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天启年间,漳州人颜思齐因得罪官府,为免遭搜捕,逃到日本平户。经多年苦心经营,他积累巨资,成为当地华侨领袖。后几经波折终于到台湾扎根,是开发台湾的先锋人物。他在台湾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菲雯 《素质教育》2006,(3):23-23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21,(1):44-47
颜思齐等人的历史定位,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出现了不同的历史认识。他们在明朝被视为海寇,在清朝逐渐摆脱逃犯流寇的形象而被定位成驰骋海上的赴台拓荒人物。虽然渡台拓垦的先民肯定其贡献,但是在台湾地区早期的教科书仍然多被称呼为海盗,近几年各个版本的初中和高中课本对于这些人物的称呼也仍然不太一致。然而自从大陆学界在2010年之后明确的使用海商来称呼颜思齐等人,台湾地区的学界也在2014年以后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甚至影响了初中课本的编写内容。这是现今两岸在日常文化上和学术界上的充分交流之后,在历史叙事方法所取得的共识,进而影响学校教育内容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消息传出,各界人士扼腕哀叹,纷纷撰文,沉痛追悼汪老先生。一位曾经为了祖国统一、为中国教育事业、为家乡教育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与世长辞,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相似文献   

5.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罗青霄出任漳州知府。在他主政漳州期间,正是漳州遭20多年倭祸浩劫之后.地方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他以民为本,审时度势,除弊兴利,善谋因革,施行发展经济和挖掘潜存的地方优秀人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策略,表现了务实作风和鲜明的创新意识,不但收到明显的实效,而且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彩虹 《学子》2004,(2):42-45
赵忠祥以他的智慧、天赋、底蕴、素质,加上他为人的品德与宽厚的性格,使他在25年的播音员、14年的主持人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称之为“中国第一主持人”。这些天为主持人委员会会长的赵忠祥又担任了第六届金话筒奖的评委,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成为众多年轻主持人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明朝南充的陈以勤、陈于陛父子二人先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然而由于当时的时代和世风阻挡、官僚间的倾轧和皇帝的庸碌,他们的不愿合污、不善钻营、政治上的善良使他们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政治可以成就人才,但在这里,政治却湮没了人才.  相似文献   

8.
泰述 《现代家教》2000,(12):52-53
东汉末,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神童”,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子第20代孙孔融。孔融(150—208年),其父孔宙官至泰山都尉。孔融在汉献帝时,曾任北海相,因此后世把它称之为孔北海。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天才”少年黄艺博,引起了轩然大波。13岁花季少年,表现得老气横秋,官场气息十足。这种天性着实可怕!若是他将来成了一位政治人物,不知是喜是忧?对这位少年的关注主要聚焦在他佩戴的“五道杠”标志上。  相似文献   

11.
出世:王二狗7岁:王二狗同学25岁:王二狗同志30岁:王科长 40岁:王局长50岁:王书记55岁:王顾问65岁:老王75岁:王老去世:王二狗同志去世三年:王二狗这篇题为《返璞归真》的小品颇耐人玩味。不满百字却底蕴丰实,寓意深远,关键在于“异称”用得巧妙。异称能描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给读者留下想像和思考的广阔空间。上文中的“王科长”“王局长”“王书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徽州盐商,在流通领域赚取了巨额的商业利润。但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商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得不在政府超经济干预的环境下,把利润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封建性的畸形消费。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从美国在上世纪中叶“建议”台湾当局退出关贸总协定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就存有分歧。随着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行动的加快,其加入该经济组织的政治目的日益膨胀,美国对此的态度由按照惯例办事转到含糊其词,再变为明确支持,甚至与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联系起来。中国坚持原则立场,坚决反对台湾的政治企图,并与美国在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上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亮相,通过对人物的出场顺序出场情景,以及主要人物外貌描绘这一角度的分析,旨在感受曹雪芹的艺术功力,学习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钩 《学习之友》2014,(5):17-17
在南京内城南门的墙垛上,许多明代留下来的砖头都刻有铭文,如有一块灰砖上刻着这样三行文字:“招甲席俊翁甲首方朝张/窑匠卢立/造砖夫广福寺”。在城墙的砖头上勒刻自己的姓名,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在执行明王朝强制推行的“质量追溯制”。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与“民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又是近现代的表述。简言之,“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和新的课程计划,今年下半年便将在全国推开了,我省提前三年摘取到这枚“槟榔”的唯一县市是冷水江,而在冷水江谁都忘不了一个重要的排头兵——抓业务的市教委副主任李谟高。时间追溯到1990年3月。省教委会议室里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镜头:台上省教委的五位负责同志分别布置国家教委下达的全日制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试验任务,台下的与会者却只有一人:李谟  相似文献   

