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伤害: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完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其中的难以估  相似文献   

2.
正校园意外伤害是一类常见的学校事故,包括过失性人身伤害、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这类事故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处理不及时可能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责权复杂,多方牵涉,应对不合理容易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班主任个人间形成矛盾,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0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解决中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应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要回归根本;积极干预,标本兼治;建立校园伤害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校伤害案件的特点、目前校园伤害案件增多的原因、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遏制校园伤害案件增多的对策等几个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力图使教育界同仁对该问题引起重视,不但要努力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也要认真承担起管理责任,让危险远离校园,伤害远离学生,让千千万万个学生都能在优美、健康、文明、安全的校园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茁壮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5.
李华兴 《课外阅读》2011,(12):131-131
针对校园伤害事件频发,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极大地伤害,引起了责任纠纷,由于适用法律不明确,法律规定不完善,校方、政府、社会、家长监护责任不明确,困扰学校管理和发展,制约伤害的及时救济和责任的追究。本文根据案例和法律实践,明确学生在校期间校方、家长和社会应承担的监护责任和学生自己的自保义务,预防校园暴力伤害的发生,及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指由于学校教职工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二类是指由于学生自身或者学生相互间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三类是指由于除学生或者学校教职工之外的其他主体所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第四类是指由于上面所提到的两方或者两方以上主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共同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美国相关部门在处理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时遵循的基本程序是:判定大学是否对案件承担责任;是否属于大学免责的相关是由;大学需要承担何种责任;赔付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大学校园学生伤害案件的类型化以及其在判定大学的法律责任时的基本程序,对于理清我国大学在校园学生伤害案件中的法律责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园伤害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隐患.校园伤害的发生,通常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避免校园伤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干预,而最有效的干预途径之一,就是理清伤害的套路,找出伤害的根源,从根抓起,把源头堵住.只要重事先干预,轻事后应付,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协作的学生校园防范体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能有效地让危险远离校园,让伤害远离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校园伤害(也称学生伤害)事故在各地学校频发,各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重视。产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许多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研究校园伤害事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强化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一、校园伤害事故特点校园伤害事故基本有以下特征:1.突发性。校园伤害事故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对象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校园人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而在校未成年学生发生了意外伤害之后,学校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怎样承担责任,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责任,这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伤害案件发生后,学校大都是被推上被告席,而判决结果往往是以学生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逐年增多,有关学校校园伤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也层出不穷。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中小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学校与未成年学生是一种教育管理关系,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并承担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高中生在学校受到伤害现象最严重,中美高中生对校园周边安全评价较高,韩国学生认为校园周边最不安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校园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伤害学校师生,破坏学校教学设施,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等等),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校园危机既有一般危机所具有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校园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学生年龄小,自身防护能力差,在校活动时间长,在遇有自然灾害、外部人员伤害、校内暴力冲突发生时,受到伤害的概率远较成年人为大,并且往往会将伤害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广大中小学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并消…  相似文献   

13.
校园历来被认为是读书做学问的单纯清雅之地,而现今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各种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所谓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是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所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等.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其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个性的心理学原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学校,处理发生在校园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学生在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有多种原因,有些学校可以预防,而有些的确是防不胜防。近一两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尤其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校园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报道,每年我国有大概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件是各种意外事件中频率最高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  相似文献   

15.
张艳萍 《教育》2012,(36):28-29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校园中的难以估计、影响深远的伤害形式。它正渐渐吞噬着学生健康的灵魂、扭曲着他们正常的人格,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前加强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因校园伤害事故引起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着力分析了校园伤害案件的几个焦点问题,包括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校园伤害案件的责任承担原则、学校过错的判断标准;详尽地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原则,以期对中小学应对和预防校园伤害事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校园隐性伤害,伤害的是学生心灵,损害的是教育形象,危害的是社会发展。那么,如何预防校园隐性伤害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唯成绩求生存,致使"师源性"隐性伤害不断发生。对  相似文献   

18.
“校园学生自残事件”是指学生在校园里违反纪律后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来逃脱学校责罚的事件。本文所讨论的“校园学生自残事件”仅指事件中校方无任何责任,学生的自残只是为了逃避责罚。那些由于校方的责任而引发的学生自残事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几年,中小学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学校因意外伤害而引起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热点问题之一。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因体育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居多。如今部分学校所出台的"谁出事谁负责"安全责任制度,在无形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有的体育教师担心承担课堂教学所发生的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降低了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教学的热情在课堂教学选择上忽视对单杠双杠支  相似文献   

20.
学校对中小学生校园伤害的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由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关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是学校对校园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案件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学校不是也不能成为学生的监护人 ,对学生没有监护责任。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的过失使在校学生遭到人身伤害 ,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反之 ,在学生及其监护人有过错的情况下 ,应当减轻或免除学校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