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城镇购房是衡量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考察影响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未婚农民工的城镇购房意愿强于已婚农民工;工资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三点启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完善土地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农民工城镇购房提供各种保障;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推动农民工城镇居住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已经"拔根农村",但是却难以"扎根城市"。"宅者人之本",农民工要实现由"候鸟式"转移为"生根式"迁移,根在住房。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住房问题成为影响农民工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关键。政府必须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思考城镇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数据,实证分析个体特征、行为特征对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创业意愿与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工资收入、单位性质等有显著关联;与打工区域、打工领域、单位性质、从事何种产业关联不太显著。新生代农民工应提高文化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信心,政府应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以帮助其创业。  相似文献   

4.
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是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关键。从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维度出发构建返乡农民工多元理性行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多元理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44.85%样本返乡农民工具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2)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对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家庭规模、兼业行为、农业生产经历、村庄具有专业合作社、配偶从事农业工作、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的关键因素。此外,返乡农民工个人年龄、性别、婚姻和受教育水平也对务农意愿产生显著影响。(3)年龄、地区、产业发展异质性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因此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因地制宜施策,提升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引导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教育培训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诸如收入提升的货币收益,也带来了诸如市民化水平提升的非货币化收益。本文基于苏州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教育培训通过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而创造非货币化收益的积极效应。研究发现:一,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可以从市民化意愿、经济生活条件、社会关系融合、政治参与程度四个维度来度量。二,目前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四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三,学校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不包括政治参与程度)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只有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工,其市民化水平才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四,接受过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培训次数对农民工市民化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效应,培训周期和培训效果对农民工市民化(不包括政治参与程度)有显著正效应,且培训效果的正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0-15
基于中部16个地市的1176份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了二元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后选择农业还是非农业的发展方式及影响这一选择的因素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属性特征、家庭属性特征、资源禀赋特征中一些因素对其返乡从事农业的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上述列举的因素中,婚姻状况、年龄对其返乡后从事农业意愿存在正显著影响;家庭是否有农业收入来源对其从事农业意愿存在正显著影响;性别、承包地是否流转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后从事农业意愿存在正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务工薪酬及其在打工过程中是否换过工作对其返乡后从事农业意愿存在负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相对收入状况对其返乡后从事农业意愿存在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控制农民工个体特征、经济特征、户籍地特征的情况下,从社会保障及与流入地的人际互动情况,研究其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也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来扩大农民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农民工等群体依法全面参加社会保险。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通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当地市民之间交往、交流。  相似文献   

8.
摘 要:通过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境中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风险情境;积极结果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2)结果预期与情境风险性存在交互作用。在一般情境中,积极结果预期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情境中,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道德判断不仅调节情境风险性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也调节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对我国属地化教育管理体制带来全面挑战。本文基于对6个城市的实地调查,从家长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选择中呈现显著的“分化效应”和“代际效应”,家长个人特征、社会经济背景、流动类型、家长对教育政策的感知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尊重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意愿,保障弱势群体教育需求,加强县镇教育吸引力,降低城市教育“准入门槛”,构建适应农民工流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我国教育变革的应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瑞享  刘玉凤 《考试周刊》2007,(10):127-128
以农民工进城现状为基础,对农民工进城意愿与城市社会保障关系进行分析,从物质生活保障与精神生活保障方面分析并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稳定社会、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安全机制,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要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城市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对于同样在城市工作但保留着农民身份的农民工来说,其社会保障则远远滞后于现实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面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将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劳动权益、劳动条件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是众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对农民工生活质量关注不足。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数据,检验劳动权益、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权益损害会降低农民工生活质量;冒险作业和工作环境有危害对生活质量有负向影响;社会保障变量中只有是否拥有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社会保障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评估。另外,农民工生活质量存在地区差异,长三角高于珠三角。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彼此影响关系.从结构性的分析视角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地从总体上判断两者的关系,而需要结合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进行具体分析;从社会保障的专业视角看,收入效应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预期效应稳定了国民预期、提高了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数据,控制个体特征的情况下,从政府社会保障、居民经济地位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其对城市与农村居民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根据二元离散Logisti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养老责任认知存在共通之处,也表现出差异。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居民,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均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基本养老保险对城市地区居民认知影响显著,而农村居民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自评社会阶层对城市居民养老责任认知影响显著,降低了选择政府为主导的养老责任主体的可能性,且阶层高的城市居民家庭养老意愿为阶层低的老人的0.82倍。积极探索居民养老责任认知观念,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对提升居民未来养老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创业学习影响创业意愿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参与度低、创业意愿偏低;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不同创业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大小相异;创业学习还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机会识别知识和克服新生弱势知识而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学校创业支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学校创业支持水平越高时创业学习越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来影响其创业意愿,反之则会削弱这种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有效性和改善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发展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而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户籍管理等构成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的数量、市场需求的结构、就业市场的公平性等构成的市场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目前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另外是对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再者是将农民工纳入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本文认为,第一种方式不利于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第二种方式有违我国一元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第三种方式不大现实。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应从国情出发,从大局着眼,易于与未来的一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开始要求获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因而市民化意愿日趋强烈。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以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旧有体制的桎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依然面临困境。应统筹各方面力量,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解决其子女义务教育和升学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体系等,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培训是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民工培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民工自身因素。通过对福州市268位农民工调查发现,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时间、性别、参加培训经历对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文化因素与年龄因素对培训意愿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补救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路径,656份有效正式问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补救对顾客意愿忠诚和行为忠诚的直接作用显著,而对顾客认知忠诚和情感忠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顾客满意的中介作用产影响;产品涉入调节效应的分析显示产品涉入只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补救对顾客行为忠诚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为快速发展的移动电子商培育顾客忠诚提供了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