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的欧化,是指汉语受欧洲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包括语音、词汇和句式等方面。本文仅从词汇方面来阐述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词汇的欧化现象有很多,而本文所谈的典型的词汇欧化现象,是大家已普遍接受的,甚至不知道其是欧化的结果。这些典型的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日益增多的外来词、复音词、词缀以及第三人称的细分等。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以及民族间接触交往过程中受到外语或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同义新词现象出发,分析了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和分类,在深入探讨外来词同义译名现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大量外来同义译名词的引进能创造出优于原词的美学特性,增强语言表义功能,同时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在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量、词汇的复音化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新新人类生造的不良网络新词对汉语言的发展也起到了消极作用,影响了语言文字的纯洁和严肃。  相似文献   

3.
"粉丝"现象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是当前流行的音译词。流行的原因是:网络语言和外来语盛行;音译词与意译词的较量形式;现代汉语规范评议标准的变化及词汇演变中新词与旧词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印欧语对于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语言的演变就出现了欧化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对于欧化汉语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该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各个方面分析产生欧化语法现象的原因,并对欧化的译文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汉语带来的影响,并使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欧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8.
唐悦 《海外英语》2016,(4):199-200,203
自西方文化传入,经洋务变法开蒙,至五·四民主革命。破封建,废帝制,兴民主,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一条效法西学的长河。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欧化问题一直纷争不断。该文首次利用霍尔高低语境理论对汉语欧化现象分四步进行逻辑论证:1、语言可以被影响;2、语言可以被其他语言影响;3、欧洲语言已对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4、无法避免欧洲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最终得出汉语欧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及语码混合现象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剖析该现象的形式、性质、使用域、使用者及其使用动机,指出其在媒体当中的滥用会产生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一些人把已有贴切汉语译法的外来词翻译成与传统背道而驰的“新兴音译”,由于其仅采用音译的方法,不考虑意义,常会误导读者,从而引发词语使用上的混乱,文章指出应对此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欧化现象是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形成研究的重要领域。老舍作为重要的现代作家,其小说中的欧化现象很早便引起了学者注意。随着欧化研究逐步深入,去欧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借助语料库,该研究对老舍1929-1961年间的小说进行考察后发现,老舍小说中存在去欧化现象,即代词“它”、介词“当”的使用频率先上升后下降;代词“它”指代对象、句法功能先增多后减少;“当……时候”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连词“或(者、是)”所衔成分的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这些历时变化揭示了去欧化现象发生在不同层面,且与欧化共存。  相似文献   

11.
“被”字结构,一直是欧化现象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被动句句法差异,考察了现代“被”字结构的用法演变,指出“被”字结构欧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善加利用其善性欧化,能使汉语更富有张力和活力;欧而不化的,则应尽量规避。  相似文献   

12.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促进汉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以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为例,以岑麟祥主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对英语外来词的定义与分类、词义与词性的发展趋势以及英语外来词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文以张爱玲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发现张爱玲的作品出现大量欧化汉语,这使其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新特点,分析了造成这种新特点的原因。和以前相比,现在外来词吸收的新特点是:字母词增多,音译词增多,外来词语素化。新特点是在对外开放、国际信息交流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和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追求新潮、洋气、快捷的语言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欧化汉语与读者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分析了欧化汉语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解析读者对欧化汉语的反应。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读者群对欧化译文的反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语言接触的新视角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名凯、刘正琰所著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研究外来词的专著。迄今为止,它所收录的外来词的名称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演变:纯音译词保持不变、音译词(包括音意兼译词和音译加意译词)向意译词转变和日语来源的外来词保持不变。同时现代汉语外来词出现音译词的回流和字母词的使用这两种现象。本文分别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演变的原因,并对未来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随着大量外国著作尤其是西方文学涌入中国,在极大丰富和拓宽中国读者视野的同时,也促进我国近代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旨在对近代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翻译现象的产生、表现、不同发展阶段及对汉语的欧化影响进行研究,列举各个时期翻译名家对欧化翻译的态度,探讨欧化翻译的合理性及限制性,以明确我们对欧化翻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刘松 《现代语文》2015,(3):99-103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大量出现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关字母词的使用规范等问题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文本以《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等中文媒体为主要语料来源,对常见外文字母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作出考察。字母词在现代语言生活中使用逐渐普遍,且存在词类活用、语义泛化、二次缩略等现象,应在顺应语言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本用实例分析 方法对当今社会最新外来词进行了归类分析,探求外来新词的源流,对规范运用外来新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历时角度探讨有标记被动表述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欧化现象可以发现汉语未与印欧语接触前,被动表述更多表达不如意或遭受义,而现在不仅有中性义表达,积极义表达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语言接触有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