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的广播,不仅敲响了轴心国同盟完全覆灭的丧钟,也宣告了日本帝国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这是反法西斯盟国军民英勇奋战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玩火自焚”的真理。然而日本政治家“谋和”成功,是二战结束的“催化剂”。从主观上说,它是日本政坛显要们居于难以接受而又无可奈何的现实的基础上,力图挽救日本帝国彻底毁灭的努力。从客观上说却导致了战争的结束,使盟国减少了百余万人及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不管怎么说,迅速结束战争对战胜者和战败者来说都是非常合算的。因为,战胜者可以放心地享受胜利的荣誉以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失败者也可以保住复兴的更高更有利的起点。因此,回顾这次“谋和”活动进程,追忆“谋和”者们的努力,都是有益于历史研究的。正在日本战争狂热者高呼“死战”到底的时候,日本政坛宿老们却开始了向盟国的“谋和”活动,这一活动几经周折,但在天皇的亲自干预下,终于以广播天皇停战诏常为标志而获得成功。这些谋和者,虽以自己的政治前程乃至生命换来了停战,却避免了日本的毁灭,保住了它复兴的根基。这次谋和成功在客观上减少了盟国百万余人和巨额经济损失,这对交战双方都是有益的。因此,回顾这次“谋和”活动的艰难历程和谋和者们的种种努力,不仅将会获取经验教训,也是对历史研究工作的一种负责。  相似文献   

2.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史传著作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是,综观《左传》全书,却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虚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记录了“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等神话迷信活动;记录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室之谋和床第之私等不为人知的秘密;三、记录了“传闻异辞”。  相似文献   

3.
多媒善断的辩证思考鲁章决策是领导的最基本的职能,而谋和断又是决策的核心和关键。谋断的正误直接决定决策的成败,乃至事业的兴衰,对于领导者来说,要作出正确决策,必须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前提,正确把握谋和断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多谋善断。一、善断以多谋为根...  相似文献   

4.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道法自然”思想对人性的重视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观念恰恰谋和,它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有非常重大的肩示。在职业教育中渗入“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就是一切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办事,唯职业教育规律是从。我们要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把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辅职业教育之自然,引导职业教育往好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应该全面贯彻“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在智力观、人才观、教学观方面加以革新。  相似文献   

5.
塑教师形象展“红烛”风采──婺源广泛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本刊讯力了建设一支自有良好思想而谋和M务素质的教师队历,空源是R用汪敬目乐级开展师德教自活动,取得了校担的效果。他们从抓好教师学习人手,主面制定了学习规划,采取自二楼施,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石学习内客...  相似文献   

6.
芦笛岩、大岩位于桂林西北郊的光明山,距市中心约六公里。岩内不仅有奇异峻美的景致,而凡还有珍贵的古代墨笔题字。人们把这些题字称之为“壁书”。 芦笛岩共有壁书84则,其中唐代5则,宋代11则,元代1则,明代4则,近代2则,无年代可考者61则。大岩共有壁书95则,其中宋代1则,明代73则,清代8则,近代1则,无年代可考者12则。这些墨书既有封建官员、文人僧侣之作,也有普通群众的手笔。在内容上,它们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洞中景物名称和吉祥语,如“塔”、“笋”、“一洞”、“二洞”、“三洞”、“四洞”、“龙池”、“洞腹”、“神仙洞府”、“福地”、“大吉大  相似文献   

7.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8.
一、和为贵 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是“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孙子兵法》提出“全胜策”思想,把内部团结、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9.
元素     
2013年4月17日晴 静点速写 点和线,精准地投射。时光在窗沿上慢慢搁浅,喧嚣追赶而来,手足无措。一扇轻纱便阻隔了所有敲敲打打的声音。很轻,很淡,很暗。连锁反应正把一些属于素描的色泽抽取温度,冷色调急速下划的旋律点染着尾声,预测的高潮戛然而止。期待,原是心与外物的谋和,掌声的失约。  相似文献   

10.
学校常规管理九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和为贵就是要和睦共事。对一个家庭来说,过日子讲求“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商人来说,做买卖靠“和气生财”;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是“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苟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孙子兵法》提出“全胜策”思想,把内部团结、政治清明,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上上策,都体现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作用。校长要把“和为贵”作为学校班子建设的第一要素,就是提醒教师在共事的过程中,要“重和”、“维和”,用心打造出和谐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12.
论孟子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子的“和谐思想”体系的核心及其基本内容是追求人格的完善、社会和谐、天人(人与自然)和谐。这一思想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崇尚人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的多种功能。认真研究孟子的“和谐思想”,对于科学理解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e concept of reaching peace within in order to sustain peace outside in classical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offers us important lessons for peace educ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age. Building harmonious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ces in one’s personhood paves a path for negotiating interconnections across conflicting multiplicities in the outside world. The essay starts by discussing the Confucian and Daoist notions of personhood as a microcosmic universe connected to a macrocosmic universe. Seco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which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emerged are briefly reviewed. Third,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and the Daoist conception of personhood are discussed. Fourth, relational issues of harmony in difference and tranquility in turbulence are analyzed. Lastly, inner peace reaching outer peace in leadership and governing is formulated in terms of the unity between means and end in pea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在该书中基于我国传统儒家和合学说,提出了由"天人合一"、以和治国、以和养身等三大理论构成的和合思想新体系。虽然《春秋繁露》中有意志的"上天"概念是唯心主义的糟粕,但从整体看,董促舒的和合思想起到了传承中华和合文化的作用,使得和合思想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6.
论早期道教的社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道教伦理以阴阳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为支柱,将建立太平世界作为它的治世理想,致力于个体的得道成仙,并以此来调节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早期道教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民众渴望安定和谐的朴素愿望,同时为人们提供精神安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人类要实现和平与和谐地共同生活,不仅需要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需要在人们的心灵中构建起和谐的价值观,即实现个体自我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自然和谐。人类只有通过有效的和谐价值观教育,具有消解不同价值观冲突的态度与能力,人类的福祉才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无论在界定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层面,“和合”文化都规导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至今仍对我国的内政外交及纷繁复杂的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同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力量主要是道德诚信和信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权力寻租、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问题,亟需作出回应。道德诚信体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法宝,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