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应将乡土历史穿插在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中讲述,以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为主。乡土历史为辅。讲述乡土历史的目的:一是普及乡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二是对全国通用历史课本进行补充,使学生对历史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是对历史课本文字材料最好的补充说明,大量历史地图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对课本文字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历史最基础最要紧的是掌握三本必修课本知识,因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离开书本谈复习,无疑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一轮历史复习资料书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书与书本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好可以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助你一臂之力,但利用资料书也大有讲究的。历史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是对课本有益补充,是与课本配套的历史资料,它对理解课本和构建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如何从6册课本中抽丝剥茧,找准命题标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对中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我就几年来的中考历史复习方法略谈四点,抛砖引玉,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备考历史有所启迪。一、抓住备考根本,掌握课本知识纵观历年历史中考试题,课本知识仍然是历史考察的绝对主导,因此,考前熟悉课本,让其成为备考之本,才能找准源头、不走弯路。1.全面通读课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复习前通读  相似文献   

5.
冯高娟 《考试》2009,(4):94-95
新课改的实施,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阅读历史课本,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阅读课本目录,形成对课本的总体印象。掌握阅读课本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本文旨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能力的实施策略,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9,(18):41-41
美国历史教师通常在课堂上播放好莱坞历史题材影片,作为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然而,借好莱坞影片学习历史在一些情况下是“双刃剑”。影片中历史信息符合课本内容时,欣赏电影片断比阅读课本提高记忆力50%;而当电影情节与课本不符时,50%的人往往记住影片所含错误信息。  相似文献   

7.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致使学生获取知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作者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阅读历史课本,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蔡伍雄 《历史学习》2004,(11):21-23
一、熟读课本熟读课本,就是对历史课本中的八个组成部分录、引言、正文、地图、图画和图注、注释、课后练、大事年表)特别是正文部分要烂熟于心。目录概括了课本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目录的阅,对书本的内容就有了粗线条的认识,同时可归纳历史的线索和分期。引言的功能是补充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冯惠龙 《考试周刊》2014,(10):123-124
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突出方面是,历史教学中学习的历史事件、历史线索、历史故事等都是发生在过去的,这些事件无法在学生的生活中得以重现,这时通过课本图片还原历史史实,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立体建构和对历史教训和经验的理解。同时,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历史教学的时间跨度大,学生理解存在困难,而课本图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课本图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本学期起,新编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在全国学校使用。作为这本课本的编者之一,我愿意对课本作一些介绍,以便增加教师同志们对课本的了解,同时希望借此得到大家更多的教益。一编写的意图初中过去三个学期使用的历史课本,都是采用通史体例编写的。为了给学生全面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貌,第四册历史课本同样应该采用通史的体例来编写。但是,我国史学界对现代史(现代史一词的科学涵义,我们暂时不加论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成熟的、完整的通史著作还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思想教育是新编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历史课本(以下简称“义教世界历史课本”)的特点之一。义教世界历史课本力求作到寓论于史,深刻的思想教育寓于准确、生动的历史事实叙述之中。 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义教历史大纲”)对思想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由于传统教育的滞后性,曾扼杀了许多创新的火花,历史学科老师捧着历史课本,局限于课本内容,不敢也不愿发掘地方史内容,使得历史课堂被枯燥、一言谈等词语所形容,台上老师讲得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教师钻研初中中国历史教学大纲第二学期部分和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这篇文章试图讨论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基本线索和重点。文中有些材料超出了大纲和课本的范围,仅供教师参考。一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包括从隋朝到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就是课本的基本线索,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教课质量,也决定于历史课本的好坏。有合适的课本,对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很大的便利。解放以来,高级中学中国历史课一直没有合适的课本可用。过去曾一度把范文澜同志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缩编作为代用课本,暂时供教学使用。范著中国通史简编,确实是一部力作。但是缩编之后,作为中学历史课本来用,显然有好多不适宜的地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用过那本书的教师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几年来中学教师们渴望能有一本好的高中中国历史课本编写出来。  相似文献   

15.
马晓燕 《教师》2014,(10):85-85
正新课改后,我们发现中学历史课本的一大特色就是配有大量历史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本文字内容互相配合,图文并茂,直观确切地表达了地域空间概念、历史情境,收到了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成为历史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运用课本插图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图文互动的立体阅读空间。而如何让插图在教学中达到真正的有效性,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中学历史教育,经历了由自编讲义到编订历史教科书的转变,在这其中叶蠖生所编著的《中国历史课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对此则鲜有提及。叶氏课本是为适应根据地中学历史教育而"降一格"的文本,根据地历史教员严格遵循唯物史观价值立场的教学,有效保证了叶氏课本所承载的价值理念的落实。根据地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过去历史的重新叙述,进而塑造学生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其落脚点在于服务现实。这种政治化与现实化的历史叙述模式逐渐成为了历史教科书叙述的主流,并对建国后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过当时根据地师生对叶氏课本的评论,也可看出"层次"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如何透过历史教学实践传播下渗的实态。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本的注释,可谓“螺丝钉”,是历史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引用注释,对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大有好处的。 (1)解疑释难,便于学习。在历史课本中,有不少反语引语,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等。在历史课本中,还有不少古官职名、古地名、古书名,如“章京”、“总督”、“夏阳”、“隆中”、“上书”、“春秋”等。除此以外,课本内还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8.
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要求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揭示出历史事件特点、本质或历史阶段特征的一种题型。它强调对材料的理解、知识和观点的运用、历史结论的提炼、创新能力及多种学科能力的考查。外延型材料选择题主要分两类:一是注析式,其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密切,通常从题面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结关系入手,相互诠释,然后再提炼、深化。二是辨析式,它仅以课本知识为背景依托,题面材料与课本联系不强,设问多是从材料自身得出,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辨析、鉴别。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材料选择题中最难的一种,在高考试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1982年秋季始用的高中《世界历史》上册(修订本)是在原课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册新课本比原课本有较大的修改。历史老师们对此很重视。现就自己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课本内容:十年浩劫时期,历史课本充满空论或史为帮用的内容.中国古代史取消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许多重要内容;世界史课本中的古代、中世纪史被一刀砍光.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学历史课本几经修改,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去介绍、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在中国历史第四册(以下均新编课本)中,如实地介绍了中共中央第一任书记是陈独秀、海陆丰农运领袖是彭湃,还介绍了李大钊、邓中夏、彭德怀、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但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四人帮"时造出了一个怒斥孔老二的柳下跖,打倒"四人帮"后,课本删去这一部分,新编课本又提到了跖,但在史籍中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