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树楠 《大观周刊》2011,(27):169-169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  相似文献   

2.
王兴林 《大观周刊》2012,(24):339-339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学过程中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意因素的状况,致力于沟通两者的内在联系,促进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 《大观周刊》2012,(41):293-293
新课标要求解放思想.提高效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7我根据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郑广瑞 《大观周刊》2012,(45):354-35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窟《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5.
张锋 《大观周刊》2011,(16):39-39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宋景霞 《大观周刊》2011,(14):90-90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舂燕 《大观周刊》2012,(7):207-207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3,(1):154-15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相似文献   

9.
林进珍 《大观周刊》2012,(47):320-320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在,突出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  相似文献   

10.
刘亚美 《大观周刊》2013,(12):217-218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这种活动主要在课堂中体现出来。这就是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健全,在学习数学时感到枯燥毫无兴趣,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谈谈如何让小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11.
柳斌 《大观周刊》2012,(37):273-273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是学习的材料源泉.教师则是这一学习活动的“智能枢纽”。为了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现代数学信息,我在教学中采用高效、快捷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王群 《大观周刊》2013,(12):189-189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来对待。愉快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消除上课的紧张感,缓解小学生对数学的消极情绪,缓解学习疲劳,从而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经历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愉快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魏秀芳 《大观周刊》2011,(41):145-145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数学课堂应出现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融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周伟娜 《大观周刊》2012,(19):241-241
理想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目前,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难以应对。现代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大观周刊》2013,(2):126-12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韦创诗 《大观周刊》2012,(2):136-136,127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进行数学教学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记忆力为中心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对此,不少教育工作者纷纷进行研究探讨。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主动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探讨、研究的永恒课题。随着教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锋 《大观周刊》2011,(14):263-263
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在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为学生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自由的、主动积极的创造劳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大观周刊》2013,(7):191-19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从课堂结构的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给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操作、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谈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罗庆莲 《大观周刊》2013,(8):216-216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发展思维和增强能力的过程。在这思想的指导下,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活动的特点、构建原则、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