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学中,关于“重量”的定义,常见有两种形式。其一,“重量”就是重力;其二,“重量”乃是作用于支承物上的力。这两个定义是用不同的力定义了重量。下边,我们讨论究竟如何定义较为恰当?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上认为“重量”就是重力,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并且这种认识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人们的习  相似文献   

2.
法的起源的“传统论”与“永恒论”之争,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永恒论”论述的主要是“法意识”的起源问题,“传统论”所论述的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法”的起源。这一立论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纷争,更期望能有助于有关法的起源的研究能开阔视野,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是儒家的重要范畴,从辞源上而言,它产生于西周时期:从观念上而言,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的是人对神灵的虔诚的心理态度,随着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德”的观念的凸显,“诚”的观念逐渐转化为人们对道德的虔诚信奉;“诚”作为范畴而言,由《中庸》最先提出,在孟子、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4.
“了(le)”可作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行的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在有关语法知识短文的助词部分里,对此作了阐述;与该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为前书有关练习题提供了答案。但笔者对以上两书所述有关内容有异议之处,特提出与各位同仁商榷。动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  相似文献   

5.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6.
关于“礼”起源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者多认为“礼起源于祭祀”。其说值得商榷。礼的本质“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是区别等级 ,强调差异 ,由差别而产生贱者、幼者对贵者、长者的敬意。礼的起源即是人类社会“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的行为规范的起源。人类社会最初的等级差别就是体现在饮食分配上的差别。“礼始诸饮食”。动物学、史学、文字学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祭祀鬼神之礼源于敬人之礼 ,是敬人之礼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认为文艺起源于劳动。其它关于普氏艺术起源论的概括都不符合普氏原意。普氏的艺术起源论是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8.
于淼 《教书育人》2009,(10):111-112
“黑色幽默”文学产生并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忘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们心灵中造成的震动,对纳粹集中营、原子弹记忆犹新,许多人对人类的处境和未来惶惶不安。战后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使人们始终处于战争的阴云之下。人们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望,感到世界的冷漠和社会存在的荒谬。  相似文献   

9.
“为”字被动式产生于战国晚期,表被动的介词“为”由“成为”义的动词“为”语法化而来。在述宾结构“为NN”“为N”结构中,N为名动兼类词,上古汉语名动兼类词的分化使“为NN”“为N”中的N演变为动词,促使“为”由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的介词,“为NN”“为N”则由述宾结构演变为“为NV”“为V”被动式。  相似文献   

10.
茅台酒“起源酱说”与《史记》、《汉书》等典籍的记载明显相悖 ;它以郑珍、陈熙晋的诗句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 ,但不足为据 ,因为其误读了文本 ;贵州著名的方志 ,也证明“起源酱说”难能成立 ,而且“起源酱说”的范式 ,存在显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Algebra”(代数学)这个术语起源于九世纪中亚地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花拉子密的一篇论文,题目是“Al-Jabr w'al Mugabala”。公元七世纪到十三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营中亚和近东地区,从印度直到西班牙。这一时期历代君主都鼓励科学文化发展,形成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花拉子密在前人和同代人工作的基础上,用阿拉伯文写成了第一篇代数学的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为解一次和二次方程。其解法过程不用任何算式和符号,而全部  相似文献   

12.
古帝尧、舜、禹时,我们华夏族的政治舞台上有著名的角色“四岳”。这“四岳”影响天子的决策,影响要员的任用,甚至影响天子本身的人选,至为重要。然而,其究竟何许人也?自古至今,学者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汉朝的经学大师郑玄说:“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宋朝学者孔子仲和明朝学者杨慎,则断定“四岳为一人”。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基本上同意孔、杨的说法,他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涉及此事时说,四岳,姓姜,是炎帝族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句法上的几个问题”一节中提出了“并合”的说法(见《提要》6.2)本文试就有关“并合”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曾经提出过“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说法.这便可以理解成《提要》中的“并合”,而今,使用“并合”的说法,则更能说明这种类型的句子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过程。因为“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说法仅仅把联合结构看成是一个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事实上,凡是由“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句子,都隐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如: 1 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都应当简明扼要。 2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例1这个单句的深层结构事实上有四个单句组成: ①讲话应当简明扼要. ②演说应当简明扼要. ③写文章应当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的数学学习经历是建立其现象学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其前期的《算术哲学》中他试图通过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澄清来稳定数学的基础,在晚期的《论几何学的起源》中他认为几何学自身具备明见性的特点,应该回溯几何学的最源初的开端。胡塞尔关于数学起源的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是数学的生活世界是可能的,现象学还原方法是数学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剑河县1988年建立的烈士纪念塔正面序文中有“效尤忠魂”一句,当即引起轩然大波.多人指出“效尤”是贬义词,对烈士这样用是“原则错误”,进而严促撰稿人和有关部门立即錾掉修改;而撰稿人则不承认有错误,于是双方争论起来,相持不下.发难方以新版《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来证实对“效尤”的误用.这些工具书一致肯定效尤是“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的贬义词.被“进攻”方也毫不示弱.针锋相对,说此种用法是从报刊上  相似文献   

16.
二审中确定判决尚未作出,允许原告撤回起诉不会危及法院权威,同时基于处分权主义优于诉讼经济原则,二审与一审之间之续审制关系等理由,如果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得到被告同意则应允许二审中的“一撒到底”。而再审程序中如允许原告撤回起诉将会对既判力造成过大的冲击,意味着生效裁判可以一再地被推翻,诉讼将永远无法终结,故再审中的“一撤到底”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17.
“髫”,《说文新附》:“小儿垂结也。”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谓之垂髫。故“垂髫”也就成了童年的代名词。如: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然而,“垂髫”并不专指童年。古代待字闺中的少女,为区别已婚妇女,头发不挽作髫,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们把“骄傲”看成是大坏事。为此,我颇有点不平。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当然“骄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正确的看待“骄傲”,不应把它一棍子打死。“骄傲”有多种,国家有国家的“骄傲”,民族有民族的“骄傲”,个人有个人的“骄傲”。它  相似文献   

19.
"索国"是匈奴西北边鄙丁零人的小国。北匈奴西遁,公元90年以后至126年间,扩展为四大部。其中大儿部在金山中段,号为"突厥"。西晋时,南下的一支与金山之阳的蒲类人"阿恶部"融合,即为阿史那部。他们约东晋时南迁到高昌北山,进入"西域文化圈",学会冶铁,社会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原始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论证了人类教育与人类劳动的关系和作用,认为二者都是要满足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根本需要,教育的起源应归结为适应和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一根本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