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写景物     
同学们每次遇到写景的作文,总有一种写不下去的感觉。在此,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怎样写景物。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一点同学们都清楚。要把景物写好,关键的是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同学们都读过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子的故事吧。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曾经在骄阳下观察,在月夜里观察,在狂风中观察,在大雨中观察。最后做到了“胸有成竹”,他画起竹子来才那么得心应手。我想写景跟文与可画竹子差不多。如果你的心中没有竹子的风采,光知道画竹子的顺序,那有什么用呢?所以,要写景,观察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2.
胸有成竹     
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非常喜欢竹子,所以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他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看上去都像真的一样。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There was once an artist whose namewas Wen Tong.He was famous for his bam-boo drawings.A lot of people asked him forone of his bamboo drawings.People wanted to know wh...  相似文献   

3.
弟弟今年5岁了,走起路来笨笨的,像只小企鹅,语言和想象力却异乎寻常的发达,常常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开心果”。一次,我发现他把“鸟”字头上的一撇写成一点了,让他改正。他却睁大了眼睛说:“小鸟的头就是这样的。那是小鸟的嘴巴。”我仔细一看,那一点自上而下微微倾斜,还真像是小鸟的嘴巴。我指着“鸟”字的右边揶揄他说:“你咋不把那一点放在这边?”他小脸一仰,说:“放这边也对,小鸟的头扭过来了。”一天,弟弟拿回一幅画来,上面画着一些不规则的三角形,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骄傲地说:“竹子。”我让他看书上的竹子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4.
<正>南山寺中,僧徒众多,其中一个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小和尚,终日苦思冥想如何改变自己,却不知该怎样去做。一日,小和尚终于鼓足勇气,向师父道出心中疑惑。师父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领着他来到寺庙后山的竹林。师父缓缓地对他说:"你看这些竹子和地下的蕨草,皆由为师几年前栽种。蕨草种下后,很快就长得葱郁茂盛,而竹子却毫无声息,年复一年,依然如故,但我仍然坚持每天浇水、施肥。五年后,竹子拱出一个嫩芽,弱不禁风。又过了六个月,竹子长到了齐人高。竹子用五年的时间来扎根,才有了今天的苍翠。人亦如竹,你只有心静如竹,定性扎根,方可有造  相似文献   

5.
《少年读者》2008,(10):24-25
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家里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经常去竹林研究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竹叶的形态、颜色。  相似文献   

6.
郑燮,号板桥,是清朝初年著名的花鸟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一生都在细致地观察竹子,自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他有很多描写竹子的名句,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9,(11):14-15
孩子的话:我喜欢画画,一有空我就拿起画笔一刻不停地画,旅行回来我画、放学回来我画、高兴时我画、玩累了我也画……家里到处都是我的作品。呵呵,还有一些作品被我的朋友们收藏了呢。将来我还要不停地画下去。办一个自己的画展!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话题引申]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入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  相似文献   

9.
胸有成竹     
<正>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很喜欢竹子,以至于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10.
树听竹子说心事 竹子说,我不该一节一节中间长成空的树叶沙沙响,好像也感叹 竹子听树说心事 树说,我不该画年轮把气候记那么清楚竹子弯了弯腰,好像有同感。  相似文献   

11.
正郑燮(xiè),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如果我说"郑板桥",你可能会一拍脑门:噢,原来是他——"扬州八怪"之一,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竹石》这首题画诗是郑板桥七十三岁时所作。诗开篇的第一个字"咬",突兀奇峭,入手不凡。既形象地写出竹子须在乱岩中扎根的艰辛与不易,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竹子倔强与坚韧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一天,他在一所寺院里看见一位老和尚在作画。画家走过去一看,原来这和尚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墨水画一棵竹子。画家问:“大师,您为什么用红色的墨水画,这样画出来的竹子不就成红的了吗?”和尚听了笑着问:“那么请问,你认为画竹子该用什么颜色呢?”画家说  相似文献   

13.
七彩童年     
一年一度的森林画展又要举行了,小动物们欢欢喜喜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动物大会。狮子大王大声地宣布“:这一次,我们画……“”画桃子,画香蕉。”小猴子迫不及待地说。“呵呵,我看还是画竹子好。”小熊猫也不紧不慢地提议。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来。“安静,安静。”狮子大王提高了嗓门“,这一次我们画童年,一个星期以后,请大家带着作品来参赛吧!”话音刚落,小猴子又跳了起来“:画童年好,画童年好,大家都有童年。”一个星期里,森林里出奇地安静。小动物们都在家里画童年,连平时最顽皮的小猴子也在静静地思考:我该画点儿什么呢?他闭上眼睛,看到了…  相似文献   

14.
如花童心     
(一) 偶然发现女儿的抽屉里有一支崭新的钢笔。我很诧异,女儿还在读幼儿园,谁会给她买这样的笔啊?忍不住问她笔是哪儿来的,女儿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爷爷买的,不是,爸爸买的。”我的火一下子蹿了上来,声音也大了,“到底哪里来的!”女儿哇地哭了,“是不是你在老师办公室里拿的!”我气得嘴唇都发抖了,没想到平时乖巧的女儿这么不懂事。“不是的,呜呜……是隔壁的雯雯姐姐跟我换的。我画了一张太阳公公的画,她要,我不给她,她就用钢笔跟我换了。”我将信将疑,怎么长她好几岁的雯雯会用这么好的钢笔换女儿稚嫩的画呢? 我决定去问雯雯,雯雯承…  相似文献   

15.
翠竹赞     
我是北方人,与竹子缺少缘份,偶尔在公园里、庭院中看到几丛竹子,也许是因北地雨水稀少的缘故,总难得见其神韵。北宋苏东坡是我非常崇敬的文人,每念及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迷劲,就想到南方去看看那真正的竹林,后来读到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的诗句,就更对竹子多了一份情思。终于,春雨时节来到江南竹乡,放眼望那竹林,山下连着山上,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以前的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擅长吹箫奏笛。在我家干了半月的活儿,他教会了我吹笛子,却舍不得将自己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亲人留下的。无奈,我到山上砍下一根竹子,请他给我做一支笛子。他苦笑:"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的。"我觉得他在骗我。那根竹子粗  相似文献   

17.
正20141.09你若一直爱,他定一直在凉小天手持一封信,无声地站在我办公桌前,瘦瘦的眉宇间,竭力隐忍着胖胖的骄傲。我用眼神问他是否有事,他也没有作答,强势地扬了扬手中的信,并显摆地往我面前推了推。信是广西桂林一枚叫林夕的青果写来的,迫不及待的表白都顾不上塞进信封内,赤裸裸地堆在藕  相似文献   

18.
宋朝时,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最为有名。一天,他的好朋友晁补之前来拜访,看到他正挥毫泼墨,转眼间几株栩栩如生的竹子便跃然纸上,晁补之不禁拍案叫绝,吟诗称赞:“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便是“胸有成竹”这句成语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画家说,齐白石的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而且年纪越大画得越好?因为他越到晚年,对生活就越依恋,也越爱惜身边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志敏: 你从绘画班上完课回来,就拿出一张白纸,兴致勃勃地要画画。“今天老师教你们画什么呢?”我在一旁问你。“画花呀。老师画得又快又好看。我现在也要试试。”你一边调着水墨颜色,一边说。看你这么有兴趣,我当然也很高兴了。你学习水墨绘画,已经有一个多月。最早画竹子,用的是浓浓淡淡的墨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