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一种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表意文字,凝聚着深沉的社会文化背景。生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面貌在汉字中必然有所记录。对与生育文化相关的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进行汉字学角度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及古代先民们的生育观。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不同民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具本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侗寨,几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婚姻生育习俗,就以一种非常独特、严谨的思维方式向世人阐释了人与社会、自然环境要和谐发展的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4.
生育文明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生育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育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加强生育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育观念文明建设、生育制度文明建设和生育管理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性别作为人类学理论分析的一种话语,划分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社会又赋予了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使之具有了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都被赋予了养育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生育的责任,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侗族村寨,在这种社会性别规范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方面的因素.只有对影响其生育行为和生育观的因素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扭转当地的生育现状,使其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共同体的延续,民族村寨会产生一种文化迫力引导人们倾向于生育。从原始宗教盛行的哈尼山寨箐口的人类学考察可以发现,与祭祀有关的各项活动中,村民以生育为基础被划分成了两个不同群体。这种划分是为了对共同体成员进行区分,并进而通过文化迫力消解不生育或反对生育的社会张力,从而延续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 当代人类社会所进行的“生育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生育人口数量的控制,二是生育人口质量的控制,即推行或实行“优生”。 实行“优生”,预防或避免有先天遗传性缺陷的后代的出生,以至积极地改善和增进人类的“遗传健康”,提高人口群体在体格和智力上的质量或素质,这不但是社会人口生产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生育上的追求和愿望。但在社会推行“优生”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或发生一系列来自个人和社会的不同侧面的价值冲突。如何调整这  相似文献   

8.
生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我们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土家族文化中的生育信仰,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它对整个土家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略论汉字与古代生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同时也表现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汉字是古代的文化遗存。因此,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可以窥见华夏先民有关生育的知识和观念。早在殷商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的世袭制,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开始形成,至少在西周早期又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其后中华民族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再论"死刑犯"有无生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是人类实现种繁衍的唯一方式,无疑是神圣的。“死刑犯”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殊群体,对其制度设计事关整个人类明的发展。一“死刑犯”之妻要求生育“死刑犯”的子女,将整个社会引入了生育的法律、伦理的大讨论中,然而视点各异。本试图从多方住的角度论证“死刑犯”行使生育权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英语主要变体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英语离开英国本土来到其他国家之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产生了许多变体。这些英语地域变体虽然传承了英国语言,但在新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大量创造与借用新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英语变体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自然环境对英语主要变体(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影响,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变迁.领悟自然环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能了解一些英语文化,加深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境补缺假说和语境适应论等国内外最新理论为我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语境对比研究的最新成果支持真实自然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正面影响。创建多元化的外语交际教学语境,将语境信息顺应到交际互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境认知和语境运用能力,提高真实场景中运用语境理论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性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非纯粹的“道德人”,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行为也会发生巨大改变。教师既是社会—化人,其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化结构包括道德的约束;也是经济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或偏好的最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化差异,在中国和英语本土国家,单词的社会文化意义或指代必有不同。通过探讨单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论述了社会文化意义的交际价值,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单词词义在达成成功交际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主体社会责任的内在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主体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实践活动,肩负着传承知识技术、传播先进化、引导学术方向等重要使命,他们必须恪守编辑职业原则,遵循编辑行为规范,积极能动地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Since last century, it has long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greed that the infl uence imposed by fi rst language(L1) on the learner's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L2) learning is greatly unstable.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view is firstly given adequate thoughts to before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explored in the linguistic and social-cultural dimensions in terms of target languag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信息转换,其中掺入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译者一方面受制于文化语境的牵制,另一方面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词的选择等,因此形成了有历史文化烙印的译作。  相似文献   

18.
巴特的符号学注重意义的产生过程,即意指过程。为描述意义的形成过程,巴特在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语言符号理论基础之上建立了符号的二级意指系统。在巴特的二级意指系统中,能指并不因为找到了所指而停止了意指活动.而是与所指一起向一个更大、更新的符号的构成因素——能指转化,使第二性符号系统能从语言结构以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新的意义。这个系统对社会新闻、照片、广告等符号背后的社会意义解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依据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主要从符号意指实践的理论基础、意义来源及其指导意义三方面来探究巴特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Education is in itself a project of Enlightenment. The critical the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whos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bear the imprint of self-destructive social-cultural processes of modernity and of the Holocaust, can count as an attempt to continue the process of Enlightenment through radical self-criticism.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pproach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and then Jurgen Habermas' critique of this approach and his reconstruction of critical theory in hi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Special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From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enquires what significance these reflections could have for a revised concept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传媒效果的研究,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以一个湘西侗寨的传媒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发现大众传媒并非像拉斯维尔所说的"魔弹"那样直接而强大,而是像"深水炸弹"一样受到各种"社会引信"的调控。它以其华丽的外表隐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茫茫大海中,一旦遇到恰当的"引爆水深"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的威力是巨大,影响是深远的。但是这种威力和影响同时受到"社会引信"的调控,这种"社会引信"就是隐藏在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