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协商民主在公共决策时,体现了直接参与、弥补"被代表"的不足、平等协商、理性表达等民主精神,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具有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协商民主和网络民主不具备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肖鹏 《图书馆》2012,(4):16-19
图书馆学界对"信息民主"乃至于"民主"的定义一直处于模糊之中,对图书馆承担"民主的基石"的责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民主的普遍定义和内涵延伸到信息民主的定义和范畴问题,分析了制度保障、媒体、公民共同体和知识分子等四个重要的信息民主结构性要素。文章还着重探讨了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民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分析了它与信息民主各大结构性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两会”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型代表和充分体现,而互联网则可以成为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的试验田。“协商(deliberation)”一直被西方视为“民主”的象征,是民主的“途径”和“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重新开始关注“协商”与“民主”,尤其是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开辟了“协商民主”研究的新思路,引起了我国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新的“协商民主”理论,我国的民主实践与西方有了对话的语境和渠道,这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民主与西方对话困难的问题,而且为我国自身的民主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俞可平的第一本访谈录《民主是个好东西》在2006年10月出版后,引发了国内知识界对民主问题的大讨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俞可平又陆续就中国的民主法治、政治改革、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发展模式等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便有了现在的第二本访谈录。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以下几点看法。关于民主与法治。从根本上说,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为条件,不可分离,它们共同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民主的根本意义是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宪法和法律对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民主。因此,法治的真谛在于民主。说有民主就无法治,要法治就不能要民主,这是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政务信息化对民主政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作者认为,政务信息化能催化政治权力分散,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能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为民主政治提供动力;能改善公民参政渠道,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给民主政治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
秦照华 《大观周刊》2012,(30):60-60
自建国至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综合表现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等方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如民主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实质性民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党内民主发展较为完善,但基层民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为此,就我国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同时进行和极力营造具有民主氛围的思想文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在我访问他前不久,李源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篇文章详细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代会上提出的扩大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6):4-12
在数字时代,新闻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基于自由代议民主取向与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分野,成为当代新闻业的两种主要范型。本文(1)运用第二轮世界新闻业研究(2012-2016)数据,建立了包括39个国家的17,926个记者样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新闻记者的民主取向与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并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公众民主感知与互联网发展在其中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公众的民主感知和互联网发展均集中存在对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增强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时代协商参与民主之于自由代议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公共性潜力。此外,国有制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语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商参与民主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政治文化和新闻实践的双重塑造。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电子政务的及时性、交互性、透明性,扩大了民主的网罗性以及跨时空性的限制等方面的特点,扩大民主的广度,增加民主的深度,增强对民主的监督,从而对民主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电子政务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法律、经济、技术与管理、观念与教育等制约因素,并从法律制度、技术、教育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媒体民主主要指公众通过各种媒体参与国家民主决策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并把促进社会民主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根本的追求目标。在美国,媒体民主的话语秩序逐渐成为信息和符号的游戏,媒体与政府的合谋引起民主的制度失灵。战争时期的媒体管制破坏了民主的神话——对民主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军事霸权行为,还来自于与政府合谋的大众媒体。如何重塑媒体民主的话语秩序和发挥网络媒体的民主价值,一直是西方乃至国际学界的理论热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培育新的民主资源和新的话语秩序,必将有助于重新构建更为开放的民主媒体和民主政治,从而也预示着新型商议民主自由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民主进程中的指示灯及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兰小媛 《图书馆》2006,(1):20-23
文章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进程中的指示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结合我国图书馆服务现状,探讨了我国民主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民主进程中的三大作用,并号召中国图书馆界为营造“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动力与机遇,同时又使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我们既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民主的进步,也要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给民主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4.
略论图书馆民主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民主管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前进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丰富充实图书馆民主管理内容,完善图书馆民主管理制度,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指出了我国图书馆民主管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源 《大观周刊》2012,(22):24-25
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间接民主义称为代议制民主。它经过洛克、潘恩、密尔三位思想家逐渐成熟起来,在密尔那里得到较为完整的阐述。代议制不仅在西方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锐 《新闻世界》2023,(1):65-68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宣传好、传播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各新闻媒体的实践案例,对人大新闻传播如何在形式上和表达上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研究,以期为新闻媒体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故事,以及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经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公众话语权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为公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公众话语权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闭幕以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宣传,很快列入了新闻媒介的议事日程。一个时期以来,结合十三大文件的学习,报纸、广播、电视,显著地宣传和报道了社会协商对话、民主议政、评选干部,公开监督等等民主实践活动。舆论界散发出的民主气氛,感染了广大受众,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力。民主实践活动的兴起,标志着人们的民主意识焕发了青春活力,预示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春天正在到来。这时刻,面对已经启动的民主政治车轮,奔波在宣传征途上的新闻媒介,还要给它增添些什么新的动力,来加速它的奔驰呢?我想,应  相似文献   

19.
和谐图书馆是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了民主管理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提出了推进民主管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华进 《东南传播》2012,(12):5-7
网络媒介为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彰显了民主的潜能。但是,在看到网络媒介这种民主潜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不仅存在着权力与商业的侵蚀、数字与技术的鸿沟,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