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量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双边条约等国际法律制度不断涌现,国际环境法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国际环境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虽然它的理论层面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国利益和立场等不同,国际环境法出现束之高阁、难于执行的局面。本文将结合国际环境法在国际实践中的现状,对它的发展提出新的归属。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以传统法益作为环境法益的核心内容不利于环境保护,应将环境法益界定为既包括人类环境利益,也包括部分生态环境利益。以刑事政策上的环境法益为评判依据,我国刑法对环境法益的保护有诸多缺陷,应从扩大环境要素的保护范围、设置危险犯构造的环境犯罪、规定责任推定原则和采用特殊的追诉时效四个方面,对刑法中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协调应遵循普遍受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各种手段,来协调当前我国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着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以及与法律资格考试的关系失衡这三大突出问题。主管部门应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法律信仰教育的相关课程;应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课程体系入手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应摆正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明确本科应以学术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并以此为原则调整业已失衡的法学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范围在我国环境法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在环境保护领域和环境法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文章在阐述公众参与原则法律含义、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原则的实施机制进行了细致探究。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是对环境法教育方向的回答,从环境人类学审视,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有环境人类学综合性、批判性、参与性、地方性的特定意蕴。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应以本土生态法律文化的构建为内核,弘扬与利用本土优秀传统环境习惯法,秉持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域化协同和环境法学科研课题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法所确定的环境法律制度,多创立于计划经济时代和经济体制转轨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新的法律制度不断出现,制度间的矛盾和隔阂开始显现,制度本身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影响了制度的贯彻落实.为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对环境基本制度进行改进,明确我国环境基本法律制度的范围,完善各项制度的管理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加强制度之间的协调性、统一性、互动性,为完善原有的制度、创立新的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环境法律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能力目标为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好授课资料、转变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问题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出现了环保法律的大量出台与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并存的局面,使人们感觉到环境法的“无能“与“无助“.我国现阶段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制很难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以致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法成为少数学者的法律.实际上,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这种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应该具体细化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感觉到自身利益与法律的密切相关性,使环境保护社会化,从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高铁邻避问题根源于高铁建设的外部性:负外部性的集中施加导致利益受损群体认为自身受到不公平对待,继而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正外部性的溢出造成"搭便车"现象,受益群体并不会对负外部性的解决施加援手。解决外部性的关键在于降低受影响民众与建设方自愿平等协商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存在理论基础性地位、基本法立法形式和相应法律制度设置三个方面的缺位,导致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公众参与原则具有保障环境法基本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必须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予以明确确立。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通达,需要对现有的环境法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环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理应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环境法指导理念的转变,到法律原则的变化,再到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的今后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法的发展要始终围绕着生态文明这个主旨。虽然我国的环境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环境实施法的体系模式 ;坚持并革新《环境保护法》 ( 1 989)使之成为整体环境观下的环境基本法 ;重整以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资源制度管理法为内容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的实质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与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结构体系以及近现代环境法的兴起樗等是我国环境法学界争沦的热点问题。该文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对比分析入手,在对环境权的实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上述7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妥,并对环境法的核心内容、古代有关客观上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律法令的实质以及环境权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和环境法的完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准确界定概念,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环境利益均衡,促进环境公平、正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时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合理界定补偿主体,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环境利益相互冲突引发的矛盾,通过分析现代环境利益冲突的种类及特征,根据利益冲突寻求立法完善的途径,主要从立法模式、环境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三个角度进行,提出环境法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利益的派发会产生正反两种效果——"政策受益"与"政策受损",它们可以发生在政策利益派发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之中。研究教育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利益受损"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解决因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承认教育政策利益及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存在是解决"政策利益受损"问题的前提,由此,通过政策利益相关者身份界识原则的明确、利益表达能力的提升、利益补偿机制与责任机制的补救与监督,逐步实现"教育政策利益受损"偏失的纠正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利益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益关系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协调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一种,其核心问题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它主要涉及主体范围、主体要件、原告资格、被诉范围等方面.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由于公民"环境权"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构建合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存在着种种障碍.因此我国急需修订现行的<宪法>、<行政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确认公民的"环境权",拓展诉讼主体范围,加速我国法律制度"绿色化"进程,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三圈"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农村环保问题的根源在于公众缺乏对农村环保的价值认知与认同,政府组织资源的能力不足和农村环保的市场化机制缺失与参与农村环保的利益相关者支持度低。鉴于此,政府治理农村环境的决策应以增进社会对农村环保公共价值的认知与认同,提升政府与市场保护农村环境的能力,构建新型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环保市场化机制,争取农村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等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