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 ,借鉴了北京的一些寺庙。这些寺庙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 ,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端木蕻良凭借《曹雪芹》和众多红学随笔,对红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用自己的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红学文献,激活《红楼梦》文本,去追求曹雪芹生活时代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捕捉曹雪芹创造《红楼梦》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红楼梦》文本披露的思维方式、《红楼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端木蕻良是研究《红楼梦》意象叙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写江宁织造署曹家的本事,因为曹雪芹一生坚持从曹府生活这口创作井中开掘生活材料,进行《红楼梦》创作,而曹府生活是曹雪芹的江宁织造署的童年生活经验.这是曹雪芹产生长久稳定的《红楼梦》艺术需要的原因.这和后天生活经验连续而长久地影响曹雪芹艺术需要.而长久稳定的艺术需要是保证曹雪芹坚持《红楼梦》写江宁织造署曹家本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跌宕沉浮,饱尝了世事的辛酸甘苦。他以其一生心血创作的辉耀千古的奇书《红楼梦》不仅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众多文献材料记载了《红楼梦》的著作权的归属,有力地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曹雪芹。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香菱一生遭际中的一个小插曲。读《香菱学诗》,须将香菱一生的遭际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可以体味出这个颇具匠心的小插曲的悲剧意蕴。香菱原名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女儿,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个女子,其名甄应莲谐音"真应怜",是曹雪芹将同情之泪洒向红楼女儿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正值我国文学巨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250周年,重新审视他的一生,有三个方面令我们难以忘怀:一是遭遇家庭变故;二是注定难以入仕;三是暮年魂断红楼。  相似文献   

8.
吴兰征及其《绛蘅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并风行之后,各种“《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便应运而生,使得“红楼故事”不仅传阅于读书人之手,而且流香于市井乡野之间、妇孺村叟之口。在清代众多的“红楼戏”署名作者中,吴兰征作为唯一的女性创作者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那么,她是怎样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解读《红楼梦》并融注到她的《绛蘅秋》创作中的呢?我们从她的这部“红楼戏”中,是否能捕捉到一些可贵的信息呢?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究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红遍五大洲,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认真想过:红楼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曹雪芹从哪儿取来的书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红楼形容富家闺阁。他的《秦中吟》有这样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意思是:住在富丽堂皇的  相似文献   

10.
正邪两赋是《红楼梦》的哲学总纲,是曹雪芹塑造人物所秉持的主要原则,以贾宝玉为代表,《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为“正邪两赋”。现代作家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在人物塑造方面借鉴了这一方法,其主人公丁宁身上有着明显的正邪两赋的特点,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又有别于贾宝玉式的富家公子,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献与实际调查表明,南京江宁与曹雪芹家族及《红楼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曹上村的《红楼梦》故事采风及花塘村农民的《红楼梦》研究,以及当地有关曹雪芹家族的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后《红楼梦》文化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红楼梦》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著作,有着极为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但其叙事框架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呈现主旨之多元、包举内涵之丰富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梳理主旨脉络、赏析叙事艺术的方式探索出一条进入"红楼之梦"的明晰路径,窥探曹雪芹和后续者耗费毕生精力构建起的"红楼世界",进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本期栏目,来自曹杨二中的施佳颖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梦似乎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看似无知无觉,却往往蕴含了丰厚而难以言尽的内蕴,曹雪芹借"梦",传递看似模糊又最为清明透彻的意识。《红楼梦》全文都包裹在梦境中,前80回大大小小的描写了近20个梦,诗词曲赋当中用"梦"字亦有30余处,这些梦幻将"金陵十二钗"这些美丽的女子们一生不同阶段的经历串在一起,来讲述发生在大观园的贵族红楼之家的浮沉,并在更高的层面,勾勒出社会百态,勾勒出红尘中人心中的梦,但梦终究要醒,梦终究会幻灭,但在幻灭的背后,亦有希望与光明。本文试从红颜之梦、红楼之梦、红尘之梦的维度,来切入红楼梦的梦描写,以探求梦境背后曹雪芹所诉求的真正含蕴。  相似文献   

15.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胡适之前说法较多;自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之后,学界虽时有异议,但基本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近年来,有人不断提出新说,否定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其实,《红搂梦》本身和脂批的不少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红搂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永忠、明义、袁枚、周春、沈赤然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明文记载着曹雪芹创作《红搂梦》这一历史事实;乾隆以后的大量诗文资料明确记述《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难理解,这些证据若不能推翻,便不能剥夺曹雪芹对《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权。  相似文献   

17.
香菱在《红楼梦》中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于小说行文较为重要。香菱命运坎坷,她集众女儿之美,集上中下三种阶层女子身份于一身,一生际遇实为红楼众女儿悲剧命运之缩影。曹雪芹将象征香菱的并蒂花和宝玉联系起来实非表达二人姻缘,而是埋葬红楼痴情儿女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不是死于生活中的丧子之痛、嗜酒之狂,而是死于小说创作情感的巨大冲击。《红楼梦》自始至终处在"哭成"的状态中,特别是第七十七、七十八两回叙述晴雯之死,达到了前八十回叙事情感的最高峰。剧烈的心理震撼致使作者无法承受,不能自拔,终于未尽红楼而绝笔离去。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是我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他的《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作者不仅运用现实主义原则创作了《红楼梦》,而且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达到了当时文艺理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本文试图通过《红楼梦》中有关文学创作方面的叙述和人物对话,联系曹雪芹的创作实践,初步探讨一下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