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写诗,特别注重字词的锤炼,一首诗决不愿重复同一个字,认为一首诗出现同一个字是败笔,刘勰就曾说过“同字相犯”(《文心雕龙》)。但有的诗偏偏重复使用了同一个字或几个字,而且还偏偏用得很好,从而形成了两种独特的用字艺术:“同字”与“叠字”。  相似文献   

2.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4.
“书癫”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正>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是一首许多人都读不懂的诗、许多人都理解错了的诗,但偏偏许多人爱好它、眷念它,都觉得它是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批评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个人修养。因此,一个善用批评的机构,就能享有高度的生产力,并培养出开明的组织文化,而开明能使这个组织更加优秀。为了使批评收到预期的效果,讲究点批评的方式方法的艺术,是很必要的。欧阳修“天下翕然师尊之”,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堪为“师尊之”的榜样。欧阳修和宋祁交情深笃,是一对好朋友。宋祁能诗能文,诗写得尤为佳丽,诗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被诗家称为“句绝千古”。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喜欢用冷僻字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比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样好懂的句子,他偏偏要改为“蓬生麻中不夫…  相似文献   

8.
考场上只有沙沙的写字声,纸张的摩擦声,还有我的叹气声。“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是什么?这首诗我背得最熟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找不到它了。“秦时明月汉时  相似文献   

9.
一、写人,一般都是写正面写外貌,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偏偏要写“背影”呢? 二、先写出下列作者诗句的出处,后从这几句诗中拣出四个字,组成一个四字格的成语。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上“偷换概念”,有个常见的表现样式,就是“换个说法”,即,明明该用这个字眼,却偏偏用了那个字眼,明明该是这么个说法,却偏偏换成了另一种说法。不过,这种“换一种说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可以大不相同:有的会使人感到机智灵巧,有的却使人感到强词夺理。不信,请看一个故事。一农女嫁给农夫后,两人相亲相爱。一年端午,眼看富人家大鱼大肉,自己家空空如也,便采了些昌蒲来到河边,边洗昌蒲边念了首诗:“自叹命薄嫁穷夫,明日端阳样样无,佳节岂能空手过,聊将清水洗昌蒲。”不料恰好丈夫路过这里。听到此诗后深感歉意,…  相似文献   

11.
正北宋丞相包拯,素有"包青天"之美称。行将"花甲"大寿,他吩咐家人一律不收外人特别是部下官员的礼品。谁知第一份贺礼却是来自皇帝。"皇恩浩荡"啊,难煞了包公!偏偏啊太监送礼来的时候还附诗一首。诗曰: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更是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一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很好看的戏。当然,它最初是一首杰出的叙事长诗。但为什么偏偏它在广大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呢?读过这首诗后,笔者开始领悟到,不仅仅因为它有比较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融入了诗意美与悲剧美,反映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的一种深层心理,即对美好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9)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牧场景色。课文如诗的言语,如诗的意境,如诗的画面,读来让人心动、  相似文献   

14.
举凡有三类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和诗坛—— 一曰:有名有诗。这是一群被公众认可的定型诗人。他们因诗而名,读者知其诗亦知其名,知其名亦知其诗。诗人如日诗如月。日月同辉,人名共存。  相似文献   

15.
《蒹葭》全诗三章,重复回荡。本是一首叙情的诗,却偏偏简述景,避抒情。一路淡淡写来,自然,平淡,凝练,隽永,真是情景相生。开篇先是述景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境开阔疏朗,而形象细腻如画。“蒹葭苍苍”,象个广角镜头;“白露为霜’,又是一个特写,霜晨苇岸的凄清画面此时已在眼前了。然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岁寒堂诗话》)”言  相似文献   

16.
一切文艺作品,总是应该有美学价值的,诗当然也不例外。诗,不要让人一览无余,不要直说,要意在言外,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应该有“境外之境,味外之味”。诗其实就代表着“真、善、美”。每一首诗都应自成一种境界,如歌如画。那么,什么是诗的意象呢?它是感觉...  相似文献   

17.
等一首诗     
等一首歌的吟唱,等一首诗的绽放,等你在如诗的日子里且歌且行地流浪。——题记一场雨就如碎了一串串珍珠,摇曳的雨帘  相似文献   

18.
秋天来念诗     
《红领巾》2008,(10)
林问的落叶是一首诗。桐(l己)庭(t}ng)多落叶,。慨然(k6i rdn)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袅(ni6o)袅兮(XT)秋风,洞庭(t{ng)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沉静(ch6n iing)的秋水是一苗诗。落霞(xid)与孤(90)鹜(w。)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二藻癫沥兹  相似文献   

19.
心语     
日子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流逝,不着一点痕迹,只在树叶上染一抹绿,在天空涂一片蓝,在逝去的日子里,青春的日记里多了份美丽的回忆。那一笔,留下了青春的憧憬,留下了年少的冲动,留下了莫名的心悸……再多的日子里,相伴微风、雨露、朝霞、薄暮。多情的秋雨偏偏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夏季飘落,缠缠绵绵、如诗如歌、如泣如诉。偶尔拨云见天,久违的阳光照亮了心头的惆怅。无尽的绿,让这个青春的日子变得灿烂而多姿。日日子悄无声息地划过天空,滑落在西山脚下。岁月不情愿地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扯起苍茫的面纱,蛋黄色的阳光斜射入窗户,让整个小屋笼罩在温馨的…  相似文献   

20.
和时下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也未能免俗,把儿子送进一间颇有名气的外语夜校。高额的学费,每周两个晚上的往返接送,已使家长倍觉辛苦,因此对教师的期望值就很高。谁知,儿子的班,偏偏赶上一个嘴上没毛的小伙子,有没有20岁还不敢说,他如矜持威严些,也还过得去,偏偏这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