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晓明 《世界文化》2006,(12):46-47
变迁离圣彼得堡不远处有一块风景秀丽、幽然雅致的地方,那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皇家度假圣地奥兰尼堡,这里会为游客提供更放松的视觉享受和更休闲的生活,而且这里更体现了18世纪俄罗斯帝国皇室生活的多彩多姿。奥兰尼堡是彼得大帝在位时建立的。据传说,彼得大帝发现白令海南岸长了一棵桔树,就命名这个地方的村子为奥兰尼堡(意为“橘树”)。彼得将这个村子赏给了他的弄臣亚历山大·门什科夫伯爵。后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宫殿。几年后,当彼得大帝第一次乘船来这里访问时,却上不了岸了,原来所有的车辆马匹都陷进了海岸线上的沼泽里。门什科夫看到如…  相似文献   

2.
刘畅 《世界文化》2005,(9):36-37
都说苏格兰宗教氛围浓厚,教堂历史悠久,素有"中世纪活化石"之称.没想到,初访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所住之区的地名就对此进行了诠释和验证--Church Hill(教堂山).教堂山挺有诗意,顾名思义,乃教堂集中之高地也.闲暇无事,熟悉一下周围环境,果然名不虚传,出门向右,去安全之路超市(SafewaySuper Market)5分钟,够近的了,平时的物质食粮全来源于这里;可没想到,提供精神食粮的教堂更近,出门向左,才1分钟,就在楼下.  相似文献   

3.
廖云白 《寻根》2003,(1):134-137
定南客家人的由来定南县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之处。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人烟稀少的山区。天然的屏障成了历代绿林草寇隐身之地,尤其明末建定南县治之前,三巢作乱,官民不宁。隆庆三年(1569年),明政府在莲塘里(今老城村)筑城建衙,割龙南县之高砂堡、下历堡、横江堡,安远县之大石堡、小石堡、伯洪堡,信丰县之潭庆堡组成定南县治。据考:龙南割来164户,1131人(男781人,女350人);安远割来98户,605人(男431人,女174人);信丰割来48户,119人(男99人,女20人);合计310户,1855人(男1311人,女544人)。当时,莲塘里居有兰、罗、雷三姓…  相似文献   

4.
人们特制了一扇着色玻璃窗以纪念电视发明者约翰·洛吉·贝尔德诞辰100周年。贝尔德82岁的遗孀玛格丽特·贝尔德在他的诞生地——苏格兰海伦斯堡为这扇安装在教堂内的玻璃窗揭幕。纪念窗揭幕仪式恢复了贝尔德家族与海伦斯堡教堂渊源长久的关系,电视发明家的父亲约翰·贝尔德牧师曾是该教堂的第一位牧师,1869至  相似文献   

5.
沃尔特·司各特在他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来这里参观要乘月色朦胧时。”威廉·华兹华斯来到苏格兰的梅尔罗斯时感叹道:“阳光明媚时这里更令人忧郁。”如果您是一位不得不自己前来参观的旅游者,那么,您会赞同华兹华斯和司各特的看法。然而,无论您是白天观光还是夜晚游览,您将会感到,说这个地方的绰号是“沃尔特·司各特神秘的苏格兰”并非言过其实。从爱丁堡驱车行驶大约一小时——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激动人心的冒险——方可抵达世界上条件最为得天独厚的地区之一的苏格兰。那  相似文献   

6.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7.
在万象购物     
万象在当地语里的含义是“檀木之堡”。初入万象,与每个人想象中的现代化城市相差甚远,这里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大都市气息。万象能去的地方实在有限,无非就是寺庙连着寺庙,不过,这里倒是个很不错的购物中心。商品极其富有地方特色,价格便宜。万象是个处处能看到中国文化痕迹的地方,很多店铺都写有中文招牌,在这里购物,更给人一种亲切感。  相似文献   

8.
剑与火中的爱情之歌──读司各特的三部长诗李伟民读过19世纪共同著名诗人司各特(Scott)的长诗《湖上夫人》、《最后一个行吟诗人之歌》(以下简称《诗人之歌》)和《玛密恩》之后,我深深地被苏格兰旖旎的湖光山色和缥缈绮丽的动人传说折服了。正像司各特所希望...  相似文献   

9.
正用三维立体声音表现二维绘画基斯·萨蒙是苏格兰一位享有盛名的风景画家,他从古老崎岖的苏格兰高地得到启示,擅长用富有感情的抽象手法表现巍峨的山峦和缥缈的天际线。不幸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萨蒙的视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他现在仅一只眼睛有微弱的视力,对其美术创作的影响可想而知。然而在微软"不需要眼睛的美术"(Eyes-Free Art)项目的帮助下,这位被鉴定为盲人的画家重新树立起信心,点燃了创  相似文献   

