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青霉素青钠生产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其共沸结晶工艺在结晶过程中时间长短决定结晶液的降解物产生速率,对青霉素青钠收率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降低转化液水分,缩短共沸周期是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时青霉素钠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钠无菌原粉生产在提纯过程中,需将青霉素钾盐溶液转化成青霉素钠盐溶液与丁醇的混合液即转化液,然后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色级外,其共沸结晶工艺在结晶过程中转化液水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结晶液的饱和温度和水溶液蒸发时间、即共沸时间的长短,对青霉素钠无菌原粉收滤、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参数.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合理控制共沸结晶过程中转化液水分是降低结晶温度,缩短共沸周期,提高成品收率和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钠无菌原粉共沸结晶单元操做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药,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茵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生长茵的代谢过程及最终产物的生物合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梅特勒O2-Senso,溶氧电极在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物理化学实验异丙醇-环己烷废液的回收提纯方法,先以水为萃取剂,对异丙醇-环己烷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粗环己烷和异丙醇水溶液,经精馏提纯得到纯环己烷和含有少量环己烷的异丙醇,环己烷精制后纯度达99.3%~99.67%,收率69.5%,萃取后的异丙醇水溶液经精馏脱水后可以制成无水异丙醇,纯度达98.42%,一次性收率在67.02%.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G发酵属于单-纯菌种发酵过程,其发酵工艺过程首先是青霉素生产孢子的制备,生产孢子的质量是关系到生产菌产抗能力的关键,我们根据目前的菌种状况结合菌种制备过程的条件,对产抗孢子的湿度进行考察,得到了米孢子湿度与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产抗的对应关系,从而找出发酵生产效价波动的关键因素,为青霉素发酵生产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菌种发酵,其发酵工艺过程为:青霉素生产菌制备→种子罐种子液制备→发酵培养→放罐.青霉素生产菌制备是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环节,生产菌种的质量是影响发酵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有优良的菌种,又要有良好的培养条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溶剂萃取过程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溶剂萃取的新进展.认为反胶团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电泳萃取、超声萃取、预分散萃取、磁场协助溶剂萃取、液膜萃取、内耦合萃取反交替分离过程、离子液体萃取等是溶剂萃取发展的新方向.溶剂萃取已成为一项得到广泛应用的分离提纯技术.  相似文献   

8.
溶剂萃取法在钨的分离、纯化、富集和回收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而萃取剂[ψ(N235)=15%,ψ(仲辛醇)=20%,ψ(航空煤油)=65%]中有机胺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钨收率的高低.利用甲基橙与有机胺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进而用氯仿萃取进行比色测定以监测萃取剂中有机胺的含量,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异丙醇-环己烷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先以水为萃取剂,对异丙醇-环己烷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粗环己烷和异丙醇水溶液,粗环己烷经精馏提纯,得到纯度为99.80%环已烷产品;异丙醇水溶液经恒沸精馏得纯度为99.55%异丙醇.  相似文献   

10.
蛇足石杉生物碱的提取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蛇足石杉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整个工艺是:用酸浸提、微波加热、蒸馏、萃取、反萃取、脱色等分离技术从蛇足石杉中提取石杉碱,最后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微波加热处理可提高石杉碱的提取率;(2)萃取和反萃取相结合,使用旋转蒸发仪蒸馏有助于分离石杉碱;(3)用碘化铋钾试液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饱和滴定,然后烘干称量,再根据化学反应式来计算生物碱含量,是一种较好的近似测定方法;(4)根据标准样品的直线回归方程,利用紫外分析仪测定石杉碱甲含量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5)洪江市塘湾镇的蛇足石杉的石杉碱甲的含量为0.085‰,粗提物中石杉碱甲的百分含量为26.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APA中残余苯乙酸、青霉素G含量进行了测定.经验证,此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苯乙酸、青霉素G测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 499 7~0.013 991 6 mg/mL和0.000 501 3~0.014 036 4mg/mL;苯乙酸的回收率为99.91%,青霉素G的回收率为85.86%;苯乙酸、青霉素G的定量限分别为0.003 198mg/mL和0.001 004 mg/mL,检出限分别为:0.000 301 2 mg/mL和0.000 959 4 mg/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蛇足石杉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整个工艺是:用酸浸提、微波加热、蒸馏、萃取、反萃取、脱色等分离技术从蛇足石杉中提取石杉碱,最后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微波加热处理可提高石杉碱的提取率;(2)萃取和反萃取相结合,使用旋转蒸发仪蒸馏有助于分离石杉碱;(3)用碘化铋钾试液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饱和滴定,然后烘干称量,再根据化学反应式来计算生物碱含量,是一种较好的近似测定方法;(4)根据标准样品的直线回归方程,利用紫外分析仪测定石杉碱甲含量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5)洪江市塘湾镇的蛇足石杉的石杉碱甲的含量为0.085‰,粗提物中石杉碱甲的百分含量为26.1%.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化工生产中,常需要测定无机钾盐中钾的含量,而测定钾含量的常规方法是重量法.此法分析过程繁杂,需要时间很长.不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分析.为了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容量法测定钾.此法分析过程简单,分析时间短,30分钟内,就可得出分析结果.此法准确度高,分析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此方法适应于所有元机钾盐中钾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铂、钯的性质相似,很难分离,因此分离铂、钯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新型革取剂TAB一194[1]在0.53NHCl 体系萃取PtC_(16)~(12-)和PdCI_4~(2-),然后再用2N NaOH进行反萃取。实验表明,通过多次萃取,反萃取,可以将铂、钯令离.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高中化学必修阶段过分强调萃取剂与被萃取物质不反应,学生的知识框架不完善。常用的萃取分离法除溶解型萃取以外,还有反应型萃取如萃取剂与特定金属阳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实现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富集。萃取后的有机相要通过反萃取操作进一步获得目标物质及回收利用萃取剂。鉴于此,分析了高中阶段工业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的常见类型、原理、操作与调控,提出了工业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办法.解决了实验中成败的关键步骤--升华温度的控制问题,提高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收率,保证了产品纯度.用恒压漏斗代替Soxhlet提取器,无水乙醇作溶剂,萃取时间为1.5 h,10 g红茶中咖啡因的最高收率可达160 mg.  相似文献   

17.
溶剂萃取法在钨的分离、纯化、富集和回收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而萃取剂[φ(N235)=15%,(φ仲辛醇)=20%,(φ航空煤油)=65%]中有机胺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钨收率的高低。利用甲基橙与有机胺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进而用氯仿萃取进行比色测定以监测萃取剂中有机胺的含量,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8.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动手能力要求高.如果只讲课本,只讲理论.学生可能就想象不出理论到底该怎么用.作为中专层次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理论上不能要求太高、太深,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感到学有所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生产实际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讲清原理.要做到这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英语中的“情景对话”教学方法,那就是设置生产过程中的“情景”,针对这些“情景”,讲清原理的应用,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应用理论,让学生感到理论、原理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学起来方便,又能学以致用,很实际.在《生产管理》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名生产管理人员(如计划员、统计员或生产调度员),同时,我们在教学时引入一个个生产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面对这些生产中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是在工作岗位上碰到了这些实际问题,要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们就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生产作业计划》一章中,累计编号法的原理如下:某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成品出产累计号数+该车间出产提前期定额×成品的平均日产量某车间投入累计号数=成品出产累计号数+该车间投入提前期定额×成品的平均日产量前面已经介绍了出产(投入)提前期的计算方法,成品出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