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的视觉化,网络媒介逐渐形成了以视觉性为中心的认知制度与价值秩序,促使了网络“视界政体”的形成.在网络“视界政体”中主体参与网络的行为转变为了“看”与“被看”.网络主体在凝视的“看”与表演的“被看”中迷失自我,被开放的网络媒介所控制.唤醒网络主体在“看”与“被看”中的主体意识,挣脱网络控制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培养网络主体“看”与“被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4.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5.
沈健 《电大教学》2002,(3):47-51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6.
李洁 《教学月刊》2006,(3):21-22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行为实质上是在作、读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交流的精神联系。语教学中有效的“对话”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今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8.
多维视角     
“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校本教研是—种体验。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一种非线性的研究,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视界融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是的视界,课程教材是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行为实质上是在作者、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交流的精神联系。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对话”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今浅述于下。一、构建模式,预留互动对  相似文献   

10.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旨归。教育的旨趣即在“成人”,所成之“人”即是“半岛似的人”、“整体的人”,而不是“岛屿似的人”。教育视界中人的生成,一则在于“人的解放”,二则在于人作为主体而生成,三则在于人与自然协调生成。  相似文献   

11.
鲁迅论读者的主体建构和时代特征胡广海读者,作为能动的接受主体,其参与文艺活动的前提性条件是需具备相应的主体素质。根据发生认识论原理,读者进入阅读。接受过程前,已有一个既成的认知结构,海德格尔称之为“前结构”,尧斯则称之为“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鲁迅显...  相似文献   

12.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概念,伽达默尔将当前视界同过去视界相结合的状态称为视界融合。坚持理论流派在对话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方向,目的是让人们明白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要轻易地坚信一种理论而排斥另一种理论,在不同理论流派的撞击、解构、重建、创新过程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新境界,是语文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少红对我国现代经典剧作曹禺的《雷雨》进行了电视剧改编。这种改编是以影像化具象化的方法进行,最后将之以版本的方式固定下来的对《雷雨》的重新理解与阐释。只有当被阐释者的内容和阐释者的“先见”,“原初视界”与“现今视界”能够融合在一起,产生意义,才会出现真正的理解。电视剧《雷雨》中折射出曹禺先生的“原初视界”与李少红的“现今视界”在“视界融合”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融合、顺化的种种斑斓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阐释者的文化立场所规定的“前理解”。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通过理解可以把这两种视界融合起来。理解之所以能实现,就在于双方的视界不断融合。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的视界不断与被理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视界融合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借鉴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从学生的视界-理解起点和角度以及前景这一逻辑出发,探讨“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过程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多层面发展,达到无限延伸的学前教育视界融合的境界,以发挥本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当代教育已经开始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理解主体人生活的现实世界 ,走进人的生活中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中感受道德存在的具体情境。德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促进主体间彼此理解的“视界融合”、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导教育者的德育理解正在成为道德理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2011,(1):35-36
"为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它首先指向"师生"。这个"师生",不能简单阐释为"老师+学生"。这个"师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共生体。第二,指向"师生的发展"。任何一个人,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都少不了发展,人为“发展”而来,也为“发展”而去,这是人固有的本质。教育视界下的“师生发展”,还具有主体自觉性、主体愉悦性和主体过程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对沙俄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尖锐批判,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为其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但他的妇女观与农奴制息息相关,充满着矛盾与悖论。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存在着妇女观与女性文学形象、男性霸权主体话语与女性反叛形象话语的双重悖反。托氏文本话语作家主体的“卧室理论”,实为“狼对小羊的真理”;女性形象反叛“卧室理论”的语义特征,实为“主体间性”的视界取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种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提问”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