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意义     
梁实秋说:"我们生到这个世界并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自始至终都是被动的。"如此奇妙而又无奈的生命。朋友告诉我,她有一个患有先天心脏病的朋友,她们很要好。一次,朋友因考试失利而备感不快,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她说:"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不  相似文献   

2.
一个清纯而聪慧的女孩谭旭东(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牧笛的写作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她写童话,写故事,写散文,写日记,写诗,她的文字非常清新,她的情感非常透明,从她的每一篇习作都可以看出来,她对文学世界是有着天生的敏悟的,她的内心世界温柔细腻,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她是一个典型的幻想女孩子。我记得她最早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她的一首诗《还记得那条河吗》,那是一首关于友谊的小诗,语言素淡,意境清新,值得一读。小河”这个中心意象串起了“思念”的情感,“小河”在诗中也象征着距离,象征生命成长的过程。还有一首《人不…  相似文献   

3.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吴丹 《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79-180
"心灵是想象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而儿童的心灵纯洁无邪,自由浪漫,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原始的艺术之母。儿童美术是一个孩子一生发展中的阶段性成果。什么样的画是一幅好画呢?我们对儿童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我认为,儿童画中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当代有位教育家呼吁"今天的教育,哪里还有丁点儿理由不去解放儿童,并融入儿童的生命和生活,把儿童禁锢起来?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数学教育也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放儿童,给孩子们一个"活的世界",呈现给孩子一个鲜活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通过她的小说作出了深刻的表达。她透过传奇性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世界的无情,人生的悲凉和生命的苦难;让读者窥探到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变态;让读者对她笔下那个灰暗、肮脏、弥漫着窒息的腐烂的气味充斥着虚伪和欺骗的世界有了鲜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得了的问题。提问反映儿童最真实的声音,是生命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表达了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假如我们跟踪某一个儿童,将他/她某个维度的提问用时间的链条串起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个体提问生动的演进过程。重返问题世界,就是要唤回被遗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世界就应该属于儿童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儿童进行完整而深刻的自我认知,在帮助他们发现世界的同时,塑造真实的自我。那么,教学也才能因伴随和参与儿童生命的成长,彰显出儿童的味道,从而激发阅读引力,助力儿童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是李伟平教授在谈到当前学校教育的走向时的观点:把学生和教师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再被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不再被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生命关怀"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应该是一厢情愿的给予,而应该为其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满爱的伟大作家。她爱孩子,因此,她笔下的这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  相似文献   

10.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研读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倪晨瑾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在所拟的标题中提及了"儿童"。一般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更多的是使用"学生"的概念,小学是小学生,中学叫中学生。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18岁以下的所有人都是儿童,这是一个"人意义"上的类别属性的概念,"学生"则是一个对象群体的属性概念。"用学生代替儿童"实质上是强调了以"学生"作  相似文献   

11.
<正>书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打动着我的心。我懵懂地随她走着,去看她的历史,也是我的将来。她"像被什么东西扯着一样往回望",我没有,却可以度量出时光带给她的深深教诲,那是种带着痕迹而又令人惊恐的、悄悄划过你生命的记忆。我在那记忆中望见一个个生命,"他们,是流淌的"。她的记者岁月与我的年纪相仿,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她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考验。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但我知道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非典",那是一场巨大的恐慌,是生命脆弱的体现。她在那次经历中感受  相似文献   

12.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养育从来都不是一件能"快"起来的事,更何况是陪伴自闭症儿童的成长。不要着急,慢慢来,大家一起努力,相信这些孩子会成长得更好。和以往我们采访的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有所不同,唐小鸿本是一个可以置身事外的人。她有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也不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但是5年来,她的"助基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和康复上,她自己更是跑遍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自闭症儿童机构,拜访了国际上多位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可爱又可敬的贾府三小姐贾探春,通过"結海棠诗社"、"协理大观园"、"抄检大观园"以及最终远嫁和亲,成为一个永恒的艺术形象。她的才情、能力以及反击抗争,让我们钦佩和感动。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就永久地定格在了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幻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幻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幻想文学.  相似文献   

16.
嘟嘟的故事     
《人民教育》2007,(22):37-39
这篇自然来稿,心情和作者一样,忧伤而复杂。怀着童年伤逝的情感,我们很能理解作者的困惑:由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在习得社会规范的同时,是否意味着要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封闭?人类本性中那些至纯至善的成分难道就不能保留下来么?这是作者在同我们的讨论中反复提及的问题。作者自己无法解答,而我们的讨论似乎也只是停留在理想的层面,这一切到最后让人有些沉重。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事情并不如想象中悲观。在与宋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中国儿童教育的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自觉思考与探索中"发现了儿童"。"发现儿童"必将引导出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正是现代教育的起点,它意味着对儿童世界、儿童成长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主张成人给予儿童更富人道的影响。什么才是更富人道的影响呢?首先它并不放弃对儿童成长的指导。粗暴和专制地将儿童当作"成人世界的附属"当然不正确,但完全把成人作为儿童的对立也不正确。更富人道的儿童教育应通过对儿童天性、儿童世界和儿童文化更仔细更科学的了解来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儿童成长。其次这种教育影响要求教育者既拥有儿童本位观。能够融入、尊重儿童,又应该是一个理解儿童成长愿望、具备人格魅力的成人世界代表。在学校教育中施与这种影响的人是教师,因此,一个具备现代文明精神的教师,理应是儿童文化、儿童世界的"守护者",是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那个过滤、筛选社会文化的"把关人"。教师,用鲁迅的话说,应该"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一切需要主动创造、自觉担当。惟此,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健康而美好的儿童未来。  相似文献   

17.
《打开天窗》:看到一个原装的儿童世界阅读指数:阅读年龄:7岁以上颁奖词:循规蹈矩?No!枯燥乏味?No!在"小妖"方舟眼中,挥舞文字就像挥舞玩具一样,可以没有章法,但不可以没有快乐。《打开天窗》是作者9岁创作的散文集,也是她的第一本书。文如其名,打开天窗,你将看到一个原装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18.
刘关军 《小学生》2010,(1):36-37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物万事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能听到儿童生命成长的拔节之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她认为,儿童的天性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矿藏,儿童的心理天性是某种异乎寻常的至今仍未被认识的东西,然而它对于人类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真正的建设性能力,即能动性,几千年来一直被忽视。就像人类一直在地球上生息耕作却没有注意到在地球深处理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样,我们今天的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却没有注意到埋藏在幼儿精神世界中的宝藏。”①她不仅试图使成人教育好儿童,而且还试图让成人向儿童学习。她说:“没有儿童对他们(成人)的帮…  相似文献   

20.
张世成  孙建生 《物理教师》2013,34(8):40-41,43
"口子",是指有容积的器物通往外部世界的地方.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是正在生长的个体,是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为了激扬生命的发展,我们不应当把学生看做是等待灌输的、只有一个入口的容器,而应当看做是积极探索世界的行者.生命的发展需要汲取充满活力的知识,因此,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应当给知识留道"缺口"、安装"接口"、打开"窗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缺口"而走得更远,因为"接口"而走得更稳,因为"窗口"而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