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就是说,只有反复深入才能采集到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第一手材料,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功底,写出好稿来。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谈论治学时有一段形象而美妙的比喻:“我们不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记者要为读者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也要学习蜜蜂既能采又会酿的功夫。  相似文献   

2.
蜜蜂不仅以辛勤的劳动,酿出甘美的蜜汁,而且,它那酿蜜的方法,也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博取是蜜蜂酿蜜的一个特点。有人曾做过统计,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必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有关新闻通讯写作的书林林总总,笔者只就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报道谈几点感受。采访来“细”。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出蜜。通讯写作需要挖掘和占有大量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我们只有像开矿淘金者那样去开采、去筛选,才能发现反映事物本质的鲜活材料。新兵吕俊峰日记的宣传,我们几乎把这个团从上到下翻了几遍,还派人专程到吕俊峰的家乡采访。由于采访细致.材料取舍余地很大,先后写出10余篇稿件。去年宣传抚顺“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时,我们先后采访了军地200余人,记满了3个笔记本,同时还和胡玉萍一起喂猪,一起拖猪饲…  相似文献   

4.
积累情况和材料,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础工作。鲁迅曾勉励青年作者:“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0多年来,不论搞文字报道,还是搞摄影报道,我总是坚持把一些情况和材料,抄抄记记,积累起来,并  相似文献   

5.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形象地把记者比喻为蜜蜂,他笑着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橡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周总理用蜜蜂的“采花酿蜜”.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记者的工作辛劳、采写状态和做出的贡献.对新闻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试想,若蜜蜂不爱鲜花.哪里能酿出甘美的蜂蜜;若记者不热爱采写工作,不用一颗火热的心写出真正充满感情的稿子来.又怎样能教育、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伟大祖国的富饶、强大做出努力呢?…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新华社视察时向新闻界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五十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记者讲的一段话:“你们记者,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像蜜蜂在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记者采访写作的过程就如同蜜蜂采花酿蜜。而要采到蜜就必  相似文献   

7.
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这话当然是对的。无人提倡读书看报越少越好。可是也有例外。最近我就遇到一件怪事:少读明白、多读糊涂。不信,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8.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主要手段。采访,是个复动词。采者,采集也。周总理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必须在二百多万朵花上采集,记者采集新闻,也要有蜜蜂采蜜那种精神。访者,问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无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不善于问,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不勤于采,二不善于问,断然难成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要采访,就要跟人、跟事打交道。而人,又有各种各样的人;事,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求不同的采访方法。运用采访  相似文献   

9.
心灵絮语     
知识不是米粒,而是种子,我们不应该把它封存于个人的仓库里,而应该将它播撒于人民事业的原野上。  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大量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过失时,你就会有更多的战友。  我们不能像蚂蚁,只知收集;也不能像蜘蛛,只知从自己腹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复香甜的蜜浆。心灵絮语@黄文军  相似文献   

10.
采得百花始见蜜──读《情诗》、《情词》断想颜廷奎从王尔烈的故乡,辽南的望儿山下走出来的青年陈耳东如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那天,他将他积半生心血编注的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情诗》、《情词》送给我,那喜不自胜的神情,不由让我想起蜜蜂遍采百花酿以...  相似文献   

11.
当一名通讯员不仅要勤快,还应该身带“两镜”、身兼“两员”,即:“望远镜”、“显微镜”、“采购员”、“加工员”. 我们做通讯员的就象只蜜蜂,在精神文明的百花园中采“花”酿“蜜”.然而,又不象蜜蜂那样盲目地采.这就要我们用自己正确的指导思想去鉴别这些“花”,认真地衡量它的价值。事物是矛盾的统一,是企性与共性的结合,我们要找出事物的个性,在“角落”里发现新境界,在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看到发展趋势和方向。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只有靠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就是  相似文献   

