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展过程。艾布拉姆斯则从美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出发概括了浪漫主义理论的整体特征与核心内涵,并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凭借其直觉,关注文学的隐喻性,详尽阐释浪漫主义经典作品,完成了对浪漫主义的完整把握。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都为浪漫主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全新的视野,但也都没能完全解决当前浪漫主义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艾布拉姆斯作为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大师,出版了不少专业著作。其中作于1953年的代表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虽然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对西方文学理论作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提出了文学批评四大要素的理论。通过细读这部理论著作,本文就"如何看待艺术创作"提炼出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3.
4.
罗瑞宁有关转型期中国文学研究新著《审美与欲望的纠缠》,以"审美"与"欲望"的冲突作为研究文学创作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学"作为基点,介入当下现实的思考与批判,这一学术视野和学术理路不仅对当代文化审美理论创新有一定裨益,也有助于改变以往僵化的文学批评模式,是当下国人人文学者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一次新的尝试和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毛泽东的身份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往往立足于政治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文艺工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文武结合"的斗争方法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20世纪中国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字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带给我们关于中国诗论传统中关于诗艺的价值争议问题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具体讨论,揭示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性”,来自于诗论家围绕着诗艺作出的种种文化价值关怀,并强调在诗论考察中建立诗艺的视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侠”作为中国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就专门列出“游侠”的范畴关注这一现象。但由于所谓的“雅俗”之分,当前专门研究侠化的专并不多。陈平原在2002年为其《千古人侠客梦》新版写后记时还说:被人看作武侠小说研究专家,不是一件很舒心的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如曹正《中国侠化史》、陈平原《千古人侠客梦》等少数作外,侠化研究专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9.
恋女,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刻画最多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爱,是不能忘记的》中钟雨的矛盾心理进行了解读。在爱的追寻中,钟雨的爱是真切、忧伤、执着而孤独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矛盾和挣扎,这也注定了她是个徘徊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悲情恋女。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写实小说,评论者多着眼于作家的写作技巧,往往对作品为什么这样写重视不够,轻视作品中的人文价值。这里对《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形象进行解读,看看他是如何行走于网与梦之间,从中探索作家的写作意图,及其对当下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一书以界定五四译诗的时代特质为切入点,不仅将翻译诗歌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和技巧层面上,还从翻译对诗歌文本的选择、传播、接受和影响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潜译诗”的概念及与其时新诗创作的互动关系。其书的特色是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文风简洁、考据充实。此外该著作专门谈论了五四前后译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为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面子理论,以及权势和同等的概念,对西方经典电影<傲慢与偏见>2005版的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两性在拒绝时策略的运用,旨在找出两性在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差异,并总结出现差异的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并学好、用好英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社会学作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和课程论的一个领域,正逐渐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期间,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制度、课程政策、课程文化、课程知识、课程中的性别等问题,其中,对课程知识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又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学科,对科学课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很少。赵长林教授敏锐并兴奋地“嗅”到这一极具意义也极富挑战性课题的价值,对科学课程及其变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社会学审视,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职业》2005,(19):74
5月20日~23日,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课题《为就业服务的核心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开题会议。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永麟、国家职业标准总监李怀康研究员,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教授,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吴念香,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梁北汉,深圳市劳动局副局长李新玲,来自全国各地的43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北京、深圳国家核心能力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共100余人出席了开题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