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和根本方向,明确和把握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吴结 《成人教育》2021,41(3):45-50
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紧迫而复杂的新形势、新趋势,驱动着老年教育价值取向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要目标是构建起具有更强针对性、实效性的老年教育功能体系,以应对新形势、新趋势所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老年教育功能体系构建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个功能演进阶段都具有特定和复杂的时代背景,是个体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老年教育的定义、属性、理论依据,特点与功能,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区域发展状况研究、国外老年教育经验研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我们应加强对老年教育价值取向、多学科方法、弱势老年群体教育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开展好老年教育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晓敏 《学周刊C版》2014,(9):222-223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理解与追求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任何一种教育价值取向都不是一成不变,绝对完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受社会变迁、人类需求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下,人类的教育价值取向也不同。本文简单论述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价值取向,并提出适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多属性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管理发展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老年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对老年教育多重本质属性及对其认识的差异,完备有序的教育体系有待建构。老年教育管理在试图兼顾多重属性中呈现了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导致的管理多元化、不同管理形式中的统一性、覆盖面的有限性、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和过程中情感性缺乏共存等特征。因此,在对老年教育管理的设计与创新中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价值取向、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取向、基于积极发展的实践取向。对我国老年教育管理模式的可能性选择必须基于老年教育多重属性的考量,采取多种方法论,逐渐实现主管单位的一体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发展我国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理解与追求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任何一种教育价值取向都不是一成不变,绝对完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受社会变迁、人类需求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下,人类的教育价值取向也不同。本文简单论述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价值取向,并提出适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将成为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形式一般有直接资助、合同购买、政府补贴(服务券)、委托管理和共建共享等。在分析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中购买主体、服务承接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价值取向和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框定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政策边界、做好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制度设计、设计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路径等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创新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并就我国创新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的价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目前教育技术价值观主要有3种取向,即科学主义取向的教育技术价值观、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技术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取向的教育技术价值观。科学的教育技术价值观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取向的教育技术价值观,只有用科学的教育技术价值观进行指导,教育技术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古到今,教育价值取向即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就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目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职校学生强健体魄、夯实职业技能、树立劳动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综合技术教育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证明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一体性并得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劳动异化"现象对劳动者的侵害,为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找到了答案;马克思对综合技术教育的论述则为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借鉴依据.基于以上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即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劳动教育应当遵守哪些实施原则,并为职业院校落实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教育思想,存在着三种来自不同方向的"遮蔽",这种"遮蔽"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涵、价值和意义的认读。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从而形成自己的素质教育观、教学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语文教育观、师表风范观。清晰辨认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强化其实践导向,努力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引领大学生更早更好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和文化建设,并应当从这样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定位,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确立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坚持全员育人与全员自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练式的教与学生自主性的练相结合、规范式教育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是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开掘大学生积极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增进大学生积极体验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价值观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掘大学生积极品质、增进大学生积极体验、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更是一种价值判断、选择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治理价值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治理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发展效用和意义问题。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取向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治理行为。所以,应对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定位。从满足职业教育治理价值主体需要层面看,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应该具有底线价值和最高价值。其底线价值是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效率,构建当今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新制度、新秩序,其最高价值是促进职业教育微观公平,从"共治"走向"善治"。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演进需要满足三种条件,即法治化与民主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适应、信息化与科技化专业化相融合,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应积极探索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合作博弈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政策、落实政策的保障机制、规范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文化的实施机制等多种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三生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其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云南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既是新时期人文关怀理念的全面体现,又是深化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彰显。新时期,人的生命完善与生存、生活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对国家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国家形态。举办教师教育对民族国家而言具有重大的直接性价值意义和间接性价值意义。举办教师教育,办好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具体到我国,就是要进一步突出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教师教育的制度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动机制,全面支持和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谷芳芳 《职教通讯》2012,(13):21-24
保罗·朗格朗让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教育革命。深刻理解终身教育的理论内涵和特征,有助于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审视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借鉴和依循终身教育的若干理念和方法来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德育品牌,实质上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文化追求和独特个性。创建德育品牌需要目标驱动、理念驱动、规划驱动、行为驱动、评价驱动。只有尊重规律,立足校本和学情,追求实效,才能提升德育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早期STEM教育是近年来继项目活动后出现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STEM教育与项目活动非常类似,两者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两者在其价值取向、整合方式、探究内容、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以及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项目活动更多看重的是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而STEM教育更多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项目活动是一种跨越学科领域的、大范围的整合,STEM教育则是一种围绕同类型学科的、小范围的整合;项目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探究的内容往往极为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囊括幼儿生活的全部,而STEM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究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物理知识"及"逻辑数理知识"两个方面;项目活动能满足所有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故而能促进所有幼儿的适宜性发展,而STEM教育则相对只能更好地满足某些特定学习风格(场独立型)的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合理引导,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既有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引导",更有对兴趣的"引发",带有一定的"外烁论"的痕迹。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提升相关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这两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