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网络论坛发展迅速。从核心要素上,网络论坛拥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一定的公共空间,能够形成公共舆论,具备了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但在实际运行中,其公共功能并未完全实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意识形态风险。为此,应培育论坛意见领袖,在论辩的关键环节激发参与者的公共理性,从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同时,注重把握网络水军的舆论动向,引导其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进而,加快主流话语的复制速度,使其在网络论坛中不断扩散,尽快占领这一新的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功能,它使人的本质获得实现与确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存在发生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双一流"的大学发展指导纲要下,大学教育公共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通过在开放和独立视域下,对大学教育公共性的分析,能够帮助大学进行自身的合理化定位,回归到大学发展的良性状态;另一方面,对大学教育公共理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认清自身所特有的本位价值,更好地保障大学教育公共利益的扩大化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公共性是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公共住房供给中,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存在诸多公共性流失的现象,本文便基于这些现象的阐速,并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回归政府在公共住房供应中公共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一种超越任何利益集团的由公共价值导向的以扩大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实践。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教育是我们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公共意识薄弱,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去公共性”的现象。为了公民社会的建构,我们的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共善,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受过教育的公众,即培养理性的、自由的、有德性的公民群体,这是保卫教育公共性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中一些深层次的制度障碍构成了阻抑高等教育公共性发展的瓶颈,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毋庸讳言。要消除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制度障碍,需彰显制度设计的公共精神,培植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土壤;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开放性的制度环境,广辟高等教育共享性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公共传媒作为公共领域实体性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公共性的根本特征,同时也几乎具有了公共领域的所有社会政治功能.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以及当代学者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公共传媒的这种公共性功能,从而丰富了对公共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公共性是不同主体之间共同交互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大学公共性的建构离不开各主体围绕"知识"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公共策略和行动。通过大学、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公共交往的组织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政策支持,以及积极的公众行动,大学的公共性才会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舆论是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大致相同的意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由生产活动决定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由此可见,舆论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意识形态对会舆论具有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精神的养成是当代德育的应有之义,而班级生活在当代遭遇集体主义观念的坍塌之后,一度被技术化和操作化。学界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对于儿童精神生活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培养儿童的民主观念、集体主义精神、团体道德等公共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因此,当代班级生活育人价值开发的努力方向是使班级成为一个拥有公共精神、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保守孩子成长秘密、培养孩子公共品格的王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几乎都对意识形态持批判立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意识形态。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主张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论。阿尔都塞的观点既有澄清概念、克服泛意识形态论、一定意义上肯定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的合理性,又有割裂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否认两者都具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具(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概念的梳理,做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带来了价值理性缺失的基本判断,进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技术)理性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经费投入、教育者素质、受教育者学习风气等四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在教育观念、主题、课程设置到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出路,以期实现工具(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学是一门外来学科,它被人们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行政学的公共性没有被突出和重视,尽管我们称这个领域的工作为公共行政,而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政府行政,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行政的公共性。由行政的公共性必然得出的结论是:行政不仅是描述性的科学,它同时是规范性的科学。它应该体现公共行政的精神,不仅关注经济、效率,同时倡导社会公平、公众责任与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元属性,一般表现为公正必,平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维度,是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制定分析,执行分析,评估分析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内核。“公共性”的缺失必然违背公民意志,损害公众利益,扭曲公共政策,因此,对公共性的认识和理解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的运用在于使制度变革本身能够保障社会共同体的教育利益。制度变革所涉及到的对权利和责任的重新分配,需要在大学内部成员之间达成一致或共识。基本的价值导向、规范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价值共识的达成、大学内部成员对制度变革的参与,是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共同体的性质和形式是不同的。当代社会共同体是指向个体性的共同体,它以契约为中介把人联系起来,因此是公民共同体。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性质上与社会共同体具有一致性,属于公民共同体。学校是充满理性和友爱的公民共同体,是师生交往的共同体,是彰显公共性的共同体。但学校共同体还具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既要按照公民共同体的要求,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以契约构建政治共同体;又要超越契约,追求共同体的公共性,以道德的关爱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文学公共领域特指"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是这个领域的活动主体。哈贝马斯运用文学这种话语体系在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来阐述他的交往理性概念,他指出文学活动具备独特的审美中介作用,能够使得主体获得良好的交往空间进而实现主体性,但是由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又导致这种对话丧失了存在的现实土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地理环境、文明成型时期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以及希腊人为适应生存环境变迁而作出的制度抉择,形成了古希腊社会不同于人类其他文明形态的独特个性——这就是表现为海洋岛国、城镇中心、民主制度以及多元共存等一系列特征的城邦文明。这一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锻造出了以法治精神、公民理念、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由观念以及权力监督制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