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政法”政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日常生活了解或接触到的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都属于政法机关.这些机关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构筑了秩序规范,保护着我们的权利,监督着我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法”则是“政治学”与“法学”的通称.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一部部的法典、一款款的法条,但又不仅仅是法律和法条,它要依靠“法律人”才能完成其使命、实现其价值,通过法律人它才能“为无声的人发出呐喊,为无权的人捍卫权利”.“法学”则是对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大学中与法学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法律人”.  相似文献   

2.
白露 《教学月刊》2011,(10):29-31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第一课时为例,就如何在“法律教育”课中,依据知识体系实施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声称“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小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本来是值得提倡、值得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事,但好些中小学生的这种“维权意识”看似早熟,而实际上却并不成熟,甚至陷入了某种误区。因此,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的这种“维权意识”,必须正视并及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4.
《少年天地》给我们少年儿童带来了无限乐趣,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少年法廊”栏目,使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也更深刻地了解了法律在当今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使我们少年儿童也懂得了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6.
“三角债”问题已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界最严重的问题,必须得到预防和治理,三角债的形成很复杂,它的预防和清理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对三角债主体企业来说,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经济交往中,通过订立书面有效的经济合同。合理使用各种担保方式,来预防“三角债”的产生;如一旦形成债务拖欠,债权人应积极寻求法律保护,通过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诉讼,申请强制执行来实现债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有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盲”加“笨蛋”。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开创了“民告官”的法律制度 ,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但是这一制度并不是能够完全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些当初法律设计时没有出现或是无法考虑的问题阻碍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文末用反问句“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也失去了自己吗”点化“伞”的故事。“伞”承载了“不能因保护自己而失去自己”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他们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能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法律武器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思想政治》(三年级用书)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中,编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述银行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提出建议,如立法保护银行消费者隐私权,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银行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完善我国银行业不尽合理的格式合同或条款,修改《民事诉讼法》,增设“小额诉讼”制度,同时对《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缺陷提出建议等,以期有助于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权角度探讨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总结我国现行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人权入宪”这一原则性的指导下构建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山东枣庄人爱喝羊肉汤,千余家羊肉汤馆遍布城乡。如今,该市一家羊肉汤馆的业主米法志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道北羊肉汤”商标,这在全国尚属首家,他开始用法律保护了自己苦心多年创出的名牌。  相似文献   

14.
邓玉娇案引出了我国当前评价司法公正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标准还是法律标准?相当于评价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具有确定性、技术性和客观性。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观念——“客观真实”、“实体正义”与“保护弱者”,坚持评价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法律真实”、“程序正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胎儿是否享有生命权是一个争论激烈的问题。目前司法实践中胎儿生命利益遭到侵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胎儿生命权的保护严重缺位,导致胎儿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本文认为,未出生的胎儿作为“人”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类似与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应赋予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其生命健康权益也应受到类似于自然人或某些情况下等同于自然人的法律保护。文章最后提出了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设定胎儿生命权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宣判引发了舆论对“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关注。日本是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国家之一,对“人脸识别”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和法治方案,能够为我国“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提供丰富有益的镜鉴。在详细考察日本“人脸识别”法律规制情况的基础上,我们为完善我国“人脸识别”法律规制提出了八点建议:建构多层次个人信息规制体系、加强对于个人信息范畴的解释、完善处理个人信息的前提条件、细化个人信息“通知-删除”规则、强化对敏感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优化个人信息保护诉讼的特别程序、完备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注重《刑法》《民法典》及诉讼法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害,我国的法律对此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保护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在法律或司法解释中明确“精神损害”或“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应对权利主体作出恰当的规定;应从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应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死者的权利受侵害的,其近亲属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8.
该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单元突出“权利”二字,目的是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该节内容从理论阐述到活动设计均有助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热爱法律,积极地运用法律为权利而斗争,在维权的同时履行义务。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我与他人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教学…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建设相当健全的国家。生活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里的人们,打官司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法律是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力武器。新移民到了加拿大后,应该尽快熟悉了解加拿大的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20.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工作环境、地位、声望、家庭关系等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内容 ,是统领具体人格权的无所不包基本权利。中国法律早就确认这种基本权利 ,但对它的法律保护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