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汤寿潜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针对晚清国疲民弱的现状,著书《危言》、《理财百策》,书中深刻体现了他的税收思想。在税收和国家的关系方面,他将税收视为国家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体会到税收对社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税保护政策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税收对民众生活具有调节作用。出于对税收这两大功能的认识,汤寿潜在书中提出了税收改革建设的建议,一方面主张整顿旧税,先后提出"包厘"和"裁厘加税"政策;另一方面建议创办新税,包括印花税、佛寺庙观税、矿税以及对于鸦片收重税等,这为财政困窘的清政府指明了税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实施路线。汤寿潜的税收思想是中国税收近代化道路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史学界对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江浙产宪派领袖汤寿潜的研究多关注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品各方面的贡献。然而即忽视了对汤寿潜这样一个教育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汤寿潜的生平、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汤寿潜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民国初年。他成为第一任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交通总长。在见过他的人眼中,他却是个极朴素的人。包天笑说到有一次与汤寿潜不期而遇:“我虽然常坐二等车,有时也到三等车去看看。那天却见一位汤蛰仙先生(寿潜)厕身于许多贩夫走卒之中,缩在壁角看报……  相似文献   

4.
汤寿潜(1857—1917年),浙江山阴临浦人,①原名震,字蛰仙。一八九○年进士,曾任青阳县知县、两淮盐运使等职。一九○五年任沪杭铁路总理,成为苏浙保路拒款运动的著名领袖。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他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并成为浙江立宪派和咨议局的精神领袖。②辛亥革命时被举为浙江都督,次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总长,未赴任,到南洋游历,归国后病死。参与东南互保与赞成捕杀秋瑾③,是汤寿潜政治活动史上的最大污点。  相似文献   

5.
论汤寿潜的历史功绩来新夏,焦静宜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在中国政坛上闪现出一对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双子星座式的人物,一为南通张春,一为萧山汤寿潜。张汤缔交于光绪15年(1889),两人均处于30多岁的壮年时期,踔厉风发,意气自得,都抱有一种体国经野的...  相似文献   

6.
一创办铁路推动立宪在晚清十年新政时期,汤寿潜是一位十分活跃的人物。他的主要活动是创办铁路与推动立宪。早在1898年,英商怡和洋行与盛宣怀签订了《苏杭甬铁路草约》,强迫接受它的借款,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经济伦理观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利观上他重义而不轻利,在分配观上主张以功求食,在赋税观上主张薄赋敛,提倡富民.他还认识到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些都显示了孟子过人的智慧,是值得后人珍视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王丽 《文教资料》2011,(22):110-112
对于20世纪20年代那场关于中国该不该发展资本主义、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争论,过去理论界总是一边倒地认为主张暂缓实行社会主义的梁启超、张东荪失败了,主张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一方完全胜利了。胡绳晚年对这场争论作出了新评价。他指出,梁启超、张东荪认为当时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对的,而他们主张放弃革命是错误的;陈独秀、李大钊主张革命是对的,但他们不顾条件,立即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著名立宪派、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汤寿潜,早年就立下志愿:“不恤一身,为拯民,不取其位。”一生中多次放弃作官机会,受到人们的敬仰。1894年,汤授福建省青阳县令,上任三月余即绝意辞归。1903年清廷聘其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经济特科,汤不应命。是年,抨击清廷盐政之弊,清廷授其两淮盐运使肥缺,仍辞不就。1905年浙路风潮起,汤被推上浙路公司总理,其四年间,清廷先后授云南按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而翔实的材料, 分析了回归后澳门经济定位的几种主张, 肯定了旅游业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澳门的经济定位是: 国际旅游商贸城。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邓思颖的著作《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及相关的方言语法研究思想和方法进行评介,涉及的内容既有诸如“方言”概念的再认识及方言语法研究的解释性目标这样的理论性问题,也有“显性参数化假说”及粤语倒置双宾语结构这样具体问题的讨论,认为从追求解释的充分性的高度对方言语法研究重新审视,既可以给方言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有利于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实和现象,为方言研究乃至整个语言学理论的建设提供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耿元骊博士所著《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对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的演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唐代"均田制"和宋代"田制不立"两个旧问题做了新的研究,不仅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概念进行剖析,而且还贯彻了历史学的精神。作者通过对唐宋土地制度,以及相应的农民身份问题的分析,最后认为"唐宋变革"没有发生。该书虽然立足唐宋,但却是将唐宋放在中国古史的这一个范围内来思考,体现出作者的开阔视野和宏大的学术胸怀。因此,说该书是一部高水平的经济史及唐宋史著作,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3.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陇南礼县籍五代作家王仁裕不仅创作了《开元天宝遗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笔记小说,而且创作了万余首诗,留有"诗窖"的美誉。蒲向明《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王仁裕及其研究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王仁裕及其著作的力作。该著对王仁裕生平事迹、文学典故以及文学作品进行了多维考释评记,理清了王仁裕研究中的诸多阙疑,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相似文献   

15.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也是重要的书法理论家。《书评》评论隋唐至北宋书家,是了解米芾书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文章对《书评》的名称,条目的真伪及诸书记载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6.
《哲学概论》为唐君毅于1974年出版的专著,初衷为哲学教科书而作,但绝非简单的教科书式写法。该书述及伦理学较少,于价值论着墨甚多。唐君毅由易而难,陈述价值论之存在地位之各种说法,层层推进,以儒家致中和之价值论为归趋;明辨价值之本末与选择之原则,提出"心灵、生命、物质"之价值等差原则;最终落实于人道之实践功夫。《哲学概论》体现了唐先生要旨,显示出中国儒家思想的独特洞见。  相似文献   

17.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相似文献   

18.
唐君毅解读《肇论.物不迁论》,认为其般若学的主旨与立言方式皆与玄学相契合。首先对唐君毅这一哲学诠释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一诠释路向实际上含有对《物不迁论》的误读、误解;分析了《物不迁论》中是如何言说般若义理的,指出其言说特点在于"转俗见为真见",这一番转折或是唐君毅出现误读、误解的原因;并探讨了佛教所界定的自身义理与玄学理论的差别之所在,认为唐君毅所谓"般若与玄学相通"、"《物不迁论》兼通般若与玄学"的说法,其实是很难成立的。在某种意义上,对唐君毅之《物不迁论》哲学诠释的考察,可以视为民国时期熊十力《新唯识论》所引发激烈争论的余绪。  相似文献   

19.
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将小说类文献看作可资信实的史料,其思想深受陈寅恪学术研究的影响。该书中,作者援引了约23种小说类作品,并通过"详辨而慎取"的治学方法,对唐代行卷的社会风尚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审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唐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唐代以后的陶器制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唐三彩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国内对于唐三彩的几次考古重大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唐三彩的形成发展轨迹,也为学界深入研究唐三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