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政 《情报杂志》2000,19(3):97-98
吴仲强先生是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史”的著名专家,副研究员。他主编的《中国图书馆学史》、《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等专著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等文章,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吴仲强图书馆学学术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3.
吃茶之益     
茶叶是全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饮料。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开始作为药物,以后发展为日常的饮料。《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赏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以后东汉华陀所著《食论》、唐代《本草拾遗》、明代《茶谱》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人们常提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叶如此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不仅它可以止渴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吴仲强主编)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15日至20日在重庆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大辞典》诸多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 一、《大辞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三位一体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它记载了从古到今900余位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家学者的生平、学术著作和学术思想。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姚传禄 《科教文汇》2012,(20):I0003-I0006
姚传禄简介 姚传禄,安徽省霍邱人,出生于1952年9月。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地质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丈房四宝研究所研究员。其作品曾获得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中国山野画展”一等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五月的风”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美术作品优秀奖、中国企业文化节一等奖、首届“黄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等。其生平及代表作品已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书画名家签名钤章艺术总览》、《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名人传记》、《安徽当代美术家名录》等二十余种辞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时报》2009年10月1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据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抗衡;即使在中国,联合利华立顿(Lipton)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高出仅次于它的本土竞争对手三倍之多,以至于“中国7万家茶场抵不上一个‘立顿’茶”的说法在媒体中不胫而走。更有甚者,此文还声称中国茶叶行业工业化程度远低于肯尼亚和印度等经济明显落后的国家,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也低于印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0-41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皆起源于中国。在唐朝陆羽的《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茶叶的始祖是神农氏。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干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顺理成章,也就是茶叶之神。  相似文献   

8.
丹若 《百科知识》2023,(8):41-46
<正>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茶是中国除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贡献。”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尽管世界文化的融合让源自西方的咖啡文化不断流入东方,但仍无法撼动茶在中国的地位。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茶更是百花争艳。茶客有品鉴之心,茶商有竞销之需,自然也就有了评议之乐,于是便有了“中国名茶”之选。  相似文献   

9.
李长潇被国内外媒介誉为复制绿色生命的巨匠。建国50周年时被评为“共和国50周年著名科技实业家“。作为“成功中国人”被美国世界发明发展中心列入《世界科技专家与人才大辞典》。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被列为中国科技发展50年大事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新茶上市早、品种多,阳看2月不少茶客就忙于品茗。一些茶商为获取高利润,没有顺应天时,提早采摘新茶;为了促销,甚至把炒茶设备搬上街头现制现卖,这不仅会影响茶叶的营养与质量,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家研究表明,茶叶含有蛋白质、生物碱、酶类、茶多酚、维生素等450余种有机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它们中的咖啡碱、茶单宁、黄  相似文献   

11.
我记得1992年3月北京日报《科技之星》专栏中,曾登载过中西医结合专家牛建昭的事迹;1993年,我又在《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中见到了牛建昭的名字;这位北京市的“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的名字,1994年又出现在《中国妇女500杰》一书中。于是便决定了去走访这位巾帼强将。终于,在1995年一月下旬春节前夕实现了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2.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叶兴庆简介:叶兴庆是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农学博士,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政策和理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边缘地带的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经济体制》,在《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参与起草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其他大量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4,(11):F0002-F0002
不久前,周德钿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座谈会在安徽歙县隆重举行。座谈会上.周德钿回顾了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的经历50年来,周德钿著有儿童小说集《镶上蓝天的星》、散文集《歙州逸事》、文艺作品集《去天堂偷来的岁月山花》《高空上的朝拜》、歌集《沐浴在快乐里》、论文集《“德力西现象”的光大与发展》等十余部,另有千余篇不同体裁的作品面世.  相似文献   

15.
<正>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日时代生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陈存仁是中医界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普及医药卫生知识的报纸《康健报》,又主编了煌煌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整理出  相似文献   

16.
谢里阳1962年出生,原籍安徽岳西。1978年进入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师承我国机械学领域泰斗徐灏教授,1988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199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械疲劳强度与可靠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1998三年分别在德国InstituteofProbabilisticSafetyAnalysis,T?V-Nord和Otto-Von-GuerickeUniversity从事系统可靠性工程与核电站/化工厂概率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2002-2003年间,得到德国研究协会(DFG)的资助,在德国InstituteofMicrostructure,KarlsruheRe-searchCenter所做访问学者,从事微结构力学行为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2000-2006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材料研究会疲劳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机械强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可靠性分会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理事长、沈阳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国际学术期刊《Int.J.ofPerformabilityEngineering》亚太区域编委和《Int.J.ReliabilityandSafety》编委,国内学术期刊《机械强度》、《失效分析与预防》、《理化检验》、《产品设计与创新》、《东北大学学报》杂志编委等。曾先后担任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科技计划咨询专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专家组组长等。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教委重点跟踪资助”、“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辽宁省自然科学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项目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SCI收录十余篇,EI与ISTP收录五十余篇),主编《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程出版社)中的“疲劳强度设计”和“机械可靠性设计”两篇、《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化工出版社)中的“材料强度设计”篇、全国见习工程师教材《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出版社)、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机电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王家耀(1936.5.1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曾任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地图制图数据处理模型方法》、《理论地图学》、《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等8部;主编并出版学术论文集《数字制图…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15,(8)
<正>6月15日,海峡两岸茶界专家、学者齐聚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论茶开展专题讲座,共叙茶缘,共话发展。论坛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仲华,台湾农委会茶改场原场长、台湾大学教授陈右人,杭州市原市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茶学系副主任郭雅玲教授,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邵丰,台湾亚太学院教授陈英玲,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分别作了《中国茶业现状与福建  相似文献   

19.
傅礼铭同志1988年武汉工业大学工民建本科毕业,2001年硕士毕业,博士在读。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深圳市科技成果评定专家,《深圳土木建筑》杂志理事编委,湖北省土木学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他发表论文30余篇,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园林工程等专业,并著有20万字《“山水城市”研究》,它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伟大构想的专著,2004年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今年94岁的张天福教授,是继唐代“茶圣”陆羽之后,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中尚健在的三位中的一位。堪称国宝级的专家,被尊为茶界泰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