20.
1966年8月24日,梁漱溟旧居小铜井一号家门被怒气冲冲呼着“造反有理”口号的红卫兵一 脚踹开,红卫兵冲了进来,勒令梁漱溟站到一边,开始野蛮的抄家。梁漱溟的妻子上前去劝 阻,大声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立即被红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劈打,可怜 的老妇哪有招架之功,只得抱着头转过身来任小将劈打,打得脊背出血血红洇透内衣,打过 之后就是一番砸、烧、撕。接着,梁漱溟被拉出去参加一个斗争大会,罚跪于主席台上。等 批斗完押回家来,满目凄凉,家中已是一番扫荡后的杂乱破碎,凡是值钱一点的木器多被砸 碎,床也被捣个稀巴烂,梁漱溟只得打地铺,生活基本用品被扫劫一空,更揪心的是,他的 先曾祖父、先祖、先父三代历尽战火动荡都没有损坏的画轴册两大皮箱全被焚毁,梁漱溟细 细拣点,自己的书籍、文稿、信件、笔砚、名章等,也全无了踪影。 1968年“文革”第一波打砸抢风暴过后,全国政协已经名存实亡,被军事接管了,政协机关 干部全被赶到湖北的中央机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梁漱 溟此时已是古稀老人,没有去干校,被勒令呆在家中“斗私批修”。 到了1970年,派驻在全国政协的军代表决定恢复政协学习委员会的活动,分5个小组学习, 梁漱溟被分在直属组,让政协委员“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通知梁漱溟到会学习,不得 请假。名单上有20多人,由于还有一部分政协委员关进了监狱,真正参加学习的人并不多, 只 有10多人,梁漱溟年龄最大,直属组主要是国民党特赦战犯,其中有:杜聿明、宋希濂、范 汉杰、溥杰、于树德、王克俊等十来人。 四届人大召开前夕,政协直属学习组学习中共中央和文革小组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并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梁漱溟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宪法修改草案”的不伦不类。这个宪法,最 突出的是跟着“九大”的修改党章走,规定了林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只不过是把“九大” 党章中的内容换一种形式,变成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内容而已。 梁漱溟见大家不提一点意见,内心是难过的,觉得这些政协委员吃饭不管事,是些政治植物 人 ,政协委员嘛,就是提意见建议的,是要做诤友的,提意见建议是职责,既然这个“草案” 很滑稽,我就得站出来提意见。于是。梁漱溟自1953年的那次与毛泽东主席的大拍桌子后不 再 有机会发言的近20年沉默之后,站出来大放“厥词”了。他说:军代表欢迎我们提意见,看 来军代表还懂一点政协的常识,这也是看得起我们,重视我们,这也是“文革”以来没有过 的,是我梁漱溟自1953年以来没有过的,是宝贵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顾虑,应 该大胆地把心中想到的坦率地说出来。当然,我说的是一孔之见,对则参考,不对则作罢。 制定宪法,目的是为了限制个人权力的滥用无度,一部宪法,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公民 ,人人必须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如果把哪个个人放在 宪法之上,则违背了制定宪法的宗旨,宪法执行起来就不可能完善,不可能彻底。这次的“ 宪法修改草案”中,不仅列有个人的名字,而且还规定好这个人就是接班人,这种做法是不 妥 当的,给人的感觉是个人高于宪法,失去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同样,这次“宪 法修改草案”决定不设国家主席,并不好,道理上也讲不通,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 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来当国家主席又是另一回事儿。总之,要依法办事,不能凭个人的意 愿、好恶随心所欲。一个国家的政治是稳定的框架,是制度,不能由哪个人出尔反尔说怎 么样就怎么样的。 梁漱溟这一番话,说得会场里鸦雀无声,面面相觑。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怕沉默就算是同 意、就是支持梁漱溟的“反动言论”,要赶紧出来表态,指责梁漱溟是别有用心,借提意见 为名,搞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一套。看来,梁漱溟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从 来就没有肃清过。学习小组的负责人也怕担当罪名,当即表示要将梁漱溟的讲话整理成简报 ,向上面反映。 军代表慌了神,想想是自己反复动员鼓励他们提意见的,这下倒好了,梁某人的赞歌没有听 到,闷了快20年的反调还是给引导了出来,还是别传出去的好,便故作姿态地说:既然是内 部提意见,说了也就说了,千万不可外传,这是学习纪律。军代表自找台阶,梁漱溟这通话 讲也讲了,没有人再来找他“算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