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缺陷,在以竞技体育价值为引领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活动中,体育学科越发的封闭、孤立,造成人文价值不断被边缘化,以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被简化为"肢体教授",即不断追求以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成绩,而体育所蕴含的美育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等被雪藏起来.由张丽蓉、董柔、童舟共同编著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一书立足学科融合背景,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旨在引领高校体育回归"术道合一"的本质,促使体育学科步入"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正轨.  相似文献   

2.
注重人文教育与重视体育学科教育的人文性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未来的教育评价将以人文化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实证化为方法途径,向人文化和实证化共生共融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应更多体现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未来一段时期指导各科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内核.各学科/领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为此,应首先了解各学科/领域之于其的个性化价值.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153名被试进行了体育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学科对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素养要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体育学科对"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价值最大,其次为"责任担当"和"人文底蕴";体育学科对信息意识、技术应用、问题解决、人文积淀、理性思维等核心要素要点的价值相对较小.基于此,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对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及其演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展示,体育是人类理想的和理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模式。至今为止,中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设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阐述了21世纪高校体育不仅应以鲜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构建学科独特的课程体系,而且要用对人文情怀和精神的追求,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对未来国家、民族的价值选择和身心健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站在体育人文价值的立场上考量中学体育发展趋势,必然要明晰什么是中学体育人文价值,中学体育人文价值的目标,中学体育人文价值如何渗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体育法学"学科势在必行,我国制定和颁发的系列体育法规为高校体育专业设置该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法治国"以法治体育"呼唤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的高级体育专业人才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体育法学",高级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法规,遵守体育法规,而且要运用体育法规去保障和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法学"是一门以体育法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学科的性质是介于法律科学和体育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缺乏,通过对"人文精神"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人文教育的意义,最后从教师的自身素质、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评价体系、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校园人文氛围的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风雷 《考试周刊》2014,(80):127-127
人文教育在现在体育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对体育的人文价值和意义的阐述和分析,认识到现代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作用与探讨,人文思想教育应在体育教学中处于较基础的地位,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们通常将数学学科作为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并列的三大学科之一,这种划分表明数学虽然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工具。但与自然学科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数学教育一直受到人文主义教育者的关爱。事实上,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育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通道。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如何重新全面认识与实施数学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而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恰恰是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方式,即科学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科学化,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自从“范式”一词出现以来,对它的研究与探讨便成为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一项论题,对其内涵的界定也在诸多学术流派的争论中日渐清晰与深化。“范式”最初由科技哲学家库恩提出,随着人们对各项学科理论本源的深究而不断的发展应用到了多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理论范式的科学界定日渐实用化,理论范式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构建学科理论基础的一个参照系。本文从宏观上研究并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必然,对规范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概念、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观已成各界人士的共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不再只是绝对知识的汇集,在内涵和价值取向上将更加多元化:不仅要关注数学本身的学科价值,也要关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未摆脱"重体轻育"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身体锻炼非常重视,而对如何引导学生追求体育价值、实现人文素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却重视不够。高校体育应将人文理念和人文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的契合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徐林江 《职教论坛》2012,(14):30-3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的体育健康课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进行,对体育教学增加特定的人文项目,成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新途径.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有效的突出人文项目的价值,成为高职体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分析高职体育健康课需求三维导向及增加人文教育意义的前提下,就如何在高职体育健康教学中实施和发挥人文教育的价值,做出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人文价值.作为科学的学科表现形态之一的生物科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哲学素养是所有人文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精神动力.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农村高中的生物学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哲学素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文体育,是一种文明、理性、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其核心就是要展现体育与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联系。我校的体育工作在落实学校"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健身育人为核心,以健康和谐为宗旨,通过构建和实施富有人文气息的体育课程,培育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杨华老师围绕"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这一主题,采取了"与学生一起创生课程"的思路,较好地实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展现了她鲜明的个性特色。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就是追寻和实现学科价值的过程,其人文性价值应致力于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工具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90-96
拯救青少年体质的关键是提高学校体育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学校体育人文价值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生命力的有力保障.以人文教育思想发展进程、西方思想家对人文教育观的认识,人文教育的时代困境为理论基础,以质性研究范式为视角,以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和过程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学优秀体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学校体育人文精神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人文教育价值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点特征:(1)情境设计过程强调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方法选择强调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3)学习体验过程强调主体性、积极性和自主性;(4)课堂评价结果强调参与性、情感性和成长性等.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一门综合学科,体育教学要具备人文精神,就必须在教学中树立人文意识,建立以人文为线索的教学体系.文章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