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叔向是晋国的大夫,晋悼公时被召为太子彪的傅,晋平公时任太傅。他“习于春秋”(《国语·晋语七》),“挟君辅政”(刘向《战国策叙录》),使晋国在当时仍保持了在诸侯中的相对优势,是个有识见和有一定作为的政治家。晋悼公、平公之世(BC572——BC532),已是春秋末叶,整个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之际,不但各诸侯  相似文献   

2.
秉烛而学     
正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到了晋平公登上国君的宝座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晋平公本人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晋平公在位的26年中,毫无作为,使晋国越来越衰弱,以致有被瓜分的危险。晋平公到了老年,反思自己平庸的一生,忽然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3.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自己年老了。”师旷说:“怎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大臣的对他的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  相似文献   

4.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5.
新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是一篇记言的历史散文。全篇以对话形式,叙中夹议,谈论风生,阐发了一个事关治国平天下的大问题。在二千多年前,这诚不失为精辟之言,明智之见。这里,就该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简述几点。 (一) 叔向,即羊舌(?)(音希Xi),春秋时晋国大夫,是一个“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贺贫,别开生面,从来只有贺喜,不见贺贫,而叔向却在晋国正卿韩宣子(名起)因贫穷而发愁时前往道贺。文章的题目耐人寻味。“贫有什么可贺的?”“叔向为什么要贺贫?”文章从“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落  相似文献   

6.
趣史夜讀     
祁黄羊荐贤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向他询问道:“眼下,南阳县缺个县令,祁大夫你看派谁担当这个职务比较合适呢?”祁黄羊略略考虑了一会,便回答说:“解狐一定能很好地胜任此职。”晋平公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将信将疑地反同道:“你说是解狐吗?”祁黄羊说:“是的!”晋平公非常惊讶地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们平日见面,彼此几乎连个招呼都不打,你怎么竟能推荐他到南阳这样重要的地方做官呢?”祁黄羊大度地笑了笑,说:“大王您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围绕“忧贫”与“贺贫”这个矛盾展开叙事说理,怎样论证“贫,可贺;忧贫,可吊”这个中心观点的.二、阅读提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详于记言,略于记事。《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是一篇通过记言说理的文章,叙述了晋大夫叔向给韩宣子贺贫的始末,生动地记录了叔向的说辞。思想深刻,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阅读本文,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掌握说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三分之一》是邓拓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刘向《说苑》中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材料,作者分析说:“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邓拓的出发点是好  相似文献   

9.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  相似文献   

10.
你不可能每天都做大事情,但你可能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大意义。他在12岁时,已经迈开了自己慈善事业的第一步;他拿过全世界儿童的最高奖项"世界儿童奖",获得过三次诺贝尔奖提名;他走访过50多个国家,还被联合国评为"未来20个全球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1990年7月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走出来的中师生,毕业时被分配到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我,完全是凭着一腔激情做教师,用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来形容,叫"跟着感觉走"。1998年夏天,奚亚英校长成为学校新任校长。记得当时奚校长找我谈话,问我希望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希望您能走进我的课堂听课!"奚校长笑着点点头:"好,我会的。小孟老师你要记住,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做研究,会写论文啊!"奚校长走进了我的  相似文献   

12.
百里奚是秦穆公当政时期(公元前659—前621)的重要谋臣,曾与蹇叔、由余等人一起协助穆公建立霸业。故历史上赫赫有名,《辞海》《辞源》都收为词条。但都说他是姓百里名奚,或说他姓百字里名奚。这都是不对的,因为奚不是他的本名,只是他的诨名,由出身而来?正像张三是木匠出身,人们便一直称他为张木匠,李四是裁缝出身,人们便一直称他为李裁缝。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回程时突然袭虞,执虞公,百里奚也在俘虏之列,成为战败奴隶。不久,秦晋交好通婚,  相似文献   

13.
一《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这是春秋后期郑国在子产主政下一件伟大的创举,有利于打破奴隶主阶级的礼制,限制大贵族的特权,从而提高下层国人的地位,也是春秋时期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奴隶制瓦解的重要标志,对春秋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遭到晋国旧贵族叔向的反对,他写了一封长信给子产,以"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为理由,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法律,都是在这些朝代临近灭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反射利益理论是大陆法系行政法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本质上讲,反射利益是行政法义务规范所产生的一种"投射",属于一种法律利益,不同于单纯的事实利益,同时,反射利益不能产生如同权利的请求权权能,也不同于主观公权利。反射利益被不断解释为法律上的利益或主观公权利是行政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其背后折射的是个人在国家中地位变迁的宏大命题。通过建构行政法规范类型的结构可使行政法上的反射利益问题得到较为细致的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叔向断狱”是古史记载中的一则典型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晋国传统法律化的基本内容以及春秋时晋国的法律制度的概貌。从而明了晋法家理论的提出、政治上的实践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疑问代词"奚"的用例分析,来考察疑问代词"奚"在使用范围、指代内容以及句法功能等方面与同时期疑问代词"何"的异同。疑问代词"奚"在战国时期的语料中有着与疑问代词"何"抗争的痕迹,但是由于疑问代词"奚"的出现范围远远不及疑问代词"何",加之"何"用法的完备和灵活,以及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使得"奚"最终还是被淘汰了。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曾做过几次调整。战后之初,由于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处于绝对优势,杜鲁门主义表现为不可一世的狂妄、把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的民族革命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都看作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横加干涉。20世纪70年代因陷入越战泥潭,尼克松主义表现为相对的战略收缩,表示仍将参与盟国和  相似文献   

18.
"社公"是壮族民间对"土地神"的一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对"社公"是非常崇拜的,并形成一种社会信仰。通过调研广西武宣县石迭村对社公的祭祀过程,探析出"社公"祭祀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春祈秋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团结邻里、宗族,构建和谐社区;祈祷神灵守护一方安宁。  相似文献   

19.
在与奚、契丹的对抗中,安禄山领导的东北三镇的军队发展为唐朝最强大的军队。安史之乱爆发时,由于唐羁縻内、外蕃的方式不同,导致奚、契丹的分化,属于内蕃的奚、契丹被安禄山扫地为兵,属于外蕃的奚、契丹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勤王的唐军时而合作、时而对立。安史之乱后,回鹘雄倨于北亚,奚、契丹长期附之。  相似文献   

20.
言论     
我不欣赏只会想而不会做,也不欣赏只会做不会想的。理论和实干必须结合,这是对新一代从政者的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无愧于国家。至于是否“作风硬朗”,那要看阻碍改革的力量有多大。任何新生事物, 总需要有人去“破冰”。作为一个从政者,我在乎在所有人眼中的形象。但为了国家和党的利益, 我又不在乎个人的毁誉与暂时的得失。——潘岳在当今中国政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