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沛雄 《新闻界》2006,(6):98-98,111
2006年足球世界杯锦标赛虽然早已在全球数十天夜以继日的狂欢之后偃旗息鼓。但至今人们还在回味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在思考这次足球世界杯狂欢节给我们的启示。一、体育与电视的独特魅力和“天作之合”,成就了足球世界杯“狂欢节”的大舞台足球世界杯的盛况空前,首先得益于电  相似文献   

2.
叶华  汪明 《新闻前哨》2006,(8):59-59
精彩纷呈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终于画上了句号。湖北日报世界杯专版和体育周报世界杯特刊为广大读者及时送上了精美的足球“大餐”,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回想“烹调”过程,有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3.
李游 《当代传播》2006,(6):89-91
本文以世界杯为聚焦,阐述了信息时代博客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博客世界杯”的传播学特性与传播学意义,最后指出了本次“博客世界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媒体对2010年世界杯的报道为例,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在“恪守”与“延展”中突破自我,新媒体如何在“模仿”与“创新”中站稳脚跟,二者必须在“求同”与“存异”中走向融合,寻求媒体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缘由2006年第18届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答案因理论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伊莱休·卡茨会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介事件”(m edia event);道格拉斯·凯尔纳则说,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媒体奇观”(m e-diaspectacle)。这两种理论视角都极敏锐地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大众传媒(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在德国世界杯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而世界杯乃是媒介化的世界杯,甚至是被过度地媒介化了。我们坚信,在马拉松般的比赛日程里,“世界杯”与“大众传媒”之间将始终相互依赖。世界杯足球赛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亿计…  相似文献   

6.
王娇艳  李华 《青年记者》2010,(17):79-81
“南非世界杯”带火了世界杯经济,也让视频网站在世界杯期间火了一把。而在后世界杯时代,中国视频网站两大巨头酷6网和优酷网展开了近3个月的口水战,更把这次争斗搬到了法庭上。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0,(12):36-36
在激动网南非世界杯专题系列节目中,韩乔生主持的“南非世界杯3D预演”系列节目堪称亮点。在南非队与墨西哥队的比赛中,韩乔生更是在解说中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自创的“韩氏热舞”。  相似文献   

8.
世界杯的投入产出效益如何?“这种机遇50年之内不会再有。”这句话是对世界杯粉丝经济最好的描述 世界杯一来,一切都让路球迷的力量有多大?瞧,这就是全球最大粉丝经济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林泓 《新闻天地》2006,(7):19-19
2006年,最激动人心的全民娱乐是“超女”和“世界杯”。这边,球迷在享受足球;那边,粉丝们在用眼泪和矫情拉票。特别是跨年度的关键词“PK”,一直延续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两大狂欢中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话语权,“世界杯”在老外手里,“超女”在国人手里;前者是男人的游戏,后者是女孩子们的追梦。追梦的唐笑:让人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今天在这里,我最想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继父张叔叔,13年来,我从  相似文献   

10.
激 情的6月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全球焦点 ,媒体也为此展开新闻“大战” ,演绎了一场“媒体世界杯”大赛。重拳对于这场世纪盛会 ,各家媒体都全力出击。从中央大报到地市县报 ,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报刊 ,都以大量版面、长时间、重点版位、黄金时间段充分报道。许多人说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 ,铺天盖地 ,都是世界杯报道。《南方体育》在4月5日就推出了大概是国内最早一份世界杯特刊 ,4月28日该报又打出“痛打48版”的广告 ,率先扩版。《足球》、《体坛周报》、《21世纪体育》等专业报不甘人后 ,迅速推出自己的世界杯特刊 ,并在世…  相似文献   

11.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2.
未等“世界杯之夏”的序幕拉开,一个“超级厄尔尼诺年”可能已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一个“高温红色预警”的亮相而提前登场了。  相似文献   

13.
足球笑话     
《大观周刊》2006,(19):36-37
中国足球数十年屡遭打击,冲不进世界杯和一些球员的恶习成了大家制作笑话的素材。算是中国足球对球迷的另类贡献吧!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情反映了中国足球的悲哀水平和糟糕状况!虽然是笑话,但笑话说明了问题,反应了一些道理。 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让不懂足球的人都能笑得快掉“大牙”。而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球迷狂欢的日子,也是“伪球迷”爆笑的日子。希望世界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也希望中国足球早日实现真正的腾飞,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笑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世界杯的报道,媒体无不倾其资源,力求在报道这一最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进程中,彰显自已的实力和影响力,可谓争奇斗艳,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电视与网络媒体在迅速和商观欣赏性方面,广播、短信、手机报在快捷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博客与世界杯也在“邂逅”中一见钟情,“名人”、“草根”各显身手。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抓住读者群?世界杯开赛以后,许多媒体仍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7):15-15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采访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为3600人,而本届人数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包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11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南非足球世界杯开场哨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的10万球迷中掀起狂野的浪潮,此时,我正趴在距离赛场8公里的一间小屋的桌子上敲打键盘,南非世界杯“黄俊生手记”的第六篇文章在键盘下倾泻而出。我没有去开幕式现场,或者直接说,我没能去开幕式现场,因为,我没有世界杯组委会提供的记者证。我们这个“全国晚报体育记者联盟”有40人,只有12张记者证,我属于那没证的二十八分之一。然而,这并没能阻止我连篇累牍地往本报发回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电视     
《视听界》2006,(3):108-109
央视获IPTV等九张牌照 全面进军网络领域;传统媒体争相拥抱Web2.0;网络电视在探索中前行;借助世界杯 SMG打开“数字”缺口;悠视:做网络电视,不做冤大头……  相似文献   

18.
2006“超级女声”4月初启动以来,活动时间过半,五大唱区全部亮嗓。此时超女比赛恰逢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外界普遍认为多少会对超女的收视造成影响。不可否认,世界杯席卷全球,对任何一个电视台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影响不大,超女收视仍然十分火爆。长沙唱区厉娜夺冠6月2日晚上,长沙唱区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决赛时刻,选手之间展开了最残酷的短兵相接。遗憾的是,重庆妹子胡灵没能在五强中走得更远,在第一轮就不幸出局,新疆女孩张美娜在第二轮 PK 中失利,无缘前三甲。“话题女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德国世界杯,注定是我12年体育记者生涯中一次肩负读者重托的、全新的采访之旅。首先,这是我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无数次采访中第一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其次,世界杯分散在德国12个城市,我将第一次频繁地在火车站、飞机场和比赛场之间穿梭旅行。不再有主队前不久,与几位朋友聊天时谈到世界杯,他们非常羡慕我能身临其境感受世界杯。谈到兴起时,一位朋友建议我看比赛时在脸上涂上五星红旗的标志,另外一位朋友马上反驳,“这次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参赛,那样岂不是很尴尬?”5月24日晚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采访国安蓝狮之战,一位渎者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却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6月13日,中国足球队与土耳其队之战鸣哨。当这场被中国球迷称作“为荣誉而战”的比赛最终以0:3败北时,中国队以“一场未赢、一球未进”的战绩黯然结束了世界杯“处子之旅”。而远居内陆腹地的《新疆日报》对于世界杯的报道也骤然降温,在版面安排、资源调配等方面均开始低调运作。本报此次推出的“聚焦世界杯”专刊毕竟开了一个先河,除了奥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大型体育比赛外,作为一向不太重视体育报道的党报,新疆日报还没有为某一项专业体育赛事开过专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