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本文将知识女性成长环境置于社会性别概念范畴之中,分析性别概念对知识女性成才所造成的影响.社会性别分析是锐利的批判武器,从理论上解构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问题的传统思维必须得到改变,知识女性的自信度和自身价值必须得到提高、欣赏和认同,才能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侯艳兴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38-40,48
民国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是一种复合且复杂的文化形态,对女性产生了多重压迫与逼仄,更有甚者,使得女性走上了自杀之途。对于女性自杀的原因,不能仅作表层分析,而应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做深层的分析。女性自杀乃是受到了社会性别隔离与社会性别潜规则之规训。她们虽然身处现代都市空间,但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与社会性别分工对其影响依然存在,且在都市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之下,至深且固。  相似文献   

3.
性别批评作为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式,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和发展。性别批评的发展使文学研究扩展到社会性别现象之中,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建构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在多学科的视角中透视广告中隐含的性别观念,用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对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显现方式加以梳理,努力揭示其内在的文化根源与社会影响,找寻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实质,并将这一现象放在动态的文化系统及传媒全球化的状况下加以审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艳芳 《文教资料》2009,(30):165-166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两性的不平等,其原因不在于男女两性本质的差异,社会性别文化是高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是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关键环节。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性别平等的首要因素,更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各领域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性别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当代以来,男女平等似乎基本得到实现。诸多数据表明,男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日趋接近,女性择业的层次也逐步提高。然而这些只能说明显性的性别偏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消除,社会文化中还普遍存在着对两性的传统看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差异与大众传媒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别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它与大众传媒对性别的理解,性别角色、性别构成的等级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的制约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在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广告中,存在着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就此而言,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成见的建构成影响,提高公众的性别敏感,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8.
女性长期来,包围在被自然化、合理化的社会性别文化语境中,为“自然”的女性,要低于为“文化”的男性。在这样一种社会群塑下,女性社会性别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女性以丢失“自我”为代价的必然归宿。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性别意识面临着一种新的启蒙,在“弱化”和“强化”的辩证互补下,将女性的性别自觉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现代女性与男性同样“内外双修”的和谐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平等理想。  相似文献   

9.
会话中性别的语言差异主要包括两性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及会话风格和策略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性别语言差异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为避免交际误解,预防语用迁移的发生,应培养跨性别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很大部分源自认知,而造成这种认知的是文化环境对其的影响。教育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性别认知也会受到教育影响并在过程中塑造性别角色。本文试从性别与性别认知、性别不平等和教育改造认知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题分析教育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认知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理论是当前政治学领域的重要分析范畴,被西方学者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中。性别公平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诉求目标之一,社会性别理论对教育决策、课程设置以及教科书编制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能够对该目标的及早达成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这种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距。这种性别发展差距危害农村妇女的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实现。性别发展差距的形成有直接的现实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直接的现实原因是发展资源的性别不平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以及传统性别观念的塑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性别公正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33-38,32
性别公正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性别平等、尊重差异和自由选择。从实然看,学校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教师行为等多种维度再现、建构着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不公正。在性别问题上,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是同构性质的两个循环。性别公正价值的追求,需要从两个循环同时开始。学校作为自觉的文化机构,应该首先从自己这一小循环开始,通过多种努力追求性别公正的实现,并由此撬动社会文化这一大循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性别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的性别文化发展情况是已经具有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但是,仍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性和刻板印象。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和谐的性别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理论让人们从社会意义方面重新认识性别,而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有助于调整以往受刻板的性别模式规约的社会关系,并优化其秩序。鉴于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针对阻碍大学生树立社会性别意识的因素,提出了在文学与文化教学中培养与形成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佤族女性气质与女性角色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佤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佤族通过生产劳动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别文化。由于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是两性生理差异转变为社会差异的具体表现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佤族女性气质和角色的历史和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以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建议"让妇女回家"引起的讨论为例,运用性别刻板印象理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性别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并从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化、女性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建立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新生一代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要实现社会性别公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学校并非天然的性别公平环境:它既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偏见、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从而成为产生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又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观念、形成性别平等的信念和相互尊重的理性态度,从而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一种复合文化,教材则是课程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要素。本文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文本分析,挖掘文本隐含的性别信息,以揭示语文教材所展现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性别文化理念,并提出科学性别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负面影响、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学校以男性为中心的人事结构的存在,及主体意识尚待唤醒,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低于男教师。要实现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构新型的性别文化和学校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女教师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