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斋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居高临下审视苏诗这一文学现象,故能准确地洞见和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中国诗歌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海子诗歌中除了能读出其清澈明朗干净温暖的诗风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王者般的风范,即建立诗歌王国,成为自己的诗王。那种霸道豪迈野心勃勃的冲动与激情彰显了他对诗之境界的无限攀登和追求,直至极致。这种青春理想和精神渴望,使海子单薄的身体中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信念,他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精神家园。王冠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它熠熠生辉在诗人纯净的土地上,像太阳一样给予希望、温暖、关爱。王位精神给予他创作灵韵,在诗歌中追寻希望、光明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鲍照的行旅诗承载了许多感伤因素,少峻洁之气,厚涩深沉,很少抒发高蹈理想,行路难的思想贯穿鲍照的整个行旅诗创作当中。鲍照行旅诗体现出沉郁深秀、凄清苍凉的风貌。鲍照行旅诗抒发了羁宦倦旅的愁绪,表达了思乡归隐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出寒士的真实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郭睿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2):42-45,14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的作品也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也有一定的音韵学价值。戎昱诗歌见于《全唐诗》,诗中用韵已渐趋成熟。此时诗歌用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戎昱等诗人的作品也是当时诗歌发展的一环,有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诗中韵部的使用多合于规范,可为研究唐中期诗歌用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极为精炼,寓意含蓄深沉,特别是古诗意境更令学生费解。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的线索、景象、情感、诗眼、典故、通感等入手,使学生眼前浮现诗中景象,灵犀与诗人情感相通,置身于意境中的学生必能理解诗意,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山诗歌的用韵,可以分为1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韵字不避重复,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浊上变去还未出现,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臻接相押。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0.
孙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散文家,今存文、赋、颂、赞论等四十五篇,诗八篇。通过对其作品的用韵分析,找出孙楚用韵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对研究这一时期晋语区作家用韵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熙宁二年二月——熙宁六年二月,韩琦任职大名,四年间在大名任上共创作诗歌一百三十首。主要是与僚属间宴饮游从、诗酒唱和之作,此外,还与退居颖州的欧阳修诗笺往来,互相期许。韩琦大名诗歌,体裁以七律为主;内容上强调人格的凝练;艺术风格上趋向平易浅近。  相似文献   

12.
鲍照的行旅诗承载了许多感伤因素,少峻洁之气,厚涩深沉,很少抒发高蹈理想,行路难的思想贯穿鲍照的整个行旅诗创作当中。鲍照行旅诗体现出沉郁深秀、凄清苍凉的风貌。鲍照行旅诗抒发了羁宦倦旅的愁绪,表达了思乡归隐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出寒士的真实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10年来学者对朱熹诗歌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阐述了朱熹研究的现状,以及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并反思这一研究应有的全面性、公正性,指出朱熹诗歌研究的道路应该更宽、更远。  相似文献   

14.
清代女性诗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很多.诸如王端淑等辑女性诗歌总集《名媛诗纬初编》,八旗女诗人瑞芸《白山诗钞》,朱承芳生卒、出嫁时间及其诗歌作品等,有关记载时见错误,有必要予以考察辩正.  相似文献   

15.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训释中华书局本《五灯会元》马鸣尊者偈有三点需要注意:"隐显"的主体是"心性"或"法身";"取"是佛学专有名词,其含义是"执取";"离"的含义是"舍"。该偈颂合适的解释应为:心性、法身无论隐显,皆是一法;明暗虽二,原本不二;现在我传授明心见性的微妙法门,你们对此法门不可执着追求亦不可舍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译介与研究两个发展阶段,对《诗经》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基本面貌进行学理层面的梳理和评价:第一阶段(译介),主要是对《诗经》的选编与翻译,以及《诗经》的分类;第二阶段(研究),主要是对《诗经》的翻译探讨与阐释分析研究,特别是西论中用的尝试,在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意象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清人选明诗总集共有七十种左右,而清初遗民诗人所选明诗总集即占约十种。遗民诗人选明诗,带有更强烈的时代色彩,他们或借选诗互通声气,或以此表彰忠烈,或寄托故国之思,或仅仅将自己列入诗选以实现自己仍在故国的梦想。这些明遗民或交游广泛,或杜门谢客,生存状态的不同也决定着他们选诗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诗谶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特殊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诗谶的成因;诗谶的类型划分;诗谶与谶纬、谣谶的异同;诗谶的阐释与解读;诗谶的影响。在取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