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它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它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用于评论中,于叙事说理别有一番功效。请看一篇题为《不能“臃肿搬家”》短论: 近日,再次到一个企业采访,发现办公室里增添了几名新人,他们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报,有的在低声说话。我问厂长啥时候又“招兵买马”,他却苦笑着压低声音说:“我整天为精简非生产人员动脑筋,哪有心思再扩军?这都是上头(指主管部门)为‘减肥消胖’放给企业的人员。这些人放进我们企业一是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二是以领导部门来的自居,谅你企业在人事安排上也不敢‘太不像话’。” 听了厂长的话,不禁愕然。笔者认为,行政机关等“上头”单位搞精兵简政是正确的,但对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下去加强基层工作,有的可以通过举办经济和服务实体手各种不同的门路发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些事情,道理比较简单,但是要证明它,使人点头,令人信服,却不那么简单,没有大量的事实、数据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有些评论旁征博引、周密论证,以使观点精当,理直气壮。评论中的这种材料与观点的处理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厚事精理。 近几年来,美国“人权卫士”摆出一副捍卫世界人权祖师爷的架势,今天指责这个国家“侵犯人权”,明天又抨击那个国家人权“不合标准”。他们声称:“我们有一手好牌,我们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魁力。”有人甚至扬言,美国是“照耀这个灵魂不开窍的世界的人权灯塔。”事情果真如此美妙吗?未必。“未必”虽只有两个字,要论证它,却要百语千言。《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发表的《“人权卫士”的难题》,旁征博引了:(一)美国刑事组织1992年2月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二)美国一名著名社会专家1978年的著作《美国社会问题》;(三)一美国学者《美国的人权状况》长文;(四)1991年《巴黎竞赛画报》发表的有关资料;(五)  相似文献   

3.
缘事导理与剖事析理有所不同。剖事析理是由表及里,剖析事情本身,引出固有的道理;缘事导理是由此及彼,由一事物引出它事物的道理,或者将一事物的小道理抽象上升为全局性的大道理,这也是常见的评论方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生发出许多精采的议论。因此,由此及彼,缘事导理有深厚的认识论基础。许多高明的评论作者在这方面左右逢源,佳作迭出。其方法,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4.
事中含理,理从事出。许多相同的事例往往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在评论中,如果把这些相同的事例一一展开,未免罗嗦拖沓;而不多举些事例,文章又显得单薄乏力。因此,有些评论将事例集约化,然后加以议论阐发,点出道理,说明观点,这样,文章既精粹简练,又扎实可信。 1992年3月,春意盎然。4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云集北京,带来了八方喜讯:上海要以自身为龙头,溯长江而上,形成联动几十个大中城市的经济长龙。北京要“上船”“下海”,上转换和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之船,下国内外商品经济之海。山东要“飘洋过海”,促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小型企业到国际市场显身手。福建要“南北拓宽,中部开花,成片开发。”河南和四川要……。面对这八方喜讯,有位作者以《八方生气汇京师》为题,撰写评论。在一字一句集纳了如满盘珍珠的八方喜讯后,巧笔一点,“它说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国务院加快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学习写作评论、写好评论,是新闻工作中难度较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评论写作中,涉及的面很广,其中对事理的研究和处理,是一个基本的方面。远在1919年,毛泽东同志便提出“傍着活的事件”写评论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写了不少这类评论。评论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写法是评事论理。不据事的评论是空论,只据事而不讲道理的也不算评论。沈九涛同志翻阅了大量资料,并且总结自己多年的评论写作实践,对评论事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出10篇论文,对剖事析理、缘事异理、叙事出理、厚事精理,集事点理、虚事实理、异事同理、比事喻理、据事阐理、以事证理等问题,做了切当的概括和生动的论述,对学习写作评论和写好评论不无裨益。本刊从这期起发表这组文章,希望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6.
评论肩负着针砭时弊的重任,一般地说,时弊不是个别行为,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倾向。对此的评论,在弄准事实的基础上,当然可以直点其名其事,这样做,尖锐泼辣,痛快淋漓。例如,在本研究“剖事析理”中列举的评论《“枪口”向谁洞开》那样,令人拍案叫绝。但是,象株州县委那位副书记那样竭力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公然发表对抗法律“宣言”的反面典型毕竟是  相似文献   

7.
事与理之间的关系,有的很复杂,使评论作者颇费心力,往往几易其稿,以求分寸适当,击中要害;有的却比较简单,只要娓娓道来,把事情讲清楚,稍加点拨,道理就显现出来了。作为评论方法,可称之为叙事出理。这样的评论,可读性可听性强,读起来听起来不费劲,没有负担。有些功底深厚的评论作者,往往信手拈来,妙笔成趣,请看署名燮阳的发表在人民报“经济漫谈”专栏上三篇有关小拉链的系列评论。 第一篇发表于1992年3月5日,题为《小拉链怎么了》,全文7段,前5段叙述个人在拉链问题上的一番经厉和感慨。先是讲在海口买了一件夹克衫,样式平平,但拉链很好,铜环,铜扣,既结实又美观,“进口的,衣服坏了,拉链不坏。”接着回顾自己用过几条拉链都不是进口的,吃了苦头,换了尼龙拉链,没几天,又坏了,真气人。此物虽不过是衣物上的小配件,“可没有它,衣服合不上,裤子开了裆,旅行袋也散了架。”这些  相似文献   

