疑"要求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平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究"要求老师调节课堂节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张学生以本为本,大胆质疑、探究,师生平等对话,二者有机结合,构建出"质疑探究"、和谐平等、灵活互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地认为,学生的思考或意见都应清楚、明晰地表述出来,因此,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言的声音再响亮些”.其实,课堂中这种“闹哄哄”(发言过剩)是虚假主体性的表现.我们不应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而应追求“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思考、探索,通过“言说”促进“思考”,借助“表达”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其次,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设置开放性学习任务、开展自由的学习交流、构建自由言说的佳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师生共同构筑“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为课堂创造积极主动探索,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营养。  相似文献   

14.
"少教多学"课改之风进驻我校以来,笔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新理念的学习,笔者意识到教师的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课堂不变,学生就不变。"只有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走在前头,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在实施过程中,笔者采取学案导学的方法:先学后教、质疑互动、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四大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新的课堂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配角的传统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5.
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就得从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主张民主,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6.
"少教多学"课改之风进驻我校以来,笔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新理念的学习,笔者意识到教师的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课堂不变,学生就不变。"只有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走在前头,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在实施过程中,笔者采取学案导学的方法:先学后教、质疑互动、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四大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新的课堂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配角的传统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探索学习方法的再发现、"再创造"的乐园,从而促进学  相似文献   

19.
张凤军 《中国教师》2009,(Z2):301-301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信心、进取心的行之有效方法,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郭思乐教授说:教师应该做一个"牧者",把"羊群"带到那辽阔的水草丰盛之处,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吃草。在关注高效课堂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里唱主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课堂,我在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