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间,我国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未涵盖"学习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将一些高教工作者从旧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他们看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远没发挥出来,对旧教学思想进行了扬弃,创新教学思想,克服长期轻视"学生"与"学习"的片面性,对学生进行崭新的学习指导,提出了"学习改革"的命题和创建"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命。今后,既要在教师中纠正"重教轻学"与"轻视教学"的思想,又要在学生中纠正"轻教偏学"甚至"轻教失学"的现象。宣传新教学思想、继续推进学习改革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需要唤醒学生学力,真正由"教"向"学"转变。话语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学习形式要由热闹转向深入,学习过程要由重教转向重学,数学思想要由说明转向感悟。"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现学生良好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通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双主体教学是针对重教轻学的"教师中心主义"和重学轻教的"学生中心主义"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倡导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学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鳃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  相似文献   

6.
"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科关键能力,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与课程改革思想相适应的教学观:变"重教轻学"的教学观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学而教,因学论教"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8.
2001年走入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同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要通过互动和和学生的感悟来学习语言。我们称之为新课程的“学习观”。这一理念是针对多年探讨和改革后,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研究轻积累,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现状提出来的。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他们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9.
学生要正确、熟练、尽快地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需要教师教,但主要靠学生学习。要是把学习拆开讲,学重要,习更重要。科学地、适时地、全面地练习是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理解教材要习,学以致用靠习,也只有通过习才能暴露、纠正差错。习是学的发展和深入。学与习都是学生的自身实践活动,只教文不教人,语文也就难教好。我从五十年代开始,围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教改,实践逐步引导我从重教转向重学,从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为何如此根深蒂固这一困惑,产生了"问题导学"教学思想.经过实践发现,"问题导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改革中,要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以问题促研究,以研究提质量,这样才能让教育理念真正得以落实,才能不断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放眼当下教育,精致的应试教育掩盖学习能力的问题依然突出,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当下基础教育中浅层学习普遍存在。深度学习不仅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更要考虑"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这是在思考教学背后更深层的意义,从而逐渐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只有立足"学",才能弄清楚"教",为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科学落实"确立高阶学习目标"等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侯晓阳 《新疆教育》2013,(15):87-87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学轻教,以学定教;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重指导,轻传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重视个性化教学,轻模式化,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避轻就重是教师定位的基本标准。本人结合新课程标准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的理念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于生存的社会,因此,要"学会生存"就必须"学会学习".但多年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暴露出"重知识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病,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农村学校这些问题更明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薄弱,为此,笔者作了以下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4.
郑英英 《考试周刊》2014,(40):75-76
轻负高质,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在学得好的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真正卸去学生多余的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轻负高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数学教师只有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轻负高质",最终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重学轻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为:重学,轻考;重语言揣摩,轻描述讲解;重师生互动,轻单维传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毓锜 《教学研究》2008,(6):471-479
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间,我国从未有过真正的“学习改革“.‘懈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将一些高教工作者从旧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他们看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远没发挥出来,对旧教学思想进行了扬弃,创新教学思想,克服长期轻视“学生“与“学习“的片面性,对学生进行崭新、系统的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提出了“学习改革“的命题和创建“大学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命.30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出现了崭新的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出现了一批批重教重学、爱国爱生、敬业创新的高教工作者.这些学术思想、这些丰富实践,这些敬业创新者的精神,都可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标》强调课堂教学应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从‘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积极探索"先学后导,变教为探"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空间。所谓"先学后导,变教为探",即教师的"教"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原则上每一堂课,都必须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基础上展开。"导",体现在教师  相似文献   

18.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红士 《快乐阅读》2011,(24):94-95
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一、必须端正教学思想1.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  相似文献   

20.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