10.
<正>风笛和苏格兰裙是苏格兰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风笛曲调优美,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轻松欢快,在《勇敢的心》里,风笛吹奏豪情悲壮的自由之歌,在《泰坦尼克号》中,风笛渲染感天动地的冰火之恋,全世界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马德里的提森美术馆与马德里合作金库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以花园为主题的《印象花园》大展,从2010年11月中旬到2011年2月中旬,历时约3个月,汇聚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大量绘画进行展示。该展得到苏格兰国家画廊与爱丁堡国家画廊的鼎力协助,并联合格拉斯哥大学教师即《在印象主义花园里》的作者共同策划。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赤水河是飘香之河、美酒之河。公元12世纪,在法国科涅克,当地人蒸馏了驰名的白兰地,而在苏格兰,英国人也烤制出芬芳的威士忌。16世纪末,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民制作白酒已成规模。他们先用小麦制成高温大曲,拌入稍加煮熟的高梁米中,埋进地窖发酵1月余,挖出蒸取酒液。其剩下的酒糟里再掺进一些高梁米和高温大曲,又一次埋进地窖堆积发酵,1个月后取来再次蒸馏取酒。如此反复八九次。后来被称为“茅台酒回沙工艺”。1915年,在美国119金山举行万国博览会,中国茅台酒、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土忌被评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这时管辖仁怀县茅台镇的中国贵州遵义,遂与法国科涅克、英国苏格兰  相似文献   

13.
彭斯之夜     
彭斯之夜圣诞节刚刚过去四个星期,英国人又迎来了1月25日的彭斯节。彭斯节起源于苏格兰,是为了纪念18世纪的诗人罗伯特·彭斯。彭斯生前写过许多优美的,有时也带点讽刺味的诗歌和歌曲,描写那些他所熟悉的农民、矿工和渔夫的生活。彭斯节有时也叫做“彭斯晚餐”,...  相似文献   

14.
北岛 《世界文化》2004,(1):45-46
威士忌:苏格兰生命之水。一说起威士忌,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具有各式各样独特滋味和香味的琥珀色液体,它是苏格兰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苏格兰人称他们心爱的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英国人讲究餐前和餐后喝威士忌,席间则以葡萄酒佐餐。他们认为:品尝威士忌一定得专心致志,因此绝不能边吃边喝,要一口一口慢慢品尝享受,这样才能喝出威士忌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15.
正伏尔塔瓦河,捷克的母亲河,她一手牵着波西米亚平原,一手托起高堡,奔腾不息,滋养着捷克民族的魂魄。传说,雄踞于伏尔塔瓦河东岸悬崖上的高堡是波西米亚王国王权所在地。公元9世纪,莉布谢公主继承了王位,她预言"看见一个伟大的城市,其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她带领人民以高堡为中心,建立了一座城市,命名为布拉格,开启了普热米斯尔王朝,标志着捷克王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刘景明 《寻根》2009,(4):46-48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那里的村落按当地风景名胜、古迹所在地划分为上堡、中堡和下堡。靠近有“小庐山瀑布”之称的河连山“老狮喷水”瀑布的那方村落叫上堡,毗邻四季清泉不绝、水温均衡不变的“热水湖”温泉的那方村落叫中堡,相传一位仙人下凡骑着牛在一处山石楔下“仙牛甲”的那方村落叫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  相似文献   

17.
谈到西方现代戏剧家,人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宗师,这位宗师就是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只要考察一下萧伯纳、霍普特曼、奥尼尔、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风格和精神脉络,就可以发现此言不虚。实际上从易卜生延伸出的这条大道,在中国戏剧界也是四通八达。易卜生不但是最早被介绍进入中国的西方戏剧家之一,而且是影响最大最久远的西方戏剧家。在中国现代戏剧发韧之初,他是戏剧革命的旗帜,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剧作依然是作家创作的范本。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戏剧之父。20世纪初,正是…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都说卢瓦尔河谷是法兰西的后花园。这里不仅风景如画、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还坐落着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堡群。在城堡内,常上演着一段段浪漫风流的故事。其中,舍农索城堡里发生的故事,简直如同一部精彩绝伦的法国后宫大戏。尤其是两任女主人之间弥漫着硝"胭"的战争,更成就了这座尽显婉约之美的城堡。城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不过精彩的部分要从15世纪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罗宾汉是英国乃至欧洲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出生于英国的诺丁汉,以夏伍德森林为根据地,与小约翰、塔克等人劫富济贫、惩治奸邪,堪称穷人们的守护神。自12世纪中叶起,他的事迹便在英国民间广为流传,至14到15世纪,出现了有关罗宾汉的"谣曲"。继而,不少作家以此为素材继续创作,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侠盗罗宾汉》,19世纪美国作家霍华德·保罗的《罗宾汉在诺丁堡的探险故事》,20世纪英国  相似文献   

20.
在荷兰语中,阿姆斯特丹中的“丹”即堤坝的意思。阿姆斯特丹的原意就是阿姆斯特河上的堤坝。据考证,在古代,作为荷兰中部最大的河流阿姆斯特河的入海处是一片沼泽地。后来,一对勤劳的夫妇漂泊到了这里,修筑了一道水坝,在一片汪洋中拦造了一方土地,这对夫妇搭帐篷的地方就成了阿姆斯特丹市的起源地。虽然这里地势低洼,又经几个世纪的潮水侵袭,但勤劳智慧的阿姆斯特丹人没有被海水驱走,而在这里顽强地定居了下来。直到1933年修筑了全长33公里的拦海大坝,这座城市才永绝了海潮之患。17世纪,随着荷兰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各种商品源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