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行业也不断发展,汽车饱有量的增加,也加快了汽车维修事业发展,在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有效的诊断技术不但给汽车修理带来了便利性,也提高了汽车故障判断效率,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明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从汽车检测技术入手,进一步分析检测诊断等方面策略,从而提高诊断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对汽车诊断技术如何运用与汽车维修中了简明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保证人们的用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行业也不断发展,汽车饱有量的增加,也加快了汽车维修事业发展,在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有效的诊断技术不但给汽车修理带来了便利性,也提高了汽车故障判断效率,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明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从汽车检测技术入手,进一步分析检测诊断等方面策略,从而提高诊断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对汽车诊断技术如何运用与汽车维修中了简明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保证人们的用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信息数据化控制技术(Information Data Control Technolog)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在汽车维修上获得更好的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渐渐运用到汽车维修技术中,移动互联网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并能积极促进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效率以及汽车维修效果。汽车维修业中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可积极创新汽车维修方式,进而构建出系统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实时进行分享汽车维修经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积极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到达繁盛时期,使之同时也积极推进了国内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移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技术上的有效应用,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汽车维修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汽车运用检测与维修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方向,认为综合性的维修检测站是发展到后期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之后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老师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本专业学生更好的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饱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因此汽车使用量的提高也有效的带动了汽车维修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是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对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及维修效果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入手,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基本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屡创新高,这也一并带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将电子诊断技术也积极引入到汽车维修工作中,进而便可实现对汽车故障的精准化检测。本将将通过对现代化汽车维修技术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征分析,来进一步阐述了电子诊断在检测汽车油样、发动机、内燃机等方面维修应用。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控技术(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的创新运用积极推动了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并有效提升了汽车维修的技术水平和维修成功率,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维修上的成本。通过有效运用汽车电控技术已经使得汽车维修行业达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电控技术在积极促进汽车维修策略进步的基础上,还不断的完善了汽车维修新概念。汽车电控技术对汽车故障的排查以及故障类型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篇文章从汽车电控技术角度详细分析了汽车维修的发展前景和现代汽车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动汽车维修水平的提升。如今,很多的汽车维修故障诊断都已运用上了自诊断系统,还系统的优势在于自主侦查诊断汽车故障,减少了其它繁琐诊断仪器和步骤的运用,降低了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成本。本文要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汽车维修中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运用方法,为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运用和技术升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是保持其使用性能的关键,汽车制造工艺的发展则对检测与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以现代汽车与传统汽车检测维修方面的比较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不足以及可行的应对策略,包括设备、技术、检测手段、人才四个主要方面,以期通过分析明晰当前状况、完善相关理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技术日益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汽车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并已成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急需掌握的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及标准、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其他产业的高速运行,汽车行业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其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汽车这样交通工具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一方面能够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人们也对其应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的汽车的检测与维修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需求的基础上,对其技术应用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从当前形势下汽车运行的检测与维修技术进行了细化阐述,而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愈来愈依赖于交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交通体系中关键性的构成要件。汽车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因此有必要对其各方面性能进行检测和维修,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其它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的概况,并进一步对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8)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电力故障,而要对此类故障进行维修,在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中需要经过复杂的检验步骤才能实现。但随着技术发展,现代汽车维修中实现了利用电感线圈来检测、维修汽车电力故障的技术体系,省去了传统维修中的大量步骤,但要妥善应用该项技术,就必须了解电感线圈的特性,对此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实验来阐述电感线圈的特性,且分析其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的将世界上各种先进技术融入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现代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将大量的高新技术应用于汽车的制造当中,这就使得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以及维修过程中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长期在传统汽车维修工厂成长起来的汽车电工维修师傅来说,在进行现代汽车电器故障的维修过程中就依旧会延续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故障的检测,这就有可能造成故障的误判。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在汽车日常维修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这也直接影响了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的质量,主要介绍了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8)
思维导图是国外学者提出的一种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模式,采取图文并用的方式,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相关问题。笔者就思维导图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了《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的特征,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含义和优势,指出了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汽车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而随着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不断完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汽车维修工作。因为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只有做好汽车维修工作,才能使得汽车性能得以正常发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由此可见,汽车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取得良好的汽车维修效果,这就需要有关维修人员可以加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本文就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仅仅依靠读取故障码来确定故障位置,是必会造成维修困境。所以只有熟悉系统工作原理,善于运用汽车数据流分析,才能够准确的找到故障根源。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以及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汽车维修技术资料,探讨了数据流技术在实际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严重的阻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需要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实训模块教学法引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来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性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推动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