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新闻一旦产生,不仅传递错误信息误导公众,更会对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作为地方党报,必须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黄山日报》在加快报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准则,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效防范新闻失实的机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家省级电视台的一挡电视相亲节目,在2010年11月14日的节目中,一个通缉犯来到现场表演.而这位通缉犯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抱得美人归.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居然出现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充分反映了这家电视制作机构工作人员的粗疏已经到了何等程度.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的时候,采取一种调侃的语调,这充分说明我国某些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  相似文献   

3.
本刊去年第九期推荐被评为1985年好新闻的《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此稿发表在陕西日报上)一文后,台前县史新同志来信指出,此文有剽窃抄袭之嫌.我们函请陕西省新闻学会查证,现将他们的答复和史新同志的来信同时刊载于此,以便澄清事实,彻底揭露剽窃抄袭的不道德行为,切实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蒋宏 《新闻导刊》2006,(5):36-38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的基本规律来说.不但要求每个情节、事实都要言之有据.而且要求在事实的联系和事实的总和上要给人们提供客观真实的途径.这样来使人们认识社会和时代的本质。这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新闻本身.对于记者来说.一篇具体的稿子要把它写真实:对于编辑来说.要把它处理真实。但这还不够.还要立足时代.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它真不真实。还要看它能不能表现事物本质和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新闻单位为杜绝新闻失实作了很大努力,但失买新闻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可列出许多条。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把握不住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有意混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是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把先后相继关系当作因果关系,造成新闻失实。平常人们说的“前因后果”,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比如白天和黑夜,虽然是相继出现的,但并无因果关系。在新闻报道中,把先后相继出现的关系都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应当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如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新闻法制不健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内因指的是采访者和编辑的非常心理,即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心理.就因果必然性而言,心理原因应是根本原因.本文拟就失实新闻与情感、个性、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关系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从大众传播工具开始向受众发布新闻的第一天起,新闻失实的问题便随之产生了。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新闻材料的编采者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未能准确、全面地掌握新闻的背景材料,因而所编采的新闻作品没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于无意之中造成新闻失实;二、新闻材料的编采者在编采过程中主观武断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结果以片面之辞作为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造成了新闻失实;三、新闻材料的编  相似文献   

8.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失实     
山西救人小英雄张喜忠几年间变成小无赖,似乎是反差太大。而有新闻说,当初的“英雄”就是人为制造的一场闹剧。8年前,12岁的三年级学生张喜忠从20厘米宽、40多米深的山缝中救出一名2岁女孩,使他一夜之间名扬全国,成为“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山西省优秀少先队员”“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真实情况是,小女孩失足坠入山缝,其母跪地求人相救,并许诺报酬1000元。家境贫寒的张喜忠之父把儿子拉到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  相似文献   

11.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查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相似文献   

12.
“三无新闻”——叫我如何相信你 近年来,在某些都市类报纸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有情节而无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新闻”。这些新闻,地点、人物等要素大而化之,刻意模糊,也不交待具体的消息来源,让人无从查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查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但《新》文在引用时,却将“然则何时而乐耶?”错写成“然则何时不忧?”《岳阳楼记》是名篇,曾被收入中学课本,流传之  相似文献   

14.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找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与新闻失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说明,典型报道如果处理不当会可能导致新闻失实。除了部分经典的典型报道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外,大部分都没有引起人们持久的关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新闻样式在写作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容易使典型人物脱离生活实际。拿这种神化了的典型来教育人们,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而且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影响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根据我国的国情,典型报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起落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为了使典型报道不流于形式,让典型报道回归真实是一条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正如梁衡所说:“假新闻年年有,常常有,有的还过关斩将,被推到评奖桌上,甚至有的还在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18.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隐性失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玲 《今传媒》2006,(7):39-4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教科书里的第一句话,也是让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刻骨铭心的准则。无数新闻工作者都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失实新闻仍时不时地在媒体上“露脸”。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