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莉 《教育艺术》2007,(3):31-3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即包括"育人"的教育,也包括基础音乐的教育.音乐"育人"的教育是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的大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贺曦子 《儿童音乐》2016,(11):41-43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由探索"素质"的词义入手论述"音乐素质"的内涵,针对音乐学习与教育中的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于提高音乐素质的意义和作用;尝试提出适合于普通高校学生实际的音乐素质评估最低标准:提出强化学生音乐素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离不开对高校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教育.对音乐艺术教育来说,要使课程结构发挥最优的整体效应,就必须构建全方位的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结构,并逐步完善各音乐艺术课程内部结构,即对学科课程和非学科课程的探讨.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艺术团中的音乐活动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课程"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因此,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把"提倡学科综合"作为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断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文章主要从"提倡学科综合"的必要性、"提倡学科综合"的内涵、音乐学科综合的策略三个方面对"提倡学科综合"这一音乐课程新理念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6.
赵鹏程 《文教资料》2008,(15):152-153
当前.课程改革把课程教育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音乐课程也不例外.但是,音乐课程教育目标就大中小学整体应该怎样设计呢?本文拟用黑格尔的理论加以设计,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交响音乐是一门精妙而高雅的艺术,开展交响音乐教育是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高级的音乐形式,交响音乐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然而,在当前非音乐专业高校中,许多学生的交响音乐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如何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欣赏交响乐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逆向思维教育"、"音乐文化教育"和"中西结合教育"三个方面,从实践出发,探讨了一些当前交响音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受到挑战,人文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教育思想的热点.<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把"音乐与相关文化"设定为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让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强调音乐与人、社会、民族、大自然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给人带来的真谛.因此,我们必须把音乐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征,"美"的音乐课堂需要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但笔者以为,其中"美"的音乐教师是关键,"美"的音乐课堂需要"美"的音乐教师来塑造. 一、美的人格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熏陶与感化、引领与启迪.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与兴趣的浓厚,也往往来自对教师的爱戴与尊重.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社会兴起"审美热"的背景下探讨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论述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方式、功能以及音乐教师应培养和具备的专业素质,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冯绍秀  高英欣 《文教资料》2008,(35):123-125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音乐课程属于人文课程,音乐课程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我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回顾"、"<音乐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主要特点"两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小学音乐课的审美教育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灵结构,构筑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的缺陷被揭露了出来.钱学森先生犀利的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国家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发展创新教育.尤其是在音乐的创作中,是非常需要创新能力的,音乐教学也非常适合于开展展创新教育.因此本文对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改变已有的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每个音乐教师在力图找出一个所谓"最佳"的教学模式,或是更"有效率"的教学技巧的同时,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牢固树立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理念: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审美感觉教育,按照和谐发展的规律,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实施音乐教学,体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只要精心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地"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王岩 《甘肃教育》2014,(13):74-74
正一、以审美为核心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  相似文献   

19.
在建国以后我们国家的基础音乐教育需要出现新的观念,需要去开拓新的教育方法模式,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内容,时时刻刻让小学生们在一种轻松而且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认知.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在我国全面推行并且实施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后.音乐课的教学能够促进并且十分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并且能够提升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同样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美的能力.还可以快速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本篇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解析在小学音乐中,对于音乐教学的目标以及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处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很多教师的教育方法还很落后,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其一,从教学内容上主要为单一的教唱歌及为教唱而进行识谱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