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九、乙转体弓步刺剑,甲退步提膝下截 乙接上动,突然转体360度,左脚随即向斜前方迈进,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带动右手剑内旋向左前方刺剑,手臂自然伸直,手心向里置于胸腹前,左手剑指自然展开,弧形环绕置于头部左侧上方(图10)。  相似文献   

3.
十九、乙右跨步斜斩剑,甲提右膝下拦 乙右脚向右侧上方跨步,右转体46度成右弓步,重心落于右腿,左腿自然蹬直;同时,右手持剑向上向左再向前右下弧行斩剑,置于右膝前,上身略前探,手心向下。左剑指弧形环绕向上停于头部左上方,手心向外,目视剑锋(图20)。  相似文献   

4.
5.
郭树璞 《武当》2000,(1):9-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繁多,各种技法缤彩纷呈。尤其是武当剑法,在理论上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以道家理论精髓为基础,以道门功法为宗旨,道法自然为战略指导思想。溶内家拳的技法与剑法融为一体。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战术,步法稳健,游刃自如,虚灵避拙运巧,身法轻灵娇捷,进退闪展,起伏转折,劲力活顺,力达剑梢,刚柔相济,更体现出精神和威势,实为剑中之魂,精华绝技。  相似文献   

6.
郭树璞 《武当》2000,(5):3-6
左脚向左侧跨半步,右脚向左脚后撤一步,屈膝下蹲成坐盘式。同时身体向左扭转,带动右手剑外旋,向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左撩绕一周,削于左上方。手心向上,剑尖斜朝左前上方,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右向下再向上弧形缠绕屈肘至右肩前。手心朝后,剑指朝右上方。目视剑尖,面向东北方。图86。  相似文献   

7.
三十九、甲提膝上举托剑,乙弓步刺剑,甲身体上起,左腿自然站立,右腿随即向上提起,屈膝成独立式,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手持剑外旋,随身体的上起向左上抽回提剑,随即向上托起,屈肘置于额前,手心向里。左手剑向右移动,合附于右腕处,屈肘,手心向外,目视右方(图59)。  相似文献   

8.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9.
武当绝命剑共有三个套路,单练套路为两路,对练套路为一路。对练套路是武当绝命剑之精华,是对两个单练套路的理解与应用。它姿态优美,用法精巧,攻防合理,变化莫测,结构严谨,刚柔相济。全套剑路始终贯穿着斩、砍、劈、闪、剁、露、拦、扑、束、云,十字法则,不失为内家剑法之精粹。  相似文献   

10.
郭树璞 《武当》2003,(8):3-6
青荷白藕红莲花,道门三绝在吾家。“三绝”说的是武当绝命剑、武当拂尘和武当道家八卦太极等拳术。 武当绝命剑在武当武术中一支独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刚柔进退之妙,有虚实攻防之法,有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有十字法诀之巧的无穷变化,有静  相似文献   

11.
杨群力 《武当》2008,(10):12-14
(接上期) 10、力截金石 接上势,右脚(向西)后退一步,屈膝前弓,左腿挺膝蹬直成右横裆步;同时,右手持剑,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由上向下压剑,力达剑身中部,目视剑体。(图32)  相似文献   

12.
陈宗炎  蔡星锋 《武当》2010,(6):11-13
(接上期)16、顺水推舟 接上式,上左脚,再上右脚呈马步的同时,左手持拂尘由下向后向左甩开,右手握剑把由后向前撩出,目视右侧(图31)。  相似文献   

13.
武当丹派武功,自始祖张三丰开山以后,绵延数百年,以武当剑等武功称著于世。自上世纪初,第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扩大传授范围以来,更成为世人仰慕的武林瑰宝。武当丹派的由来先从“丹”字说起。丹字的本  相似文献   

14.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3):29-31
七、性命双修(一)“性命双修”是武当拳功的主题,是仙道重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途径,也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组成部分。何谓“性”?何谓“命”?《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明代道人陆潜虚所著《玄肤论》中文日:“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可相离乎?”意思是说,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就是神,是思想情志活动,是先天之性,真性;命就是精与血,是筋骨肉及形态外在表现,是性的基础。现在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不知道“道”与“器”的相互联系,“有”与“无”的互为因果,“虚”与“实”的相互依存,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