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了解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学校欺负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我们开展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凤仪 《考试周刊》2009,(38):209-210
欺负行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有着严重的危害。个人的心理素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导致欺负行为发生的不利因素,我们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的欺负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小学生的欺负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得到了英国渥斯特大学学院的经费资助。参加本研究的还有英国伦敦大学的 Peter.K.Smith教授、渥斯特大学教育学院的 Kevin.Jones博士和 Peter.Wakefield博士、济南市育新小学校长徐华以及研究生鞠玉翠、谷传华、王益文、王美萍等人。   欺负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不仅是道德发展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社会安全、个人健康的重大问题。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挪威、瑞典、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两年来,我们在与国外同行合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万…  相似文献   

4.
品行偏差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小学生的品行偏差问题,事关21世纪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民族教育的发展,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民族人才,我们必须要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品行偏差问题的原因,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品行偏差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小学生的品行偏差问题,事关21世纪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民族教育的发展,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民族人才,我们必须要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品行偏差问题的原因,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6,(21)
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良和正确,就一定会去实践它。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发挥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力,通过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正确认识,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手段,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全面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勤俭节俭"这一优良品德与社会意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脑海,节俭成了穷人和吝啬者的代名词。在我们的校园中,奢侈浪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全社会都应该对这些现象重视起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行为意识培养的主要过程。因此,要想培养中小学的勤俭节约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师就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勤俭节约"意识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8.
高涵 《教师》2011,(24):14-15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需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个年龄阶段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拟从内因、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方面着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每代人都会受到祖辈们的节俭教育。可以说,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砖,一张纸,等等,这些节约行为,所积累的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全社会的资产,是整个地球的资源。可以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健康低碳绿色理念的生活一种倡导和践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年龄尚幼的中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模式和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需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个年龄阶段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拟从内因、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方面着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引下,对于事件所作出相关的行为举止予以回应的行为活动。行为习惯通常是在人的幼年期养成的,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定,学校应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两方面,阐述教师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16,(1)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及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为社会和媒体关注,事故多为踩踏,溺水,群殴等,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要确保学校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量将安全事件消于无形,将安全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目前实际,我觉得做好防范措施是杜绝安全隐患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历来都非常关注和强调班主任的品行对学生品行发展的影响。但是,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存在学生的品行对班主任品行的影响。那么,学生品行对班主任品行具有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是中小学生基本的生活形式和存在方式.调查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爱不爱学”、“会不会学”及“能不能学”等问题,揭示当代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情感领域、认知领域和社会领域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途径:重建学习目的,让学生热爱学习;加强学习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优化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状况,为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5个区18所中小学校的6369名学生进行拒绝上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为22.5%,男女、城乡学生之间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各年龄阶段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差异极其显著。广州市中小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拒绝上学行为,教育等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干预。建议在理论上,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拒绝上学行为的研究体系;在制度上,建立拒绝上学行为的预警、报告、矫正系统;在理念上,逐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高相凯 《文教资料》2008,(11):105-106
欺负行为在中小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均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学生欺负行为的特点、危害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对欺负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