8.
前此诸篇,我们着重讨论了古代传记文对新闻人物通讯的写作借鉴。 从本篇起,我们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古代说理文对新闻评论的写作借鉴。 说理文要概括,要抽象、要务虚,但这种虚不是虚无缥缈,不是玄而又玄,不是空对空。立论,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理论与事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事理相辅。从事实中总结出规律——道理来,这就是即事明理。 事理相辅,即事明理,这就是本篇要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理·趣·美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特色: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立体的,它们在创作上,要求不一样。在绘画中,宣传画有宣传画的特点,连环画、漫画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漫画中,还有不同的类别,要求也不一样。但它们同属于漫画,就有共同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字:理、趣、美。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是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有趣;是艺术,艺术以美感去打动人,就要求美。理:是言之有理,合乎情、合乎理,或有合乎情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营造新闻评论的事趣,关键是精心选择、巧妙讲述典型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个广义的提法,含有生动情节或细节的新旧、远近(最好是新的、近的)事实。主要包括感人故事,气人故事,讽刺故事,幽默故事,亲历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工商业的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有许多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生产形势还相当严峻。这当中,既有客观环境问题,也有主观认识问题。新闻媒体如何帮助经济界人士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以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势?一味地指责他们思想不解放,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笼统地叫他们走向市场,他们感到是廉价的空话,出来门仍不知市场在哪里?路在何方?原因就是他们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染,内陆意识小农思想浓重,但自己并不意识到这一点,嘴上讲的是解放思想,实际上双脚还在走老路。因此我们的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8):25-28
<正>本书是作者的最新随笔集,内容分为古典诗词的现代解读及其方法、诗话词话争讼札记两大部分,涉及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分析的作品亦系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书中行文雅驯,说理透彻,融通古今,考究作品创作的历史场景,分析诗人性情及创作意图,阐释古典诗词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象,并对诗词创作手法加以评点,带领读者走进古典诗歌和诗人创作的历史情境,进而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作法及内涵。  相似文献   

13.
打开报纸,收听广播,有些评论标题使人惊异,逗人发笑,叫人回味。《人民日报》1987年1月19日“今日谈”的标题为《“模范”与“先锋”打架》。打架,本来是小孩子的行为,是流氓无赖的恶习,是愚昧粗野的表现,与“模范”和“先锋”是无缘的。这里,“模范”和“先锋”竟然打起架来,真是咄咄怪事。原来,这篇评论的题材是某县既被赐予“围湖造田的模范”,又被称为“退田还湖的先锋”。真令人啼笑皆非! “模范”与“先锋”确实在哪里“打架”!之所以“打架”,是一些同志做工作,不善于独立思考,而是盲目服从,照抄照搬,昨天叫他“围湖造田”,他争当“模范”,今天叫他“退田还湖”,他  相似文献   

14.
15.
古县公安局在侦破案件和为民服务中,常常翻阅案卷,从查阅档案这种“笨”办法中,收到了对坏人打击稳、准、狠,为群众办事及时快速又高效的良好效果,因成绩卓著,最近受到上级的表扬.……  相似文献   

16.
夹叙夹议。是小评论写作常用的手法。人们常说:“要摆事实,讲道理。”而夹叙夹议的小评论,正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种论说文体。摆事实,讲道理,关键是摆好和讲清。要把该摆的事实摆出来,做到有的放矢;又要把该讲的道理讲透彻。做到切中要害。也就是说要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从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评论类节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闻评论类节目一方面报道了新闻事实,同时也对新闻事实进行了更为深刻、系统的分析和评论,在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在对新闻事件、现象以及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传播效果,势必会在评论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语言技巧。本文将着重从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出观点、表明态度的语言技巧出发,阐释作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练好语感、语智、语趣三项功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事与理之间的关系,有的很复杂,使评论作者颇费心力,深入剖析,层层推导,往往几易其稿,以求分寸适当,击中要害。有的却比较简单,只要娓娓道来,把事情讲清楚,稍加点拨,道理就显现出来了。作为评论方法,可称之为“叙事出理”。这样的评论,可读性可听性强,读起来听起来不费劲,没有负担。有些功底深厚的评论作者,往往信手拈来,妙笔成趣,连篇累牍。请看署名燮阳的发表在人民日报“经济漫谈”专栏上三篇有关小拉链的系列评论。第一篇发表于1992年3月5日,题为《小拉链怎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笔者在一个评论写作研讨会上,听到著名专栏作家、上海商报副总编辑陈季冰谈到他把自己对评论的追求概括为"一个事,一个理",感觉很受启发,觉得这句话可能触及了新闻评论写作的某种规律,也暗合了笔者自己长期以来对于新闻评论观察和思考中有所感悟却没有能够明确表达出来的认识. 回来后,笔者不断地思考"一个事,一个理"这句话的含义.自己觉得,这句话不仅包含着"事"与"理"的关系问题,更包含着评论作者传播、表达观点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引用典故是写评论的常用手法,旨在更形象地阐明道理。但引用的色彩却有所不同,有严肃和幽默之分。幽默用典,不但使评论说理形象,而且增加诸多的意趣,使人既简明地理解文义,又读得饶有兴致。这种手法姑名之“趣用典故”。鲁迅的短评多有幽默,原因之一,就是趣用典故。鲁迅看小评论趣用典故,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