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澜  昕彤 《出版参考》2008,(1):33-34
天下女人我们在一起,我是杨澜。也许大家注意到在不久前的新闻上.有这样一个报道。为了纪念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二十五周年.中国视协的电视主持人专业委员会评选了二十五年的二十五人。于是前不久,我们这些主持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当时非常高兴。其中.我们的老前辈沈力大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其实每个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3.
正慈祥大姐大凡对于做妇女工作的老前辈,大家习惯于叫大姐,如邓颖超是邓大姐,康克清是康大姐,蔡畅是蔡大姐……而上海有个大家倍觉亲切的大姐,即荣德生先生的六小姐、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姐姐——荣漱仁女士(1914—1987),人称荣大姐。凡是与荣大姐有过交往的人都深有体会,她是位极其慈祥、善察人意、永远在替别人着想的人。她像她的父亲,圆圆的脸庞,慈眉善目,面如其心,待人总是微笑着,心里总是想着怎样为大家做好事。她给人们的印象是,一生总在不停地奔波忙碌,总在竭尽自己所能地为社会、为他人出力解困,尤其注意关  相似文献   

4.
李宏  王蓉 《新闻天地》2005,(1):38-39
刚刚下班,迎着夕阳走来的曲歌.一头凌乱而自然的短发.衣着大方.毫不矫饰,比荧屏上的她显得更为优雅时尚,她微笑时.如同邻家大姐那般可亲.令人顿生好感。  相似文献   

5.
说起赵远花,值得欣赏得有很多。草原人特有的豪迈情怀似乎都隐藏在骨子里,她很内敛,不善说笑,却很亲和,很实在。我经常说她是邻家妹子一样的文质彬彬,在业界却具有大姐风范。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跑遍了大江南北,熟懂全国奶  相似文献   

6.
她虽然名满天下,有很多倾心相交的朋友,但更多人--在她的文字中认识上海这座大都市人文之盛、人性之美的人--并不了解她,甚至还不认识她.他们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或许还有那么一丝丝失望:这个面容和善、身形微胖的大姐,就是那个笔下璨然、至情至真的新华社高级记者赵兰英吗?  相似文献   

7.
她78岁了,马来西亚是她生活的全部世界。父亲17岁从福建下南洋到了这个土地,她见过英国人、日本人、巫统。他们一个一个来了,又一个一个走了,日子没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也没太多改变  相似文献   

8.
在济南书博会上,东方出版社推出了著名作家石钟山的《天下姐妹》,该书是“天下”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畅销书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天下兄弟》、《天下父母》的姐妹篇。作品从一段纯净的爱情开始,叙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边陲小镇三姐妹的人生故事。大姐与边防军黎京生深深相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黎京生回到了北京,五年里,两人天涯咫尺地固守着一份承诺。二妹考大学来到北京,她代替大姐照顾黎京生和他的母亲,终于也代替姐姐嫁给了他。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我在湖南广电中心远程教育室,听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大姐(我称她大姐而不称老师。是因为切切实实感觉到她的大姐形象比老师更为亲切,平和)讲的《镜头前的能力》专题讲座,当晚从长沙返回永州家里,已经凌晨一点,本已十分疲倦,但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回想起自己新闻从业十几年来的经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距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还有多远?不  相似文献   

10.
时光飞快流转,以九十高龄谢世的黄宝珣,离别我们有七个春秋了.说起当年,生活书店的小青年都得叫她一声大姐.因为她在生活书店孕育时期,<生活>周刊只有两个半人的时候就走进<生活>了.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读者,这是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年以来,《邯郸日报》刊登的《知心大姐》专栏受到读者的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说:“知心大姐像一双万能的手,能解开心中的千千结。”“知心大姐像一个小宝库,很多问题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知心大姐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天不见心中就会失望好大一阵子。” 透过群众对《知心大姐》专栏的赞誉,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办好报纸,编采人员必须树立浓厚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真正让“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下面是我编辑《知心大姐》专栏的体会。 摸着群众的脉搏搞报道 所谓“摸着群众的脉搏报道”,就是说她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刘学洙 《新闻窗》2010,(2):74-75
淑贤大姐离我们而去不觉经年。她那自尊、良知、爱民的人格精神,愈加鲜明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她何曾离开我们!去年春节,和往年一样,我正想串门到她家坐坐聊聊。忽接电话传来噩耗,我打算赶去看她一眼,电话里答道:不行了,遵照母亲遗愿,遗体已送到贵阳医学院解剖楼,捐献给国家。我心中不由一颤。啊!她什么也不留下.  相似文献   

13.
感谢共产党     
我的命是共产党给的,能活到今天一是感谢父母、养父母、最重要的还是得感谢共产党! 我出生在吉林镇来县三十里外的贾家围子,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因病早年过世,父亲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家里就剩下我们姐妹四人.我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大姐领着我们就在一个废弃的炮楼里住了一阵儿.我体弱多病,得了一种在当时叫稀屎劳的病.我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大姐每天照看我将我抱在怀里,饿了大姐给一口小米就着一口小葱,哭了还是这个,大姐看看我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过,四人生活又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4.
多做些科学与文化相结合事情卢嘉锡全国科技大会后不久,柏生同志便兴奋地告诉我,应出版社同行友人盛情相邀,她正在忙于选编又一本她的新闻采访集子。她把这本集子取名《文泉集》,请冰心大姐题了字,而要我为她这本新作写几句话.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列宁预言的“自然科...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也是我的大姐孙宅璞赴朝作战牺牲70周年。同胞姐弟间的亲情刻骨铭心。大姐帮助弟妹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指明成长方向,使我们终身受益。她的经历、她的品质,是我们家庭和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正>"大哥,这是你要查找的知青花名册,我已给你复印好了,希望这个档案能帮你找回那几年工龄。"只要一走进遂宁市档案馆接待查阅室,你就会看到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士,她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抱着一撂撂档案忙前忙后,不停地招呼查档群众。她,就是保管利用科的主任科员——何德凤,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何大姐"。自从2000年调到档案部门起,何大姐接触的便是库  相似文献   

17.
人就一辈子     
流沙 《新闻世界》2007,(9):43-43
有时候,语言很难安慰一个陷入绝望之中的人。譬如她,在体检中查出了恶疾,已是中晚期。她的整个人就瘫了,不吃不喝。任何安慰的语言都是多余的。她能坚强起来,唯有靠自己。她的家人、朋友,都希望她能振作  相似文献   

18.
杜鹃 《青年记者》2007,(9):24-25
她是一个热气腾腾的人,作为一个记者,她是一个有良心的,有高度责任心的记者,她的新闻点是深入到所有层次人的心里面的;她热气腾腾是因为随便什么人,她都愿意帮忙;她的作品是有温度的,用她自身的热情把别人也点燃了。她,就是文汇报的“首席记者”周玉明。  相似文献   

19.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2,(12):42-43
人物简介王遐,女,汉族,《兵团日报》专刊编辑部主任,高级记者。曾获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兵团三八红旗手、兵团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多项荣誉,2011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奖,2012年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 素雅、文静、温婉,甚至笑起来还带着几分腼腆的王遐.作为军垦人的后代.作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她把一腔柔情化作对祖国大西北持久的热爱。以27年如一日的笔歌墨舞传扬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时代风貌。她的名字和她的文字一样。被天山南北许多人熟悉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一位著名作家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人生的意义。经过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最终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淑敏《给生命加一个意义》)这种想法受到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赞同。我所在的单位新来的一位女博士生,更是直接了当地告诉我:她时常有自杀的念头。因为她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就是班里的优等生.等到参加了工作。忽然发现自己想得到都能得到。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