12.
“采访”,这个词的构成是很有意思的。我理解,起码有两层意思: 一是“采”,就象周总理打的比方那样:“你们记者,要象蜜蜂”。据生物学家的考察,蜜蜂要酿出一市斤蜜,必须在二百多万朵花上采集花蜜,在蜂房和花丛之间往返飞行十五万次。如果峰房和花丛的距离是一点五公里,那么,工蜂要采一公斤蜜,就得飞行四十五万公里。这个行程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记者也只有发扬蜜蜂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采集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分析、提炼、升华、剪裁,才能进行写作。二是“访”。访者,问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不善于问,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只会听,不会问,断然难成一名出色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一)没有茁壮的根茎,开不出鲜艳的花朵;没有丰厚的素材,写不出感人的典型。而厚实的素材必须靠精彩的细节来组成。王安石诗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掌握素材,恰似到生活的百花园中采撷,它不在“韩信用兵,多多益各’,而是要善于择来最富有代表性的一枝来。(二)蜜蜂“酿一公斤蜜,要采一百万朵花”。生活的百花园,万紫千红。要不被这满园春色弄得眼花络乱,关键是要了解各种奇花异草的枝叶特征和生长规律,特别是它所能包孕的典型意义。只有这样,你才会采撷到风格各异、风情独特、芳馥四溢,且能提炼出更多“蜜…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国外担任常驻记者的时间不算短了,但遇到年轻的同行问我,什么是一名驻外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我往往一时答不上来。善于交际,思路敏捷,判断犀利,语言精炼等等,无疑都属于记者应有的素质之列,但细细想来,最基本的恐怕还是一个“勤”字,这是一个记者,尤其是一个驻外记者成功的基础。我常常把这种素质称之为“蜜蜂精神”。记者应该象蜜蜂一样,在百花丛中采集花粉,酿出最新最甜的蜜来,而不要象蝴蝶,整天到处飞舞,炫耀她美丽的衣裳,却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四十多年前说:“你们记,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像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蜂蜜来。”(1958年7月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科普创作像科学研究一样,是创造性的劳动,是运用流畅的笔触、严谨的逻辑,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写一部高水平的科普书籍或一篇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并不比写一部科学著作或学术论文来得容易,它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科普创作的基本功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字,即博、积、敏、创、改。 一、博 只有知识渊博,在创作时才能旁征博引,纵论古今,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也才能气势浩大,生动有趣,并有充实的科学内容。这正如鲁迅所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逝世之后,人们在他书房整理遗物时吃惊地发现,他的读书笔记竟达二万五千多本,所读的书包括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 一个科普作家,在博览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织成自己的知识之网。所谓博,也并非漫无边际,而是有自己掌握和熟悉的学科,也有这个学科周围的边缘学科。创作时也要写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或周围专业的知识。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千万不要写,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书简     
九十二一句当中,有一个字安排得准确而新鲜,可使整句生辉,可使全篇增色;这个字,可成为全句乃至全文的“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中的“翼”字,用得最妙,最为生动传神。翼就是鸟儿的翅膀。这个比喻真不落套。试想,亭在山上,下临酿泉,亭的飞檐凌空挑起,当然很像鸟翅。也就有了飘然欲飞的情势。一个“翼”字,不仅写出了亭之形状,而且写出了静物的动态,这就逼真地表现了作者独享其“山林之乐”的欢悦心情,是其它任何别的字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隅尔翻阅去年某报,竞有“记者蝇集”的说法,由此联想开去,有必要为记者正名。记得周恩来总理曾给记者冠以“蜜蜂”的雅号。他于一九五八年七月在广东视察时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象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象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蜜糖来。”时间仅过二十五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记者采访就像蜜蜂采蜜一般。我说:编辑也和蜜蜂一样,同样在采粉酿蜜。不过,记者要“飞”到很远的“山野”去,编辑却在身旁的“花园”里,这个“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就是通讯员用脑汁和劳动写出来的稿件。蜜蜂飞织在万花丛中,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花儿,只要有点点花粉,它都要去采集下来酿蜜。编辑呢,也应该如此。只要通讯员来稿中有几句可用的东西,都应当摘编发表。一九五八年秋天,正当陕西全省播种小麦的时候,有关这方面的稿件像雪片一般,纷纷而来。但是,这里边有些稿件不好,无法见报;就是能够见报的稿件,也要经过去粗留精的编写。这时,我们的编辑,就在这片秋播稿件的“花园”里采起“蜜”来。经过一番选择,在通讯员巴山人、蒲兴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