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山 《现代语文》2006,(10):26-26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在情节上分成了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作为结局的第四部分写得稍长一些。可以猜想,鲁迅在写结局的时候,要比前三部分吏重视一些,因为怎样写好结局,是不容易的。故事的结局,有不少讲究,比如照应开头、深化主题、预示未来、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等;特别是结局要求不落俗套,应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审稿台     
《中学生读写》2008,(6):132-135
<正>写小说有三种结局:悲剧、喜剧……无言的结局。:)))投稿却无疑是两种结局:一种是皆大欢喜(被编辑采用被读者喜欢*^^_^^**);一种是孤芳自赏(编辑不采用,唯一  相似文献   

3.
作品结局是整体艺术结构中的重要环节,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是伸延文意与抒展情思的良机,是欣赏者领悟作品内涵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意图与艺术功力的一个标尺。结局是人物性格的完成,故事的收场,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题思想的充分显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结局.中外古今的文学艺术大师,都有处理结局的出色能力,他们总是呕心沥血地去追求精采美妙的结局,以期得到惊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契诃夫说:“谁发明了新的结  相似文献   

4.
王家东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75-77,81
在戏剧研究界,将大团圆与悲剧联系在一起,往往有着明确的所指——中国传统戏曲中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由此也引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没有悲剧等一系列的争论。尤其是大团圆的结局不仅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在中国古代的叙述文学中更是比比皆是,但是大团圆结局并不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专利,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也是司空见惯。从中国古典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文学出发,通过将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局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大团圆结局的对比,研究这种大团圆结局在情节结构上的特征,就能分析其中隐藏的深刻的社会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汉族版本梁祝故事的化蝶结局,壮版梁祝是先化蝶化石再化树。这一结局由汉族版本的"化蝶"意象进行"地方性隐喻"而来;而壮族版本梁祝故事结局内部"化蝶"——"化石"——"化树"意象的转化递进则是靠"地方性转喻"完成。壮版梁祝故事结局所蕴含的"地方性"经验,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结局。这里,作者着力描写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妥协投降、全军覆没的整个过程.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体现了《水浒》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何正确地评价《水浒》的悲剧结局,关系着如何正确评价《水浒》。因为这一结局,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悲剧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家对生命的一种自我提升,隐性女性命运结局成为显性男性悲剧性的对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伊娥、伊俄卡斯忒、卡珊德拉、克里泰墨斯特拉、美狄亚、安提戈涅等六位女性。以她们的命运结局的模式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的祭供这一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9.
超级成语SHOW     
《海外英语》2009,(12):12-13
1.dead as adoornail被彻底废弃,确定已死了的 A:那部片子的结局怎样? B:老爷爷死了,没有说一句话。 A:真够惨的! B: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结局的结局。 A:就是。  相似文献   

10.
Buy a Dream     
我们知道美梦可以做,但美梦可以买吗?“黄粱一梦”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BuyaDream”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从江南人文地理看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爱情婚姻的美满结局是一种普遍的模式。造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才子佳人小说诞生的人文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风俗奢华,民心思乐,是孕育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电脑》2006,(10):25-25
《轩辕剑5》进入隐藏结局方法 只要收集齐28颗星曜石,即可进入隐藏结局,以下是部分要领:  相似文献   

13.
你读恐怖故事的智商是多少?有些恐怖故事你还没有听到结尾就知道结局了。下面是两个经过改编的恐怖故事。你能猜出结局吗?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悲剧的人文阐释 1.悲剧观。西方悲剧理论一般是反对喜剧结局(团圆)的。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完美的布局应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有些人主张:应有双重的结局。其中的转变不应有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不是所谓的“双重的结局”,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团圆结局。亚里斯多德认为:既然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那么只有悲剧的英雄从顺境转入逆境的情况,才能引起这两种感情,因而是重要的情节。而双重的结局中  相似文献   

15.
杜十娘和莘瑶琴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结局却完全不同,一个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而另一个成就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杜十娘和花魁娘子呈现这种不同结局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其自身、选择的对象以及社会思潮等方面对二人不同命运结局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她们的不同结局反观当时的社会本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戏剧大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即往往以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终结全剧;即使结局是以主人公失败结束,也会给它构思一个虚幻的形式作为最后的补偿。这种大团圆结局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教化、中和尚圆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虽有一些局限,但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悲剧的审美效果,并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于1973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45岁的女主人公凯特遇到心理危机,并在一个夏天艰苦寻找自我的历程.而对于该小说中的结局部分,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小说的结局是积极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该小说的结局是消极的.本文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小说中对人物塑造有较大影响的隐喻“海豹”进行分析,并藉此来解读小说的结局.通过研究发现,女主人公凯特自我寻找的历程同海豹寻找海洋的历程一样,最后的结局是海豹找到了海洋,凯特也找到了内心中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免费赠送》选自"聪明豆绘本系列",讲的是好心的施尼佩尔先生写的"免费赠送"小纸条所引发的一系列误会,结局却很圆满的故事。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出自善心一定会有好结局,因为这个世界和苹果一样又圆又美好。  相似文献   

19.
“终于” ,这个副词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有人认为 ,“终于”一般只表示好的结局的出现 ,因为“等待”就是“期待” ,人们所期待的 ,只能是一种好的情况 ,好的结局 ,而不可能是一种坏的情况 ,坏的结局。我们认为 ,“终于”并非只有隐含“期待”意义这一种用法 ,它还可以表示事物变化的负面结局或逻辑事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结局     
相遇,相识。相谈,相知。相别,相思。所有的开端都是这样的。所有的结局呢?多么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多么希望每一个简朴、流畅的夜,很深很深,很长很长,仿佛永远走不到边缘。就这样,漫不经心地走进去,走下去,当所有的情节一一走完,那便是结局了。幸福的结局使人完美。不幸的结局使人毁灭。然而,世上有许多你以为幸福的人不一定幸福,许多你以为不幸的人也不一定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